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律法规缺失、刚性规范不足是重要原因。这方面的立法多半是以“决定”、“意见”、“通知”、“办法”等形式而不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效力层次太低;而且往往只有规范内容而没有规定法律责任。致其变成了口号式、宣言式文件。对此,一要进行法律编纂,提升规范的效力层级,二要完备法律规范之结构。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律责任单独保留+引致性民事、刑事法律责任条款”的技术路径难以形成教育法典法律责任的规范构造。应根据教育法的属性来研判这一议题。问题导向的立法模式和教育法律关系性质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法典应属领域法典。篇章体例方面,法律责任“总则专章+分则补充”的篇章体例更有助于维系领域型教育法典的体系性。编纂理路方面,应遵循领域型法典法律责任固有的编纂理路:首先,分类处理既有责任条款,包括运用引致性条款规定民事与刑事责任,运用引致性条款和具体责任条款规定行政责任;其次,增补一般性责任条款,彰显教育法典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实现教育法典与其他立法的衔接;最后,健全与义务相对应的责任条款,确保教育法典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凡彬 《职教论坛》2005,(28):15-18
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律法规缺失、刚性规范不足是主要原因.这方面的立法多半是以"决定"、"意见"、"通知"、"办法"等形式而不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效力层次太低;而且往往只有规范的内容而没有规定法律责任,使其变成了口号式、宣言式文件.如何完善之,一是进行法律编纂,提升规范的效力层级,二是完备法律规范之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有较快发展 ,但教育领域的权利救济存在诸多问题。从权利救济的相对面———法律责任来看 ,在教育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中 ,教育公权力的不适当运用和外儒内法的传统文化观念 ,阻却了法律责任的实现。从形式上看 ,它是行政法结构失衡的一种类型。教育法律责任设定上的严重滞后、粗糙 ,人格权保护的缺位以及立法权限的不清和位阶低下是教育法律责任难落实的法律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尽快建立图书馆法图书馆的立法问题是当前图书馆界、情报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立法是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提出的要求。同其他资源一样,图书情报属于国家资源,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早在1893年,德国在“普鲁士教育考试”的法规中就规定,“高级图书馆员需要大学毕业后再受两年图书馆理论和实践教育,方可作为图书馆的后补馆员”。这些条例直到现在还作为图书馆人员配备的立法根据。在西德,不仅图书馆的人员配备和教育有“立法”,同时在业务管理方面,也有法的规定。从国外以法治馆的实践经验看,用承担法律责任来规范图书…  相似文献   

6.
谈谈教育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责任是法的核心 《义务教育法》是建国以来根据我国宪法中的有关条款制订的第一部教育方面的法律。它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用法律形式保障建国以来一直未实现的普及教育的实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它在法律责任问题方面,尚存在某些不足。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引起的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立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来规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生是教育主体”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关专家指出:在组织、管理学生方面应视“学生为责权主体”。这一命题也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现代社会,学生既享有一定的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将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培养学生民主、权力意识。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如果将学生视为责权主体,必然面临着一个如何处理学生权利与学生职责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以确认和保障公平优质受教育权为问题导向的独立的领域法。这决定了教育法典应当是一部独立的领域法典,而非行政法典的一部分。教育法典体现出领域法的综合性、交叉性特征。我国教育法典编纂模式存在体系型和汇编型两种可能的选择,但体系型模式与教育法的领域法地位有所冲突,教育法典编纂宜选择汇编型法典化模式。为避免汇编型教育法典在立法实践中“退化”为随意、离散的教育法律汇编,教育法典编纂应做到“形散神聚”。总则编依次可由基本规定、受教育者、教育行政主体、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教育与社会、教育权利与义务、教育基本制度、法律责任九章组成,分则各编则可以采取涵盖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促进、特别教育、教育考试、教育评价、涉外教育、其他教育的八编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每一个家庭稳定的敏感话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本即是一位法律工作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较深层次的思考。章没有就“法”说法,就“教”说教,而是站在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高度,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的角度,发表了一个作为法律工作关于青少年培养教育的感慨。可以说,章饱含着深深的忧虑之心,表达了拳拳的希望之情。章作所在单位——哈尔滨市太平区人民法院,恰恰在主动协同社会各有关部门共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显成效。这样看来,本所表述的就不仅仅是一些感慨,字背后还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这是章的可贵之处。作为教育工作,读到界外人士的这篇章,应该有所感触并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1.
在向教育现代化行进中,教育活动中有许多规范发生了变化,教育工作者因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道德、法律规范等问题。本文就师生应有的法律关系、常见的教师侵权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应如何正确行使惩戒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20多年来开展的教育法学研究,从过于偏向对教育立法成果的研究而轻视对教育法制现实问题的探讨,到深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教育主体权力的研究,使教育法学研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诸方面提出了进行整体思考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法学是“行为法学”。教育法律规范从产生到实现的全过程,实质上是教育价值法律化与教育法律价值化的转化过程。对教育法律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既是教育法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法制实践的呼唤。当前,对教育法学研究应持的取向是:既要研究“文本中的教育法”,也要研究“行动中的教育法”,这一研究价值取向的转变,是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之必需,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实践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深刻反思当代中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前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价值取向的误区 开展教育法学研究,是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大陆教育界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探讨始于80年代初期①。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这方面的进展引入瞩目,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促进了中国教育法学学科的发育,加速了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进程。但是,以往的研究中也存在着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研究“文本中的教育法”重于研究“行动中的教育法”,具体表现在:对教育法律规范本身的关注居多,而从教育法律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考察活动中的教育法者甚少;偏重于对教育…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法律职业中优秀的工作者,这些年我国法学教育主要是通过法律实践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专门法律人才,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但是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重要的思想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导致我们培养出的法律人才欠缺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信仰。本文就如何改变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状况,把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促使法科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品格是现代法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黄宏明 《云南教育》2008,(12):43-43
“爱是教育的起点,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中外教育家倡导的教育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也日益感受到师爱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方法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亲切和蔼的面孔对待学生。爱生意识增强了,讽刺、挖苦顽皮学生,冷漠对待学困生等不良行为就会淡出校园。  相似文献   

16.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但我国的教育法律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教育法律的完善是一项全局而系统性的工作,总结与反思过去三十余年我国教育立法的经验与不足,教育法律的完善应当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即:增强教育法律用语的确定性;教育法律权利不仅要实体赋权,更要程序保障;明确教育法律责任的归属、设定与追究;在保证教育法律稳定性的同时,不压抑教育法律"求变"的本性等等。  相似文献   

17.
邹荣 《上海教育》2002,(15):21-23
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已经持续若干年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逐步浮上水面,即教师在其教育活动中法律地位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实际是在国家相继颁布了劳动法、公务员条例、检察官法、法官法、警官法等职业法律规范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为上述职业法律规范中,均没有将教师纳入其调整范围,而教师法中也没有明确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从传统的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以后,如何确定教师与教育主管机关的,教师与所在教育机构的关系,就是一个十分现实、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关系的定位不清,就谈不上真正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也就谈不上明确教师职责,因为定位不清,就难以界定不同法律关系中教师的权利义务,因而当教师与相关机构发生争议时,也就无从确定其解决途径。目前,涉及教师的争议越来越多,这些争议大多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是,这些争议的性质究竟属于民事争议还是行政争议,或者其他性质的争议,司法界尚有不同的认识。可以预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涉及教师的争议将会越来越多,如果这些争议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体制的改革。本文拟探讨教师与教育主管机关、以及教师与所在教育机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涉及教师的争议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初中八年级教材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中都列有类似“违法者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标题,但两处的教材中都没有使用“行政责任”这一词汇。这使教材的思路不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毕竟很多教师没有相对系统的法律知识,教材是其教学的主要参考)。因此,笔者就有关法律责任中的行政责任作如下简要分析,不妥之处,还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义务或法律禁止事项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它相对应的其他法律责…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立法中问责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但教育立法在法律责任的问责主体、问责情节、问责形式、问责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仍存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需要由教育法律自身对其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或由相关权限机构作出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曾就本校农村生源情况做过调查,发现“在校生中的农村学生数量下降了。农村来的孩子不到30%”,认为“这牵扯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并呼吁“教育公平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难道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之间是无法平衡的吗?不,当然是可以兼顾的,这需要国家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