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相似文献   

2.
《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爱的童话,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向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爱的种子轻轻洒入学生心田。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刻。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的备课与教学经历,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痛,并快乐着。《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作品,描写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  相似文献   

5.
几天前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一课,很有感触。《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该文作者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终升腾到空中.化为七颗钻石般的星星。  相似文献   

6.
真爱:1998年的《七颗钻石》教学我是1996年参加工作的,两年后,在所教的教材中发现了《七颗钻石》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出于爱心,把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水奉献给别人,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虽然童话的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习作中,我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上的一节课》,批阅时,看到许多同学写的是语文课《七颗钻石》,有一名同学写到:“张老师做的会变的水罐,让我记忆犹新。我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爱心水罐’,我要向那个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学习,多给别人一点爱。 看到这里,我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的确,这个水罐是我费了一番心思,利用“翻牌”原理,用“木制花纹的地板革、银纸、金纸”做成的,小姑娘每有一次爱心行动,水罐就发生一次变化,而且一次比一次漂亮。最后升出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变成七颗星星,这就是大熊星座。  相似文献   

8.
《七颗钻石》这篇童话讲述的是在干旱的年岁里,一个小姑娘去给母亲找水喝,然后小姑娘把找到的水给母亲喝,母亲则把水省给女儿喝,最后小姑娘把水让给一个过路人喝的故事。在整个寻水让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一般的解读认为,是小姑娘"崇高的爱心"致使水罐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但是通过对几次变  相似文献   

9.
<正>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大旱灾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拯救垂危的母亲,四处寻找水源,在寻到一罐水之后,忍着自己的饥渴,无私地帮助了小狗,和母亲互相推让之际,木水罐变成了金水罐,而且当她将水分享给陌生的路人时,水罐里再次神奇地变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成为指引人们一路迷途的星星。这个故事简单朴实,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传递着浓浓的爱心,在读者的心田播下了强大的正能量。该如何让  相似文献   

10.
马维华 《考试周刊》2013,(81):46-4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地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一课,最后一段写到:"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学到这儿,我让学生说说: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呢?很多学生说到希望爱心能够像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一样,永存人间。引导交流后,我让学  相似文献   

12.
唐文生  崔涛 《小学生》2006,(4):I0002-I0002
我们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七颗钻石》,一定惊奇于那个水罐,它一会儿变成银的,一会儿变成金的,最后,甚至从里面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也许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这是遥望星空做了一次幻想,他的想象力也实在太丰富了。  相似文献   

13.
一位青年教师上教研课《七颗钻石》,作为教研主任,我亲历了她磨砺这一课的整个过程,深有感触。第一次试教,这位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渗透“有爱就能创造奇迹”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大旱灾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拯救垂危的母亲,四处寻找水源,在寻到一罐水之后,忍着自己的饥渴,无私地帮助了小狗,和母亲互相推让之际,木水罐变成了金水罐,而且当她将水分享给陌生的路人时,水罐里再次神奇地变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成为指引人们一路迷途的星星。这个故事简单朴实,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传递着浓浓的爱心,在读者的心田播下了强大的正能量。该如何让学生在工具性的语文学科中理解其丰富的人文性呢?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一、初读文本,梳理脉络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有限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丰富的内涵,需要理清文脉,循着线索深入文本。在初读阶段,我便带领学生循着《七颗钻石》中的词语,一步步去探索文本的层次。师(出示词语):(干涸、干枯、焦渴、水罐、匆匆忙忙、劳累、忍住、一瞬间)谁来领读?(生领读)这些词语怎么理解?生1:干涸是指水井、江河的水干了。生2:干枯是指植物被晒干了,没有水分了。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一次大旱灾中,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拿的木水罐不仅神奇地变出了满满一罐水,而且由木水罐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从水罐里涌出巨大的水流,跳出七颗钻石,这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北斗七星。这些神奇的变化都源于一个字“爱”。是爱的力量让水罐充满了神奇,让故事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16.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我读到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时的情景:当时我一下子就被震惊了,我沉浸在童话深邃的世界里,我还从未见过哪位作家对“善良”做出过如此生动而充满魔力的阐释。“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就像老爷爷讲故事一样,老托尔斯泰用朴素的语调娓娓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背景,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却给人以开阔、大气之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美文赏析去找水。”小姑娘出场了,因为她心地善良,能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一系列奇迹出现了:木…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七颗钻石》是十七世纪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写干旱之年一个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和母亲的爱心终于感动上帝。教这篇童话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有爱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得到了另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18.
《七颗钻石》(人教版三下)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语言简洁,情节曲折离奇,有着很深的道德内涵,寄托着作者所追求的完美道德理想,即对世间万物都要报以博大无私的爱,让"善"的光辉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普照人间。那么,托尔斯泰是如何表达这一思想的呢?要如何"透视"这篇童话的意义呢?本文从文体特点、内容情节、文化意象和作者背景四个方面简析《七颗钻石》的思想内涵。在童话所建构的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根据西班牙民间故事改编的一则童话,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习作中,我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上的一节课>,批阅时,看到许多同学写的是语文课<七颗钻石>,有一名同学写到:"张老师做的会变的水罐,让我记忆犹新.我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爱心水罐',我要向那个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学习,多给别人一点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