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古化中,游仙和游园是密切相关的。游仙思想对园林的造景布局和建筑设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园林化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仙境想象和游仙热忱。在学领域,游园学和游仙学,无论在表层还是深层,都存在着同构或共生的现象。对园林与游仙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古化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2.
游仙思想作为抒情达意的手段,并形成游仙文学传统,伊始于庄子、屈原。到了汉代,文人们所创作的游仙文学,内容上继承庄子、屈原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长生享乐的渴求;表达对现实黑暗动乱政治的不满,对自由、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传说中的仙人如何成仙和世间良吏得道成仙的记载;对祭祀、祈请神仙降赐祥瑞和神仙方术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汉代文化的迷信思想、闳阔精神与游仙思想本身的迷信色彩、遨游天地及羽化飞升的跨时空感、飞动感,汉代民族心理的享乐侈糜、缺乏理性、忧时痛苦、丰富的想象与游仙思想的长生久视、非理性特征、自由快乐、超现实性取得了一致。汉代游仙思想受文化心理影响得以普及光大,汉代文化、民族心理也借游仙思想得以淋漓展示  相似文献   

4.
现存陇南石刻与题壁中有唐宋以来约60首游仙题材的诗歌,综合来看,这些诗歌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并未超越前代,但又特色鲜明。其形成既是作为游仙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性使然,也与陇南的地理位置及久远历史中形成的文化、民俗与道教信仰有关。就其艺术思想与创作倾向而言,叙述主体多隐遁或游离于"游仙"主题,并融铸当地史实、传说,表现出明显的场域意识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郭璞《游仙诗》并非单纯地游仙或尚玄,而是在更为深厚的思想内涵中表现为二者的交融,游仙与尚玄都是其独特的、不可或缺的咏怀方式。  相似文献   

6.
游仙题材在唐前沿着两条路径前行,经过秦汉的低伏,汉末魏晋的高涨,至东晋以后而渐趋边缘化.这既是文学现象,更是文化现象.游仙题材近千年的起伏及世俗化趋势跟我国思想史上理性精神的发展脉络有着某种对应关系.通过对游仙题材的历时性考查,再参照以理性精神在唐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对各阶段作品的解析,可以理清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汉赋与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作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是先秦至魏晋游仙诗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汉赋将游仙与退隐相结合,开启了游仙隐逸化的基本表现模式;汉赋的游仙描写,已不完全是"楚辞式"的借游仙以抒怀,更多地表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列仙之趣";从楚辞到汉赋,游仙遇仙地点发生了由天界向人间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游仙描写的艺术想象空间;汉赋中的神仙世界自由美好,巳成为文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象征,寄托着赋作家遗世高蹈、超乎尘垢之外的人生志趣.所有这些都对魏晋游仙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包含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一般知识、思想、信仰世界的历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在主题、结构模式、内容情节三个方面对唐传奇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