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娜 《华章》2012,(27)
电影作为世界第七艺术,其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得到印证和认可.在视听语言大行其道的今天,对其如何进行读解和阐释,使视听作品能好的呈现其特征并为公众服务,同样成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中国电影批评的发展和现状等角度,对中国电影的理论发展及缺失进行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生态批评都堪称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它们都产生于解构主义的文化背景,并受此影响解构中心主义、呼吁文化变革;另一方面,它们之间还两两结合,产生了新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而这些新理论又促进了女性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生态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新的生长点。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社会生态危机的加深,应和着世界性的生态电影思潮,中国电影分别从生命起源和生命的宇宙定位、非人类群体的生命活动及生存空间和表达生态关怀、展示人性冲突等不同角度显示了生态思想的初步觉醒。但是,由于电影创作的市场化导向和本土生态思考的缺位造成了电影中深层的生态意识的薄弱匮乏。  相似文献   

4.
骆玮 《考试周刊》2013,(78):11-12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使生态学研究不再囿于自然科学领域,开始了"人文转向"。一些新的思潮与学科随之兴起,其中,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取向,对翻译进行综观的跨学科研究。它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翻译研究范式、翻译的生态环境、生态翻译的三维度及"翻译即选择与适应"的概念等。二十一世纪,生态电影在全球电影领域逐渐成为流行热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期,一些优秀的中国生态电影被创作出来,但在世界舞台未能嘹亮发声。如何将生态翻译学与中国生态电影的对外传播联系起来,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德勒兹生物哲学中的“根茎以遂”和“机器思考”为切入点,可以尝试将中国古代神话,特别是关于女神部分,引证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各主要论点。从女娲、羲和、精卫到后来的嫦娥,她们的故事皆潜藏着若干元素,足以(一)与西方生态学例如大地女神“盖亚假设”相提并论,(二)向整个现代生态伦理提供另一“生机”思考体系。目的在于探索怎样从与生态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化中,提炼出一个类似德勒兹式的人与非人的横截横切和回旋的沟通结构,在学术上建立乐生、利他和虚怀朴素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文本主题是丰富多样的,诸如表现女性在暴力侵犯下的激烈反抗、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过程中建立姐妹情谊以及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超越等.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大多不再局限于私人空间,她们都走出家庭投入到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中去,在艰难的境遇中与命运抗争,为理想而奋斗,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刮起的一股文学思潮或革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的语境下,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和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我们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大陆电影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同时,将理论应用于电影文本的分析,并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中国大陆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
席娟  陈莉霞 《文教资料》2014,(17):41-42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电影Frozen片名的汉译进行分析,说明电影片名汉译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对其独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揭示经过“三维”的适度转换的电影片名翻译,更好地体现电影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中国电影观看者。  相似文献   

11.
从动物的角色功能看当代电影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意识中一个重要的视点,是关注人类和其它非人类生命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电影在不同时期对于动物角色功能给予了不同定位。在从阶级叙事到人性叙事的不同叙事模式中,生态意识始终未能浮出地表。生态意识的缺席,既有思想领域、文学领域内生态意识匮乏的间接影响,亦有导演等自身生态视野的缺失的直接因素。而近年来环保电影的出现,在显示差距的同时,亦昭示着新的希望的降临。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魅力不仅在于拥有丰富多彩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具有东方民族文化的色彩[1]。随着电影艺术的出现,且与中华传统武术巧妙结合,由此催生了中国武打电影。中国武打电影中物与像的交替、动与静的交错、光与影的交织,使中华武术所蕴含的东方民族文化内涵得到了无限放大,不但展现出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国人感受到无比的自豪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本文就中国武打电影的萌芽、发展、停滞、转型、复苏、繁荣六个发展阶段展开研究与分析,探讨中国武打电影的发展历程,旨在梳理不同时期中国武打电影的发展脉络与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80年代作为参照对象,90年代中国喜剧电影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影像空间发生了转换,都市代替乡村、单位而成为电影的典型空间,第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故事的结构方式上,时间维工有所淡化而空间维度被突现。第三,影像空间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影像的空间不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舞台,而是作为独立的因素获得表达,开始具备自己的性格与逻辑。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呈现出来的空间也不再是纯净、透明、和谐的,相反,充满了裂隙与歧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演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受中国传统哲学独特的智慧的濡染和启迪,中国戏曲的空间艺术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从而达到"天地之大美"、物我无间、人与自然高度融洽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6.
反讽渗透于奥斯丁小说的每一个层面,从语言、人物、场景到更深层的主题和构思,它不仅成为奥斯丁作品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段,而且还成为臭斯丁领悟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结合其反讽在语言、人物、场景、主题等各个层面的表现,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奥斯丁的反讽艺术。  相似文献   

17.
18.
太空科幻电影作为科幻电影亚类型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达,已成为深受观众所喜欢的电影类型之一。近些年来,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太空电影作品,这些作品在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的同时,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在影像、叙事,还是在主题上都体现着"崇高"这一古典美学范畴,具有深刻的主体性内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各门学科纷纷涉足这一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敏感之纬,也加入生态环境问题的阵营之中.纵观20余年来的生态文学创作界面有着明显的意识倾向性,大致可以归纳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我国生态危机提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之音:以艺术审美观念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暗含深层生态伦理的观念;带有一定的生态伦理思考的小说创作,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商业利益驱动下,致使其创作带有明显的商业化意识倾向.由此,三种意识倾向显示了我国生态写作的困惑和生态艺术空间开拓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园林绿地具有多种功能。过去人们主要从美化环境、文化休息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从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研究的成果中更深刻地认识和估价园林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