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武强县是“中国民间艺术术版年画之乡”,其制作木版年画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广泛,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其形象无所不在,是民间手工艺人的重要产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各地的刺绣、布艺、剪纸、泥塑、面塑、民间玩具、年画、农民画、皮影及木版年画中都出现了老虎的形象。该文将各地的民俗虎文化逐一进行了剖析与比较,发掘其关联性与差异性,将流传的传说与故事蕴藏于各式各样的民间手工艺中,进一步分析虎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所代表着的劳动人民朴实的技艺成果与朴素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意识,也进一步推进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反映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观念,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的民俗旅游景点中,山东省潍坊市郊的石家庄村不仅富有浓郁的中国北方农村特色,而且名声也远播海内外。在石家庄,一家家整洁、朴素的农家小院便是接待外国游客的“国宾馆”。宽敞的客房里,八仙桌上的南泥茶具,紫檀木靠椅,墙壁上的木版年画,窗  相似文献   

4.
桃花坞位于中国南方美丽的园林城市苏州,从它的名字可以想像,那是一个十分美的地方。自明代始,桃花坞一带雕版印刷技术就很发达了,许多小说、戏剧的木版画、插图都出自这里。到了清代,年画制作规模已相当可观。桃花坞成了著名的木版年画批发地,其产品遍布大江南北,并传入了东南亚和日本等地。这是桃花坞年画的鼎盛时期,一些流传于世的精品,多产于这一时期。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在今天能见到的已寥寥无几。太平天国运动时,清兵围困苏洲,大火连烧了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08,(3):20-20
吴祖鲲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撰文指出,年画在民间不仅作为广泛使用和实用的民俗艺术而存在,而且其价值体系意义实际上使其成为中国社会的民间信  相似文献   

6.
绵竹年画     
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在唐代已在民间普及,明末清初之际已形成众多流派,并相继出现许多年画制作中心。产于四川省绵竹县的绵竹年画是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寻找一条途径,让佛山木版年画"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参与新的创造.它可以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地出场,也可以顺应已变化了的习俗、形式、审美情趣"适应性"地进入.  相似文献   

8.
杨家埠年画作为民间孕育出的极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曾一度对人民的世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该文针对杨家埠年画转化呈现方式单一、脱离市场、淡出大众视野等一系列问题,将杨家埠年画与儿童绘本相结合,探索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儿童阅读绘本上应用的意义与方法,力求为杨家埠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年画是吕梁地区传播较广的民间艺术,在传统社会,年画以神话历史为题材,装饰着人们的生活,表达着民众祈福禳灾的愿望。抗战时期,年画在抗战大背景、共产党活动及自身发展的影响下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共产党抗战思想和革命思想的宣传手段,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阐述吕梁地区年画新变化的根源和成就,以期引发人们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4,(6):117-122
大连不仅是一个环境清新、浪漫时尚的现代都市,也是一个历史久远、特色鲜明的文化城市。借助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利用Arc GIS技术,对大连地区209家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大连市历史文化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其在各县区的分布规律。从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承继大连历史文脉和形成空间上完整统一的大连历史文化等方面提出大连市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南民间泥塑是生长于江南土地上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特色浓郁,不仅是江南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历史发展的物证。本文从历史积淀和地域环境两方面入手,对江南民间泥塑脉络进行梳理,对促进其发展的地域环境资源予以分析。可以看出,江南民间泥塑根植于江南地域环境,伴随着地域历史演进、流传、发展、演化。其间,江南特有的自然资源与风俗习尚,优越的地理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南民间泥塑,不仅是江南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更是研究江南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平阳木版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表现内容和形式,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如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呈现出使用功能弱化、艺术表现性差、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本文重点论述怎样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平阳木版年画的数字化建设,从而推动平阳木版年画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拓展传播领域,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平阳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13.
李阳 《文化学刊》2011,(5):100-103
民间信仰有其无法遏止的流传趋势,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广泛的影响,甚至成为支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力量,虽然民间信仰从未获得其合法化的地位,但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公序良俗的道德规范作用。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修补民间信仰的文化断层,重建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不仅仅是民间信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是在与国家意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适。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信仰中的”善行观念”和包容精神。使之成为联系国家与民众之间的文化纽带,将社会转型趋向于可预期的社会行为,找到区域文化认同的契合点,以文化创新带动制度创新,从而实现社会变迁的平稳过渡,这将是实现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个历史久远的大家庭。从南宋建炎初年,即公元1127年开始,到明代天顺三年(1459),遭大火拆灶异居,先后绵延330年,比我国历史上盛世唐朝还多了半个多世纪,成了中国家庭史上的奇迹。鼎盛时期家族达3000余口。明太祖朱元璋封它为“江南第一家”。  相似文献   

15.
秧歌这种舞蹈形式,据史学家说,它起源于宋朝时为插秧和庆丰收的文娱活动,亦有人说,秧歌可追溯到更久远的祭祀和礼仪。它是我国北方流行甚广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如东北大秧歌、陕北秧歌、山东秧歌等均各具特色。秧歌,过去在民间主要是逢年过节或举办庙会时才进行表演。由于它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自由即兴的特点,因  相似文献   

16.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文化博大精深,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其中有着鲜明主题和浓郁秦巴韵味的民俗音乐是阆中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来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也是历史的一种传承,体现了阆中当地自然、质朴的乡村气息,体现了阆中人民的思想和意蕴。该文系统梳理阆中民俗音乐,按照民间歌谣、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音乐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其现状,掌握其特征,探索其价值,思考如何对阆中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与弘扬,并以此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以期阆中民俗音乐健康、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过完了农历新年,不少人表示,热闹是表象,内里似乎还缺了点什么意蕴——至少在城市里如此。于是,有人说,你的年味只差一纸年画。细想想,也许有一定道理。中国农历,本就是反映农时之历,如今农业社会的方方面面早已渐行渐远,与之相适应的根基在深刻变化,文化的内容也自然在淡化。以前过年,家家户户都更换年画、春联,现在张挂者已经不多,有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民间外交作为"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外交的主干道的影响正在空前加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外交的落地实效。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追求"民相亲、心相通",通过民间力量发出中国声音。从近几年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身份错位、对象错位以及途径失衡等现象,中国的民间外交需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向。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提高民间智库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中国与所在国民间的联系与互动;还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海外企业在推进民间外交时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木版水印常被看作是古代独一无二的一种印刷术,它可静观宇宙,又可格心成物,字与画共同复印出了一幅相似的生活场景。透过纸张的缝隙,不管是寻常老百姓还是传统文人,他们都能在这方小小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抚慰。中国单色木版印刷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远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具有相当水平。到了明末,胡正言开创的十竹斋,更是将"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技术发展到极致,《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的相继问世,开启了彩色  相似文献   

20.
论道教的文昌帝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帝君,是道教吸收民间信仰而尊奉的科举之神。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考察了梓潼神从蜀中地方神的衍化过程,由于宋代道教吸纳民间俗神进入道教神系,梓潼神成为天下士人崇奉的职掌禄籍之神。作者通过对文昌帝君信仰的源流,文昌帝君道教化、民俗化的分析,认为文昌帝君从蜀中地方俗神转化为全国大神,道教对其神性的改造和理论提升是关键。蜀中民间的梓潼神向道教的文昌帝君衍变,这在中国宗教造神运动中颇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