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说"秀"     
近年来,外来词“秀”在新闻媒体中频繁出现,使用上却颇为混乱。本在考察大量语言实例的基础上,从外来词“秀”的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并就媒体热衷于使用外来词“秀”的原因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从整体上触动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各路神经,为中小学教育的运作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并成为深化各个层级、各种类型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可是,一些中小学在改革实践中日益彰显出的种种“教改秀”现象,又不得不引起广泛关注。“秀”者,“show”也,乃表演、演出、展示之义。传媒用语中多有“脱口秀”、“广告秀”、“真人秀”之说。“教改秀”指的便是这样一种教育改革现象,即:改革主体借助中介(语言、实物、媒体、人物形象等),把自己的教育行为(或者做法、经验)主动展示于人,以引起关注并求获得积极、正面的评价乃至某种报…  相似文献   

3.
乔舟 《现代语文》2004,(1):27-2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课本及与之配套的《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苏教版)(第五册)都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句译成“远望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这里,均把“深秀”解释为“幽深秀丽”。即“深”是“幽深”,“秀”是“秀丽”。徐中玉、金启华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对此也作了同样的解释。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会遇到下面两个问题:第一,课文研读从全句来看,“深秀”和“蔚然”都是描写琅琊山的,说远望琅琊山“草木繁茂”(蔚然)讲得通,而说…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有关吃的饮食文化,东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怎样才能在遇到外国人时,准确而又流利地把我们内心的想法与情感传递给对方呢?下面就教朋友们一些与吃有关的“洋话”,帮你们在朋友面前大“秀”特“秀”。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一年一度的“状元秀”由于香港各大学的加盟格外喧嚣。如果说前几年的跨马游街、祭孔立碑之类“秀”的是名,现如今可是真金白银地“秀”钱了。早就知道,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中国教育体内封建垃圾毒如鹤顶红,得悉已经与国际接轨的香港各大学如此之迅速地尽数“回归”,把个大学招生搞成促销商战,依然感觉滑稽而悲哀。  相似文献   

6.
本人以为上课秀不秀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这“秀”中有没有一些实际的东西,或有你想要的,或有你能学习的和你有感触的情(感)、理(念)、(方)法。若有,则秀一秀又何妨;若无,则秀不秀都没意思。这里单说《相约拱宸桥》一课,王老师可谓深谙其道,他把课搬到了拱墅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确实有许多“秀”在里面。你带学生出去了将近一个下午,那么课表中的其他课怎么安排?拱宸桥在杭州,还可以带学生成行,那么《威尼斯的小艇》在威尼斯,还带学生去吗?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上课形式开创了众多的第一,课是否还是这样上?总之,林林总总,相信还有许…  相似文献   

7.
"秀选"时代与大学的知识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当今的中国大学,也陷入“秀选”的困境,其结果是迎合市场逻辑的“功利化”和迎合公众口味的“平庸化”,于是,大学不再通过其知识启蒙和真理指引成为社会文明的灯塔和精神平衡器,知识服从于实用目的,因此,需要呼唤并重建大学的知识使命。  相似文献   

8.
朱烟红 《广东教育》2004,(11):58-58
当社会商品包装化大行其道的同时,“做秀”作为一种包装宣传的手段越来越受青睐,演员做秀,模特做秀,商人做秀,连神圣的课堂也不可幸免地蒙上了做秀的面纱。挑起这层面纱,透过喧哗的表象,不难找寻其内在的弊病。  相似文献   

9.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苕发颖竖”、“榛楛勿剪”的“秀句”创作原则,关注局部美,注重秀词丽句的创作,体现了与传统美学关注整体协调不同的美学观念。本文对陆机“秀句”创作原则所产生的文化、历史语境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美学思想是魏晋以来儒家诗教观念衰落,文学创作追求形式之美的时代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走进当前的小学,经常能看见孩子们穿着唐装摇头晃脑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许多小学的语文老师更是在其上汇报课或观摩课时都要来上那么一段好象不可或缺的三字经。这确实给小学教育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毕竟这些都已多年未见了。但是在叫好的同时,我们不无担忧,这样的应景之作大有作“秀”之嫌疑。小学生的国学教育不能光靠“读”,“秀读”就更是纸上谈兵,纯粹的花架子。我们应该走出“秀读”,扎实且富有成效地开展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就影响《心雕龙》的传统化诸观念来看,“圣”的观念是较为重要的观念之一。“圣”的观念对《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雕龙》建构起了“圣人-圣王-士”三位一体的学思想体系,这一学思想体系贯穿于《心雕龙》的学起源、学发展、学创作观念中,成为《心雕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前人关于《文心雕龙》养气篇主旨的各种说法.刘勰对先天不可养之气的强调.刘勰的观点与西方的天才论的对比.西方天才论发达而中国天才论微弱的重要原因在于西方不仅本体论发达,而且有完整的人格神系统与之对应,西方发达的逻辑理性也是其天才论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史传》是我国第一篇专述史学评论的文章,其奠定了后世史学理论的基础,其中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近代以来的史学变革对传统史学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冲击,因此新时代下的史学研究必须兼有传统史学之长与新史学之优。  相似文献   

1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全面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机械制图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要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橘子红了>建构"乡村与城市"、"拯救与陷落"、"终结与延续"等一系列对立话语来叙述秀禾的命运,凸显了女性启蒙理想实现的艰难,渲染了对这种启蒙理想最终失落的无限哀婉感伤情绪,深化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当代中国美学与"西马"美学在理论指向上也有某种一致性。但是,不能因为有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就混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更不能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这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的影响和制约,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同之处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与世推移、自然延伸,虽不乏争辩、怀疑和否定,但似乎总缺少一种反躬自身的主体意识;近百年的中国美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更像是“西方美学在中国”。“道”这一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受到关注由来已久,但在其初始,如何从作为哲学意义上的“道”向作为美学层面上的“道”生成转化、以及转化的中介环节是什么,却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立场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演变经历了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教育审美学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美学出现了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它表现为三种样态:一是在教育学中直接沿用美学概念;二是对美学概念予以教育学的移植;三是对美学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教育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教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立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医美学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中医理论交融其中,其核心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注重从身体、心理、情感及与自然万物的关联中研究生命关感。中医美学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之美、天人合一之美、形与神俱之美、阴阳五行之美等医学美学的思想彰显了对生命的人文观照,在医学美学向人文医学回归的当今时代,显现出了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