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4):93-96
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推动传播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纬度。是故,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在具有内容定制、过程定向、目标定性等特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中,构建相对于传播内容的信息呈现表真机制,相对于传播过程的信息作用维真机制、相对于传播目标的信息效力矫真机制等合理的信息保真机制,有效消除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正面导向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有效性,在理念上应使教育思维与产品思维有机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引导力;在内容上应具备高唤醒性,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亲和力;在传播机制上形成传播过程闭环管控系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力;在传播保障上做到导向意识、技术保障、传播队伍"三到位",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谣是中国现实折射的"民意富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意基础"。网络民谣围绕当前社会主流思想动态,实现由过去粗俗、片面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到以质朴、精炼和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变,民众结构由以关心热点及时政问题的中青年群体扩展到老中青幼社会群体。根据社会成员和宣教者双方价值诉求,应在引导、监督、传播渠道、宣传等方面探索网络民谣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前,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社会思潮传播的新载体,社会思潮借助网络进行传播可以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学者尽管对这些方面有所研究,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基于此,高校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探究方法,分析探讨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发现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怎样才能有效对人民群众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与传播是十分现实的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古今中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总结目前中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的主要传播方式,并结合一些地方的积极探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网络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给网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网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并伴随一系列消极影响,培育和重塑网民价值观尤为迫切.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网络对我国网民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站要科学“办网”、网民要文明“上网”、文化文艺工作者要精心“织网”、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善于“用网”、网络管理部门要依法“管网”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手机媒体的特征,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专题性和渗透性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手机用户的手机生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活动,开发和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A4):30-31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包容性、整体性和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是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是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是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灵魂。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内在机制包括宣传教育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干部先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媒体构筑的网络空间打破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身份限制与权力垄断,意识形态的"虚拟化迁移"使整个话语体系呈现宽幅的动态变化。立足全球化的世界历史境遇与现代化本土进程两个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权面临来自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霸权话语的威胁与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转型所产生的内部压力。面对多重话语元素的交锋与博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构只有遵循其权力生成的逻辑进路,才能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精神滋养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核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新形势下高校要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为广大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高校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机制、引领示范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是指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教育过程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原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主导、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就是使各构成要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运行、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24个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12个词简明扼要、简洁通俗地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要求,并兼顾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者的价值目标,把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有效统一,层次鲜明且内涵丰富,充分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延续性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关注人的情感发展规律,重视情感教育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是通过对青少年在平时有意的活动中情感熏陶的认可,培养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应当在思想层面上依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在对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既注重显性地拉近同大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又应思索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情感及意志方面的隐性结构状况及其生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向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突显大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方法自觉的前提下科学地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语境转化与内化的过程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成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网络拟态环境中的思想空前活跃,网络平台中出现的价值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应积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基于此,简要分析网络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时代特征及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并论述网络拟态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其中主要包含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基于以上分析内容,提出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教师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构建和凝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构建过程中,要坚持职业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国际化原则,以此为基础,可以将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忠于祖国、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仁爱厚生、有教无类,爱岗敬业、安贫乐道,勤于探索、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促使个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成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标志是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科学的心理内化规律进行,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真正促进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四个方面的内化,并最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体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17,(4):48-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宏观层面的价值理想、中观层面的价值导向和微观层面的价值要求,是保证顺利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性存在,它在全社会的广泛培育和积极践行,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道德机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科学把握,明确了我国社会现行的道德机制在道德评价、道德约束、道德奖惩和道德实践等各方面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有效培育和积极践行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进一步探究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过程中社会道德机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