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祁太秧歌,又称太谷秧歌。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和祁县以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戏曲艺术。其表演以当地的民间生活为表现内容,唱腔的特点在整个民族音乐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当地人民创作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祁太秧歌的调式音阶、节奏结构、唱腔衬词等方面,进一步对祁太秧歌的形态特点经行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宝鸡西山酒歌作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说唱艺术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山酒歌唱词朴实、语言幽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但是由于传承方式等各方面原因,宝鸡西山酒歌面临濒危境地。本文从宝鸡西山酒歌的历史发展追溯、传承价值、现状研究、如何传承几个方面,探讨宝鸡西山酒歌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使民间艺术有效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成立西山万寿宫地方整理处。在4年多的时间中,对以西山万寿宫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多方面的民众教育和乡村改进工作,对于刷新当地农村面貌、促进当地农村社会进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改进农村的实验,既源于地方主政者熊式辉的个人意志,也是对当时全国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乡村建设运动浪潮的回应,是当地农村现代化的早期全面尝试。其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农村现代化的继续进行都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艺 《文教资料》2009,(30):89-90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文条件。豫鲁陕三个传统筝派筝曲具有的一系列独特风格特征.无不是受到当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语言、文化风俗、审美和当地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是其在旋律音阶、调式结构及艺术表现等方面的作用与体现。本文主要论述对豫鲁陕三个传统筝派音乐风格产生主要影响的人文环境及方言等方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焦作地区古称山阳,农业发达,不仅酿酒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民间文化也非常丰富发达。具有地方特色的山阳酒歌,其内容涵盖了酒的起源、历史、名人酒事、民间酒俗、酒令等。  相似文献   

6.
跳丧舞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是丧事习俗之一,学界多是从艺术的角度对跳丧舞进行研究,但是对于跳丧舞与土家族民众日常生活的联系却关注较少。本文以近代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跳丧舞为中心,考察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借此观察跳丧舞在民众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民众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话说酒令     
自从人类发明酿酒以后,历史上便有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横槊赋诗的曹操、“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在有意与无意间形成了一种酒知识、酒文化,即酒诗歌、酒故事。随着酒文化的发展和丰富,又出现了一种雅于小品,俗如俚语,严于对联(对联晚于酒令,五代时产生),趣如笑话,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口头文化——酒令。酒令这一口头文学,产生于东晋时期。隋唐时酒令便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到五代时期,酒令规格放宽,不再追求工整。至宋朝,酒令受当时诗、词、歌赋的影响,又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8.
酒令,是我国封建时代士大夫阶层、市人游民阶层闲情逸致生活情趣的产物,是封建时代慢节奏生活方式派生的文化形态现象,也是广泛流传民间的民俗活动。它主要包含了文字令、游戏令、赌赛令三种行令方法。《红楼梦》中就有不少关于酒令的记载,其数量如此之多,值得后来的文人、学者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湖北大鼓形成至夸已约有一个半世纪,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体制。【四平调】是其基本的唱腔曲调。以五声微调式为调式的基础。湖北大鼓有其独特的鼓板点子,它是由妓和板不同的打击方式组合起来的节奏型。当地方言的语言节奏、音调是影响该曲种唱腔音调的重要因素。唱腔风格具有鄂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吟唱风格与民间似说似唱的生活音调一致.平和的唱腔与低、降方言的语调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阿拉善盟东北部地区生活着一群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笔者对搜集到的当地民歌从调式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在调式方面的特点:(1)当地的民歌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偶有调式交替的现象;(2)极少数民歌在色彩上运用了变宫及清角两个偏音.主要起到装饰性的作用;(3)当地民歌以宫调式、微调式运用最为突出且数量最多,其后是羽调式民歌,接着是角调式民歌.商调式民歌几乎见不到。  相似文献   

11.
衡阳地方报纸所处的媒体环境及自身的缺陷使其新闻报道的必读性、可读性较差,通过新闻大众化提升报纸的可读性,依仗地方特色构筑报纸的必读性,在心理上与受众做到心有灵犀,是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同时,衡阳地方报纸的地缘优势、独立的生态位以及报纸本身的发展意识,给新闻大众化与地方特色融合提供了可能。要实现这种融合,内容上贴近本地受众,关注本土讯息;新闻编排注重"易读"性,报纸设计融入地方文化;塑造本地传媒品牌,提高读者忠诚度。  相似文献   

12.
论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地域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地域性教学,是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新途径。然而,地域性教学遭遇冷落,且操作也不够规范。改变这种状况,需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环节密切结合起来,确定地域性教学目标,充实地域性教学内容,以建立起地域性多元化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乡土小说成就辉煌,但也存在着种种遗憾:主要表现为观念的功利性与创作的概念化、主题的单向度与形象的平面化及视野的封闭性与手法的单一性等。在未来的发展中,乡土小说必须面对多种挑战: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之逐渐失去时代的垂青;商业主义的压力使之处境艰难;作者队伍的枯萎与读者的疏离使之日趋尴尬……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古老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与沉重仍为乡土小说提供着丰厚的题材资源与表现空间,20世纪末乡土小说的多元发展格局已部分地预示出其发展前景,上世纪形成的优秀文学传统也必将是其反抗危机的重要资源之一……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乡土小说会前途广阔、收获丰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知识是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论前提,澄清其能指与所指有利于地方课程价值的充分实现并提高课程开发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变依托外部行政指令的外推式开发为依托开发主体内在驱力的自组织开发。目前,地方课程开发主体对地方性知识之认识存在多向度上的误读:第一,囿于偏狭的“地理空间”理解其适用地域;第二,理解其形态与价值上的形而上学倾向;第三,地方性知识主体被窄化为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地方人”。基于此,地方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在于:地方性知识是超越具体知识形态的知识观念,是包融知识价值立场、知识具体形态在内的多层次结构体并与普遍性知识具有通约性。在深化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性知识的选择应当充分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实质并扎根于地方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5.
曲艺音乐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但新世纪以来,地方曲艺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受到极大冲击,将其引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有积极意义。青田鼓词是丽水民间曲艺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说唱艺术,将青田鼓词引入当地高校音乐教学,可以凸显高校音乐教育的地方特色,有助于完善民族音乐的教学,充实和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本土民间音乐的特色,探索出更好的教学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地方戏曲一方面是民族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和其他文化、艺术形式共同体现着相通的民族传统审美心理和审关特征,反射着古典艺术的光辉;另一方面,又必然和其所自产生的母体——地方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同格同构关系,体现着形态各异的地方风情,传递着这个特定地方人群的生存密码。丝弦《小二姐做梦》是石家庄地方文化和审美倾向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7.
建立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立法理由公开制度,有利于公众参与立法,遏制立法中的不当行为,有助于进一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从地方法制的角度来看,从地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开始建构立法理由公开制度,符合我国改革进程中地方“先行先试”的一贯思路,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立法理由公开制度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立法理由公开制度作为立法公众参与的重要保障,也能成为地方法制建设和相关制度改革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地方人"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断认识的结晶,它记录着"地方人"生存、繁衍和发展历史进程并已经融入"地方人"的生活,每一个"地方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地方性知识的烙印。它对"地方人"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和谐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地方性知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面临退出"地方人"的生活,走进历史博物馆的困境和危机。传承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9.
经典认识论具有非文化中性、语境无涉和覆盖面过窄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的地方性知识,扩展认识论的研究领域。首先,在认识论、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地方性知识概念的内涵可以被概括为:它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语境相关性和本土文化空间内嵌性等特点,以及评述和适应环境的功能。其次,从描述性辩护和规范性辩护两条途径为地方性知识的局部合理性辩护,进而表明对于它在其中产生的文化社群及其语境而言,地方性知识是能够被社群接受、满足需求、适应环境的恰当手段,而没有任何出于他文化的理由可以拒绝这种局部合理性。最后,我们提出一个面向地方性知识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地方化认识论。  相似文献   

20.
论地方税主体税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地方税的收入不稳定,无法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各种职能和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需要。其原因主要在缺乏税收基本立法的前提下,当前我国的分税制无法确立地方税的规范、稳定的收入途径。其关键是要设置规范稳定的地方税主体税种。笔者认为:最适合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税是土地税与财产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