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库全书荟要》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选本,二书同时纂修。而它成书于《全书》之前,专供皇帝御览。该书选其精华,移录存真,分类自成体系,缮录校勘均采用善本,书写规范工整,校勘层层把关,极少讹误,校记简明准确,足资考证,书目提要言简意赅,颇多见解,具有重要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明代乐韶凤、宋濂等人奉敕编纂的官方韵书《洪武正韵》有诸多刊刻本,这些刊本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讹误。文章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洪武正韵》为研究底本,从辞书传承角度,参引《洪武正韵》前后的一些相关语文辞书,对其字头、注音、释义、字形辨析方面的讹误进行校勘厘定。  相似文献   

3.
顾怡 《文教资料》2014,(31):41-43
本文以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出版的浙江杭州刻本《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并参考武英殿本《总目》,通过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版本的存目书的比较研究,找出《总目》清代别集存目提要中存在的书名、卷数、作者及内容方面的讹误和疏漏之处几则。  相似文献   

4.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是一部旷世珍贵的孤本,本文拟对此书版本情况作一简述.清朝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集中了大批的人力物力,纂修一部规模庞大的《四库全书》(下简称《全书》).次年春,高宗弘历允安徽学政朱筠之请,诏开四库全书馆,尝自记曰;“癸巳岁,始思依经、史、子、集为四库全书,并令辑永乐大典中散篇成帙.然朕临御已三十余年,亦望七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同年五月初一谕云:“著于全书中,撷其精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于是,另设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以王际华、于敏中负责,动员千人,费时五年,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缮成正副两部《四库全书答要》(下简称《答要》).副本《荟要》存于圆明园长春园味腴书屋.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味腴书屋所有副本《荟要》,遂成灰烬.正本《荟要》存于坤宁宫御花园摛藻堂.  相似文献   

5.
《中华再造善本》与《续修四库全书》均影印《广舆图》,二者版本著录不同,《中华再造善本》著录为"万历七年钱岱刻本",《续修四库全书》著录为"嘉靖四十年胡松刻本"。本文通过《广舆图》嘉靖、万历刻本的版本特征的梳理,认为二者影印底本应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嘉靖三十四年前后的初刻本。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荟要》是清修《四库全书》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久以来并没有被学界所重视。本文主要从报纸、杂志和论著等方面对《荟要》的研究情况做一番综述,以引起学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缮校是持续时间最为长久、花费人力物力最为巨大的工作。乾隆皇帝对此多次颁发谕旨,制订了各种政策,在缮录工作方面钦定抄录书籍的取舍标准,制定誊录的选择方法,谕令续缮江浙三阁全书;在校订方面严加监督,亲自翻阅进呈书籍进行校订,制订罚俸措施,谕令惩罚皇子。正是在乾隆皇帝的指挥之下,《四库全书》缮录和校订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以1982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记》相校,并参考《四库全书考证.史记考证》对《史记本纪》略加考校,出异文数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11年,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在94岁高龄时领衔主编的《四库电子字典》编纂启动仪式在香港举行,这一项目旨在编纂一部收录最多汉字的中文古籍字典。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与《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以下简称全书电子版)出版人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连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在经部的类目设置、类目名称、类目顺序方面均存在有差异。这些书目的差异是由于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编纂的不同时期对图书性质理解的差异,或因图书使用的差异而形成的。通过分类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看到四库图书分类在不断进行调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周中孚曾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统计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收书目九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经重新复核发现,《郑堂读书记》所作统计及开列书目均有讹误,逐一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之集大成者,但由于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和讹误之处.以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对《四库全书总目》中《唐子西集》提要多处讹误的辨证为例,梳理馆臣在编写提要时出现的知识性和观念性两类舛误,并对馆臣评价唐庚与苏轼关系失实的原因进行探究,帮助进一步了解《四库全书总目...  相似文献   

13.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周中孚曾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统计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收书目九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经重新复核发现,《郑堂读书记》所作统计及开列书目均有讹误,逐一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李娟 《现代语文》2007,(8):127-128
《四库全书》的编纂,从清朝政府乾隆二十七年(1772)开始,历时10年.在纂修期间,馆臣分别为每书撰写《提要》,并把这些《提要》放在各书前,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编成《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15.
清秦蕙田所修《五礼通考》是一部礼书,全书共二百六十二卷。它材料齐全,几乎覆盖先秦至明所有相关文献,对研究古代礼制有重要价值。今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将《五礼通考》宾礼部分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一一参校,发现《五礼通考》或可订补《十三经注疏》之讹误,或可为其《校勘记》提供旁证,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现条举如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6.
清代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抄了七部,分别收藏于文渊阁(皇宫大内)、文溯阁(沈阳)、文源阁(圆明园)、文津阁(原藏热河,后移至北京,今藏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文汇阁(扬州)、文宗阁(镇江)、文澜阁(杭州)。今完整无缺的,只有文渊阁本(简称渊本,藏台北)、文津阁本(简称津本)、文溯阁本。文澜阁本有很多散失,经后人抄补配齐。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亦存在种种讹误。本文以集部为例,举其中的人名讹误,略作考辨与订正。  相似文献   

18.
吴婷 《文教资料》2012,(26):151-153
《永乐大典》的辑佚在清修"四库"工程中占很高的地位。"永乐大典本"是《全书》版本选择的一个特点,《荟要》作为精选本亦不例外。然而二者在同书的版本使用中却出现不同的著录情况。兹据"永乐大典本"的采用情况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编纂于18世纪后期,当时西学进入中国已有两个世纪之久,西学文献在中国已具备相当的规模,然而被称作"全书"的《四库全书》仅收录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以科技著作居多。作为整部丛书的目录和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直观地体现了当时官方及主流学者的学术态度,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西学观。这种西学观,是在诸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这些存在于学术背后的因素,无论在何时,都对学术的发展发生着具有影响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