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邓小平分析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之危害和制度根源 ,提出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制度来消除特权思想 ,克服特权现象。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反特权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出发,分析和探究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之危害和制度根源,提出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制度来消除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特权现象在当代具有多种类型的表现,其特点是易发多发、共谋相护及可防可治,其演化趋势是内涵模糊化、领域扩大化和形式多样化。任何形式的特权现象都是在一定的特权思想作用下的行为表现,特权思想是国内外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特权现象可能诱发特权腐败、破坏法治建设、阻滞民主进程,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能否消灭特权现象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亟需健全和完善立法促廉、教育管理、科学监控及长效运行的“多住一体”防治制度体系以消除特权思想.预防并从根源上消灭特权现象。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关反特权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实际,不仅深入分析了特权的内涵及其表现、特权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危害性,而且明确地提出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以消除特权的基本思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反特权思想。重温邓小平的反特权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开展的反特权斗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变革过程中,等级特权制度日益固化,而广受关注的特权“二代”或高校特权表明,特权思想仍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中国有法律化、制度化的“官本位”等级特权传统,伴随着做“人上人”的教育理念,特权思想长期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后,权力与利益的不断紧密结合,特权现象继续蔓延,使高校被种种特权所困,难于通往教育公平这一变革目标.然而,反特权教育却是有社会基础和法理依据的,有效应对特权困境,是高教领域带头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领导特权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专制主义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防止领导特权的法制不健全;三是领导特权能为其拥有者带来诸多利益。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治理领导特权:一是加强民主法治和反对特权宣传教育,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二是建立健全防止特权现象的法律和制度,为治理领导特权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作为封建特权思想典型的"官当"思想,现今依然严重影响着中国的现代法制建设。官当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消失于元朝,其设立的最根本原因是对于封建等级特权的维护;官当制度的特权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有根深蒂固的负面影响,所以,肃清"官当"流毒,对建设法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官当制度”是封建法律的适用原则,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这种特权制度也随之被废除了,但是,它的特权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并没有从我们当今法制社会中完全消除。为了彻底铲除这种特权思想的影响,为了净化我们的司法圣坛,有必要对“官当制度”进行剖析。本文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发展过程以及对几千年封建社会乃至当今社会的影响进行阐述,使我们了解认识它的危害性,进而寻求铲除其影响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享有某些方面的特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依靠权力拉帮结派和享受特殊待遇、过度消费、阶层代际继承、严重的潜规则现象等等。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和群众关系、诱发腐败和构成阻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负面因素是特权现象。那么我们怎样不让这种特权现象存在呢?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制度约束、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及加大惩处特权力度。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享有某些方面的特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依靠权力拉帮结派和享受特殊待遇、过度消费、阶层代际继承、严重的潜规则现象等等。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和群众关系、诱发腐败和构成阻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负面因素是特权现象。那么我们怎样不让这种特权现象存在呢?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制度约束、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及加大惩处特权力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和合思想本质含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合思想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客观、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含义,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对传统和合思想的含义进行考证分析.并指出,传统和合思想围绕着两个核心范畴(即天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来展开它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综合地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学派之中.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词不达意、语不成文、思想空洞、缺乏新意等都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有的现象。究其原因,情感投入不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与积累,的确是一个关系到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认识水平的思想工程。  相似文献   

13.
教学概念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我国学者所阐明的、目前在国内通行的教学概念,具有清晰的内涵和明确的外延,能够合理而充分地解释、说明、指导教学这种复杂的人类活动。这一概念的形成与科学化,走的是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教育中"教"与"学"统一的思想,吸收了西方关于教学的科学研究成果,借鉴了苏联教育学关于教学概念的阐释。教学概念的核心精神即在"教学"中"教"与"学"是统一的,只有理论研究或实践中着力有所侧重的情况,不存在"分"或"合"的问题,一旦真的"分开",则教学就消失,就不复存在。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如在提倡学生的能动性时经常会贬低甚至无视教师主导的必然性;孤立、人为、贴标签式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经历神圣化,主张课堂上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等等,其思想和理论根源,几乎都与对教学概念认识与理解的偏差有关。我国学者自己形成和建立的教学概念,不仅吸收了西方的研究成果,也与自己先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发扬了整体辩证思维的民族传统优势,有着相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说,补充了乃至超越了西方一些至今将"教"与"学"分而治之的研究,能够比较好地说明、解释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4.
石桥湛山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反战人士,是代表产业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他的反战和平思想是以"小日本主义"为核心,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的,在"举国一致"的扩张侵略的浪潮中,他领导的《东洋经济新报》孤军奋战,高举"小日本主义"旗帜,传播反战和平思想,教育了广大民众。当他和他代表的阶层与特权大资本矛盾时,他反对垄断,要求以经济扩张来谋发展,反对战争,有积极进步的一面。而当与特权大资本利益一致时,其局限性显露出来,受到压力时就开始屈服。二战后,他以实际行动来促进远东和平,做出积极贡献。战后日本和平发展的历程证实了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他的反战和平思想是日本近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对它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围绕“工匠精神”概念展开的争论之一是这个概念是否包含“创新”的含义。文章立足于《考工记》中对“工”与“匠”的阐述,通过对这两个字的比较明确了“工”作为手工业者群体的职责范围的含义,并从“创”“述”“守”三个方面概括出“工”的创造与传承本质。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古人在制作器物的过程中综合天时、地气与材料等自然因素形成的以“巧”为核心的制器理念,这些理念要吸纳礼法制度等社会因素,才能制造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良”器。在传统社会手工业劳动中形成的制器理念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发源地,为当下社会实践提供了多方面指引。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求全新的培养模式。目前Internet的教育网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向人们展现出未来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诱人的前景。本文论述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阐述了网络信息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School instruction is critical for helping students use energy as a lens for making sense of phenomena, however, students often struggle to see the usefulness of energy analysis for interpreting the world around them. One reason for this may be an over-reliance on the idea of energy forms in introductory energy instruction, which may unintentionally suppress, rather than prompt, insights into how and why phenomena occur. We argue that an approach to energy instruction that emphasizes energy transfers between systems, and does not require the idea of energy forms,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more consistent and useful set of tools for interpreting phenomena. Such a perspective requires connecting the energy concept to the notion that fields, which mediate interaction-at-a-distance, are a real physical system that can transfer energy – an idea that is rarely presented in middle school science. We outline 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 in whic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 to interpret phenomena by modelling energy transfers between systems of interacting objects and fields. We argue that this approach presents a more physically accurate picture of energy, helps align energy instruction across disciplines, and supports students in seeing the value of energy as a lens for making sense of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道德概念的比喻体系与中英文语言的隐喻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论是: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是能够揭示出不同文化对于道德比喻体系的相同认识,人们共有的道德规范和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9.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的重要教育观,解读其深刻涵义,能够全面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了解其独特的哲学和教育思想。试图从教育隐喻的视角分析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内涵,探究准确分析教育隐喻的路径,重视对教育中隐喻概念的认识和分析,有助于从多视角认识和把握教育现象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