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被收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这篇小说的内涵极为丰富,描述了在一家医院的一间窄小的病房里发生的有关窗户的故事.窄小的病房仅能容下两张病床,只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而病房里却有两位危重病人,他们只能静养.近窗的病人每天被允许仰坐两个小时,能透过窗户看到外面,这种分配不公的矛盾为小说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 新课改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借助一节教研课,从三个 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巧设课堂问题,促发学生积极思 考;善引课堂探究,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妙联课堂练习,挖掘 学生思维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这样的活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寓教于乐 ,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4.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一饭之需”和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关系,听了一位老师《钓鱼》一文的教学,颇受启发。讲课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重点,设了一疑:“本文写谁同谁去钓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后,提出了四种说法:“我和阿成去钓鱼”“我跟阿成去钓鱼”“阿成和我去钓鱼”“阿成跟我去钓鱼”。这时,教师让学生比较这四种说法,想想哪一种说法更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经过比较,思考,茅塞顿开,文章写的是“我跟阿成去钓鱼”。此时,  相似文献   

5.
“节外生枝”,人们往往把它作为“贬义”词来用。可是在课堂上,学生的“节外生枝”,教者引导得法,却会使课堂教学这株大树根深叶茂。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正当你津津乐道地按教案讲授时,忽然,学生“啪”的举起手,中断你的讲课,表示有不同看法,这就是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在这节骨眼儿上,有的老师充耳不闻,有的视  相似文献   

6.
《将相和》这篇文章讲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时间有较大间隔,虽然各自相对独立,但都与文题中的“和”字有关,所以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三个故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三个完整的小故事,前后贯穿着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和赵国将,相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和廉颇真诚坦率、知错就改的性格,从而赞扬了将相抛弃前嫌、团结一致、共同抗秦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用传统的“分块”教学法,采取了从整体入手、“提纲挈领”的方法,紧紧抓住课题中的“和”字,设汁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7.
姓名,除了是人的代号以外,一般并无别的用处,但一些人能别出心裁,望“名”生义,从而拟出了不少新鲜有趣、令人称奇的文题。其方式大致有:  相似文献   

8.
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有着篇幅长、意蕴深厚的特点。全文共四十二个自然段,在这些洗尽铅华的文字中,既包含了作者对于寒冷的真实体验,也蕴涵了作者对于人生、生命的一种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9.
《王冕学画》的第二段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背会课文,提高背诵效率呢?我运用了“以图画助记忆”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不足十分钟的时间里就准确、流利地背会了这段情文并茂的文章,效果较好。要求学生背诵前,我首先有感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对学生说:“老师刚才背诵课文时,脑海里始终有一幅很美的画,我是想着这幅画的情景背诵课文的。你们想知道这幅画是什么样吗?”“想知道!”我便放慢语速,再次背诵这段课文。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图画:平静的湖面,宽阔舒展的荷叶漂浮在蓝蓝的水面上,紧靠荷叶…  相似文献   

10.
再教《将相和》,我尝试着抓住文中大将廉颇的一句话"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着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引导学生研读"嘴"字,建构"教学骨架",由此辐射全文,进行卓有成效的品读对话,多角度、立体化地解读历史人物,使课堂教学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11.
“题旨”之“题”指课文题目,“题旨”之“旨”指课文旨意,俗称中心思想;“贯串”之“贯”是贯通,“贯串”之“串”是串起;“题旨贯串”就是以课题中点明文旨的词眼贯通和串起教学过程,并借以引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的思维走向,使教者的教学思路更清晰,学生解读文本的思维过程更清晰,进而达到正确理解、深刻参悟语言文字及其思想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特殊的葬礼》一文的题目堪称是该文“深邃的眼睛”。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先后做了如下两种揭题尝试,现实录如下,并作肤浅点评,以抛砖引玉。揭题设计一:[上课伊始教师即板书“:葬”]师:今天,首先让我们学习一个生字,齐读。(学生齐“读葬”,读准字音。)师:猜想一  相似文献   

13.
短篇小说短小精悍,往往撷取生活的片断,以引人入胜的情节,集中笔墨刻划人物,快节奏地反映生活,表现作品的主题见长。在短篇小说的教学中,如果仍抱着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放,仍驾轻就熟地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一篇原本结构精巧,情感跌宕的文章,在“好心”教师的“面面俱道”的述说中势必变得平淡无奇,味同嚼蜡,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语文不仅是知识,是科学,更是艺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更应用心去领悟和体会,要善于感悟作品的语言表现力、生命力,以及包含在情节、人物、环境中的优美意境、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高尚的情操。要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一、乐学点“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教具准备:每位同学用硬纸块剪六匹马,涂为红黑两色(齐威王的用黑色),并标出“上”、“中”、“下”三等。]  相似文献   

15.
质疑问难,自能读书——黄广毅《将相和》教学述评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刘欣芳李延龄在黑龙江省第二届小学最佳语文教师评选会上,齐齐哈尔市南浦小学黄广毅老师的《将相和》阅读教学,着眼“自能读书”的目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令人折...  相似文献   

16.
只有研究高考,才能"观其源知其流,从而因其流可溯其源",从中找出高考命题的规律,进而探究并寻找破解高考复习瓶颈的方法,这是高考备考中老师们孜孜以求的问题.通过研究,充分运用客观题,对解答不同性质的题型真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同时,客观题既是一个角度,也是一个支点,通过它可以透视整个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窥一斑而观全豹"...  相似文献   

17.
师: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生1: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具有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生2:我喜欢廉颇,因为他能知错就改。他同样有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师:喜欢这两个人物的同学请举手。(班上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  相似文献   

19.
<正>泰格特的小小说《窗》,塑造出了两个迥异的形象——"近窗者"与"远窗者",通过塑造他们道德品质上的崇高与卑劣、精神面貌上的光彩照人与污秽不堪,形成令人惊诧的强烈反差,体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远窗者"是"恶"的代表,然而真的如此吗?"远窗者"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20.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