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体脂控制与运动处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症是现代全社会重要的文明病之一,它严重地危害羞人体的健康,并越来趋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目前,减肥热风靡世界,各种减肥方法应运而生。本文经综合分析,提出运动处方疗法,并对此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2.
“减肥”已经成为大众人群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大众人群中,很多人无法区分体重变化与体成分的变化。不同的运动锻炼方式,不同的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等,对体重和体成分的影响都有所不同。科学的减肥方式和目的应该是:通过运动锻炼和适当的饮食控制,使体脂减少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去脂体重。体育锻炼对体成分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有氧运动对体成分的影响;力量练习对体成分的影响;锻炼强度对体成分的影响。本文也将从这三方面阐述运动锻炼对体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老龄化问题突出且严峻,为了践行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目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哈尔滨市310名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进行研究,并根据其不同的体脂状况从有氧运动、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平衡协调性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全面提升哈尔滨市中老年女性科学化锻炼水平,同时为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健身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丙酮酸的理化特性及补充丙酮酸对体重、体脂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丙酮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不仅糖代谢异常变化,还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与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构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多酚对机体血脂代谢有正向调节作用具有降血脂功效。同时运动也可以有效的预防脂质代谢的紊乱。本文从茶多酚的降血脂功能和运动对糖尿病脂代谢的影响两方面评述两者对糖尿病治疗的机理,为茶多酚结合运动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时尚球类》2006,(1):61-61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尤其要注意科学适量,确保安全。我国运动医学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五戒”: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参加健美操运动进行减肥的人越来越多。但健美操运动是否能减肥,以及减肥的效果等问题,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本研究就此问题,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以运动者的实例确认了健美操可以减肥。同时也探讨了健美操运动减肥的适宜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运动对人体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简要地论述了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对不同人群骨密度的影响,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游泳与体脂     
富强 《游泳》2000,(2):23-24
肥胖(过多的身体脂肪)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和许多种慢性病有关并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近来研究表明,有一半的美国成年人和三分之一的儿童是肥胖的。国家健康机构(NIH)证明,肥胖是仅次于吸烟排在第二位的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导致死亡的原因。竞技游泳与身体脂肪 游泳是一种理想的减肥方法。因为它可利用脂肪作为燃料,有氧训练可降低体脂,并可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而游泳训练本身又是一种非常好的无氧训练形式。 尽管游泳运动员的训练使得他们上体肌肉得到发展,但是各年龄层次的游泳运动员拥有非常少的体脂成分。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人体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中老年人体脂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如体脂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体脂率与健康的关系,影响体脂的因素及控制体脂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L-肉碱配合有氧运动对肥胖女性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L-肉碱对肥胖女性体重、体脂含量、血脂水平、最大吸氧量、呼吸商等脂类代谢方面的影响。方法:16名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为期12个星期的减脂实验,两组每星期进行5次有氧健身操练习,每次1h,实验组补充左旋肉碱2hg/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观察实验前后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2个星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体脂含量、血脂水平、RQ(呼吸商)等均显著下降。结论:L-肉碱能有效提高有氧运动促进肥胖女性脂肪代谢的作用,增强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分析其体重指数与体脂百分比的关系及对两种方法判定肥胖的比较。方法:测试95例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用皮褶厚度法计算其体脂百分比。结果:以BMI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3.3%,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54.3%;以体脂百分比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40.1%,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65.7%。结论:用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作为不同的诊断方法,肥胖检出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在判定超重与肥胖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对我省部分重竞技项目运动员体脂的调查,结果发现,我省重竞技项目运动员的去脂体重明显低于我国同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脂百分比明显高于我国同项目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脂肪与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脂肪是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的重要能源物质,一直受到运动医学界研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对脂肪动员、运动中脂肪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医学指标检查结果的体脂率评价肥胖标准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试图以临床医学指标异常率为参照依据,探讨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脂率评价肥胖标准的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人体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西安市108名自愿女性受试者进行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肩胛部、臂部)、医学指标(SBP、DBP、TC、TG、HDLI、NS)等测试。所选医学指标均按临床医学标准判断。研究结果医学指标与体脂率均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医学指标异常组体脂率均大于正常组;医学指标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的异常组与两项以下异常的正常组之间,体脂率均值差异非常显著;参照医学指标异常率,寻找出引起医学指标异常的体脂率临界点,即轻度肥胖评价标准和肥胖评价标准。主要结论引起医学指标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体脂率增加;随体脂率增加,医学指标异常率也不断增加;对肥胖评价标准的检验表明随肥胖程度增加临床医学诊断指标异常率同步提高。因此,可以尝试参照医学指标异常率,建立评价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毅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106-108
探讨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150名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9个健身组。9个健身组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测试运动后的体重、去脂体重、肌力、心功能、血AKP、ACP、E2。结果:1)有氧运动与肌肉力量锻炼相结合可使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提高,有氧运动能提高心功能,提示,体成分可作为健身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经6个月的锻炼,9个运动组的E2浓度明显升高,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训练的AKP活性升高,ACP活性下降,表明,有氧运动对E2的浓度、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对AKP、ACP水平的影响较大。建议健身者在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时,应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以提高去脂体重和骨代谢水平,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温州大学经常参加有氧锻炼的100名女大学生为实验组,同一年龄段无锻炼基础的100名女大学生为对照组,研究不同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体脂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有氧锻炼的女大学生,在身体形态上发生变化,胸围增大、腰臀比缩小;瘦体重增加,体重指数(BMI)和体脂%明显小于对照组。表明经常参加有氧锻炼,有助于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体脂成分,塑造更加完美的身材。  相似文献   

18.
运动减肥机制探析———酰化刺激蛋白的作用及其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酰化刺激蛋白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在调节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一方面能够提高脂肪细胞捕获脂肪酸和合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激素敏感脂酶的活性来抑制甘油三酯的分解。C3(-/-)(ASP缺乏)鼠所表现出的肥胖抵抗特征对于防肥减肥而言具有诱人的前景。综述了ASP的来源、生物学作用以及缺乏后的生物学特征,并对其在运动减肥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Fifteen well-conditioned college women, who had been thoroughly trained in the correct technique for women's push-ups, were tested for maximal pushing strength in two positions and for the number of complete push-ups they were able to perform at the rate of 41 push-ups per minute. For statistical purposes, calculations of maximal strength for each individual were based upon the average of the recorded maximal arm strengths in the high and low positions plus the average of the weight supported in the high and low positions. The work load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positions, the average supported weight, and the number of push-ups the subject was able to perform until exhauste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76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calculated maximal strength measures and the work load, indicat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