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WTO争端解决机制继承了GATT有利于争端解决的制度与惯例,具有了一个坚实的起点。上诉机构作为WTO体制甚至是国际法领域的一项创新,在过去的九年中在树立成员方对争端解决机制的信心从而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探讨和总结了上诉机构缺陷与完善,以期为我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它的颁布,为维护教师正当权益提供了重要法律保证。为促进《教师法》的贯彻实施,本文对教师教育教学权作些探讨。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某种权益或资格。教师的权利是教师依照教育法的规定所享有的一定权利,表现为教师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时可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教师的权利是…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在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教师惩戒权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行使惩戒权的主体、惩戒形式、惩戒对象和行为、惩戒的程序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屡屡发生保安人员非法对公民进行人身强制和财产强制的事件,如搜身、拘禁、拷问,没收财物、罚款等,不一而足,更有甚者,有人竟指使保安人员公然对抗、殴打公安干警及物价,税务等国家执法人员。本文认为,发生此类事件的原因是:一、法制不健全,与保安机构相关的法律规范甚少,已有的文件彼此矛盾,甚至违法。二、有关部门对保安机构的性质、职能长期存在错误理解,认为它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而赋予它刑事管辖权和治安保罚权,导致其权力膨胀、失控和滥用。解决办法是健全法制,科学地界定保安机构的地位、职能和任务,理顺它同公安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关系,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目前各种社会保障问题突现,利益冲突不断.构建一种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从宪法及法律角度对社会保障权进行系统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冲突一直是理论研究者最敏感的话题,站在伦理的角度评价法律的价值,只有设想一个秩序是"委托"另一个秩序的,才有可能从完全相同的观点把法律和道德看作是同时有效的。法律在伦理上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当法律进入道德的领域,对于那些批判则显得无辜。通过法律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罪恶,可以稳定人心,可以得到伦理上的"善"和"快乐",使得法律的工具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然而多数情况下,法律与道德发生了冲突,人们更倾向于不确定论。法律在伦理上的功能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年 《教育》2012,(8):21-22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及评议权)、监督权,这是教育学者归纳的四项重要的家长权,事关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家长与学校是一种什么关系,家长是否拥有教育权?这些问题在现行教育相关的法律中规定的并不明确,却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培训机构是实施社会教育权的载体,是由个人或民间机构投资举办的非学历教育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设立且具备法人资格.教育培训机构享有的权利属于社会教育权,是相对于国家公权的一种私权,其存在具有一定的法理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在民法中是“特殊企业法人”,其公益属性是其不同于一般企业法人的最显著的特征.在行政法中是“行政相对人”,与政府构成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既往关于预算权的研究多侧重于价值形态和法社会学分析,而纯粹规范法学角度的探讨则稍显单薄.为此,本文基于法律关系理论,从分析法学的视角切入,尝试技术化地界定预算权的法律属性,并得出基本结论:预算权蕴含于预算法律关系之中,而后者具有法律上反对关系的内在结构和复合性特征.依托于特定预算法律关系的预算权,既可能指涉预算权力也同时表现为预算权利.转型中国未来的预算法律制度建设,在观念上,需要修正目前学界关于预算权的片面理解和模糊认识;同时,在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上,又要充分兼顾预算权力与预算权利之间的平衡配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班主任有权采取适当方式批评教育学生,但对何谓适度并未作出清晰界定。因此,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时容易将惩戒越界为体罚,同时,因为缺乏评价标准,涉及惩罚学生的事件往往成为舆论热点。2014年底,湖南省娄底卫校某班主任因惩罚学生而引发的"嗑瓜子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再次证明了规制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应在坚持反对体罚的前提下,厘定"教育惩戒"与"变相体罚"两个概念的关系,并对教育惩戒权行使作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1.
何鹏 《天中学刊》2014,(5):12-17
剧情相似的《铡包勉》和《安蒂纲》表现了中西法律文化在国法、人情关系问题上的不同。从法律的外在视角、内在视角、法律实施的结果、法律的分类以及社会规范的产生和归属等方面分析两部戏剧,在"遵守法律"与"法律的权威"这个问题上,中西法律文化展现了完全不同的特点。在西方法观念中,"法律权威"虽然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但"遵守法律即是正义"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中国法观念中,"法律权威"虽获得"识别"或"承认",但"遵守法律"却未得到普遍的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12.
自休谟命题提出以来,在法律领域,事实与价值两分的争论方兴未艾。同案同判是正义的最基本要求,但同案不同判却时有发生,洞悉其中缘由不难发现,事实与规范的逻辑混乱难辞其咎,与其相关的民意,更是阻断了法官进行法律推理的逻辑路径。裁判的应有之义是厘清推理过程的逻辑进路,遵循规则与逻辑的裁判才是司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从引文分析看计算机对当代法律文献检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引用较新的法律评论论文[1],不论他们以印刷版索引、电子版索引、还是法律评论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里特教授据此分析计算机检索是否影响了人们对印刷版资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郝凤霞 《考试周刊》2015,(14):33-34
"贤人政治"是柏拉图思想的核心理念,其强大的理论魅力与精神品格即使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本文从其建构渊源与主要内容这一基本逻辑出发,分析了这一思想的一般线索,得出柏拉图的"贤人政治"的实质是"精英主义"这种现代政治理论的最早渊源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将这一结论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有机结合,发现西方国家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功建构与运行是"贤人政治"的一种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研究以及外语教学实践充分说明第二语言习得的时体习得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尤其是当两种语言差别较大时更是如此。因此,对英汉这两种差别较大的语言类型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英语现在完成体和汉语完整体,探讨英汉"现在完成体"的共同之处,为英语现在完成体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乞讨权”的法理分析——从人权和自由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乞讨权"的提法不甚科学,乞讨不是人权或权利,而是一种"自然自由"和实现"救济权"的手段。自由的行使都是有限度的,即不能侵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手段的行使也有合法与非法之别;这为政府"限制乞讨"提供了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乞讨不是人权,也不是目的,但以乞讨为手段实现的社会"救济权"却是人权。容忍"乞讨"是行善和文明的表现;适度地"限制乞讨"则是一种更大的文明,而且也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原则和规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已经"和"了1"的隐现情况进行了考察,其隐现可分为四种情况:1、"已经"必不可少,"了1"可有可无;2、"已经"不可出现;"了1"必须出现;3、"已经"和"了1"可互相替代或共现,但表达的意义有所差别;4、"已经"往往与"了4"或语气词"是"配合出现,"了1"不可出现。  相似文献   

19.
何年 《教育》2012,(22):21-22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及评议权)、监督权,这是教育学者归纳的四项重要的家长权,事关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家长与学校是一种什么关系,家长是否拥有教育权?这些问题在现行教育相关的法律中规定的并不明确,却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有学校和家长围绕这些权利发生了争执,而把这些问题处理好的学校则办学状况良好。"重点班"引发讨要知情权今年6月,苏州立达中学拟在立达老校区开设4个伟长班,即重点班。一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但是由于未能区分事实层面的“人肉搜索”与规范意义上的“人肉搜索”,导致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应当是“人肉搜索”中的具体行为特别是搜索后行为而不是“人肉搜索”本身,将“人肉搜索”在立法上予以规定是一个伪命题。“人肉搜索”是否法律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司法问题,而不是立法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完全可以解决“人肉搜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