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问卷调查,分析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领导行为、训练比赛满意感与团队凝聚力之间的关系,构建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之间的模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基于体教融合视角,研究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整体化,NCAA竞赛体系的资源整合;专业化,专职教练员配置助力专业化发展;系统化,目标一致性的系统化管理;科学化,科学训练与备赛助力训练质量提升。对我国的启示:赛事整合,构建中国特色高校高水平体育赛事体系;专业提升,专职教练员团队促进运动队专业化建设;系统管理,竞技成绩目标驱动运动队系统化构建;科学训练,协调"学训"关系,提升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部分高校150名高水平团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以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问卷为调查工具,研究了高校运动队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的现状及其与运动员团队凝聚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得分中等,教练员比较注重团队建设及训练效果的提高;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感知良好;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训练团队凝聚力在整体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良好的魅力领导行为有助于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发展.建议教练员学习、完善和灵活运用魅力领导行为,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员招生、学习与训练、生活、教练管理、经费、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并对推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和提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回顾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剖析目前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参差不齐;教育系统自身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动力不足;高水平运动队缺少体育科研队伍的支持,比赛机会少,经费紧张;体育场地设施不配套;运动员的"学训矛盾"突出。建议:重视教练员的培养;制定高水平运动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建立多层次的全国联赛体系;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正确处理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进一步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历史上曾培养过一批高水平运动员。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具有丰富校园文化、推动群体活动、提高学校声誉、培养体育人才等功能。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使高校也成为培养体育运动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及布局特点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发展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布局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分布不均衡;高水平运动项目群中各个项目的试办高校和运动队分布不均衡;我国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均衡。最后,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布局提出建议和对策,研究将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生源渠道单一、队员参加比赛少、教练员业务水平及专职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SWOT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根本并不是高校优质生源不足、学训矛盾尖锐、经费短缺等因素,而是体制制约。并提出今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实状况,研究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情况。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制度不合理;2)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水平较低;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较混乱。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6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研究对象,对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了相关的发展对策,以期为21世纪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情况是对高校体教结合效果、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检验,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为确保完成教学任务与训练计划,根据疫情的变化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式,基本上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练",使队员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实现了身体机能与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障了队员能够随时投入线下比赛的需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疫情时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训练、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对疫情时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如何执教、如何带领队员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分散锻炼、小范围集中训练"做了阐述,并就"疫情时期教练员如何管理好队伍、如何组织好队员落实训练计划、如何提高训练成效"等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97年—2008年部分专家和学者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习与训练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习管理主要集中在运动队学籍和文化课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训练管理主要集中在运动队训练目标、训练时间、场地设施、训练经费、竞赛、教练员等方面;缺乏对运动员自身管理的研究。建议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加强对运动员自身的管理,以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86年在高校试点创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高水平运动队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有经费不足、生源质量不高、场地设施紧张等多方面的原因,通过对10所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的调查并且从训练科学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使高水平运动队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团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新理念——运动队团队文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团队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攀登技术高峰,为校为国争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共有价值观;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实现提高技术水平和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双赢的目标定位;具有“软”约束力的群体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问卷法与调查法,研究了高校和高水平运动队中有关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多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尤其是集体项目和对心理、智力因素要求较高的项目在高校办,效果会更好。2.如能适当延长学制和合理地选择专业,高校培养出的运动员是可以达到基本满意程度的(即高水平运动员——基本及格水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江西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所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江西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和渠道需要改进;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医务监督力度不够;没能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竞赛机会少。  相似文献   

18.
李顺昌 《体育世界》2013,(12):37-39
本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25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强完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招生体系;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系管理;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体系研究;为今后高校办队工作的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理念为参照,从管理科学的角度,依据"系统理论"原理,对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选拔、招生、训练、竞赛、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广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引进本省优势项目的教练员,确立以优势项目为主、建立自主选拔招生的科学管理机制。通过教育与体育系统的资源整合,把广东重点高校建成"教育优势、科研优势、生源优势"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行管理体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西部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选材和训练一体化的建议,提出进行目标管理体制尝试的改革设想及走向社会、争取半商业化运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