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外在形式的大众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上日益流行,其行为常常与公民、法人的权利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侵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相关的法律规制,导致在"网络恶搞"行为的侵害面前,受侵害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因此,对"网络恶搞"行为进行民法上的规帝J,成为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的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复杂性。相关法律的缺失成为规范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严重阻碍。以奇虎360与腾讯QQ之间所谓的"3Q大战"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的分析,结合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以加强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运营。  相似文献   

3.
"虚拟主体"是指以TCP/IP协议为基础在互联网上虚构、假设的网络行为的实施者.在处理网络争端的过程中,人们提出:虚拟空间中虚拟的"人"能否人格化,从而成为法律"人"?通过对法律人格内涵、标准的分析发现,虽然法律人格在现代社会呈现扩张的趋势,但赋予"虚拟主体"法律人格的设想没有法律上的进路."虚拟主体"是民事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身份,它代表了不同的现实主体在网络活动中不同的地位并体现了他们的特定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了现行法律对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的不足。并对如何完善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律行为是高校法学教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把握其内涵与外延对学习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法律行为的特点、现行高校法学教材中关于法律行为内容的编排等方面论述法律行为理论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农户联保的各种特征,进而分析了网络关系对农户联保的影响.农户作为网络节点的特征和具有的关系结构决定了其联保角色和借贷行为.此外,本文使用社会网络的部分定理解释了农户借贷现象、借贷难、借贷差异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暴力"是社会公众借助网络,对某一或某些个体行为施加的较大规模的不当干涉。防治"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令参与其中的社会公众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可欲性。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充分阐述了"自由原则"理论,明确了社会公众所能对个人行使权力的限度:只要个体的行为没有对他人产生"伤害",即便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其的一种"冒犯",也无权干涉个体行为的自由。这为我们解读"网络暴力"事件提供了理论视域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将<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在涵义上等同于传统民法学的法律行为,其混淆的原因是望文生"训",把法律行为中的"法律"一词解释为合法性,导致法律行为原有内涵的缺失."法律"一词正确的涵义是法律约束力.这一理解基于法律行为的特点:法律行为是具体法律行为的概括,是意思自治的体现,和法律规范联系与区别.基于二者的差别,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立法行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网络为言论的自由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话语平台和沟通途径,从而给"言论"释放出了更宽广、更民主的空间。但是当我们为自身言论自由的进步而欢呼时,也不能忽视网络言论其潜在的负面效应。如何界定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如何为网络言论自由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以充分发挥言论自由的积极效应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其固有的"法统"特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法体"特征。传统法律文化既有其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对其一味倡导弃旧从新,无异于促进民族的消亡;一味抱残守缺又难免于落后。挖掘和改造将是最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