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的中国女排主攻手杨昊和俄罗斯女排主攻手加莫娃。(2)研究方法:技术统计资料、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2·结果与分析两名主攻手年龄相同;但杨昊体重、身高不及加莫娃,特别是身高相差较大。在本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加莫娃荣获最佳得分和最佳拦网两个奖项。扣球高度与拦网高度两人相差无几。加莫娃一人独得33分,而杨昊为21分。加莫娃发球、进攻、拦网各项得分均高于杨昊,特别是进攻得28分,比杨昊多得9分。三项得分相加,杨昊与加莫娃相差12分。从本届奥运会女排赛单项技术统计得分排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杨昊与加莫娃在本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和决赛中的技术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攻手杨昊与俄罗斯女排主攻手加莫娃在发球、进攻和拦网得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弱点仍是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向5分看齐!──记俄罗斯女排主攻手叶莲娜·叶尔菲莫娃叶莲娜·叶尔菲莫娃,现年23岁,是俄罗斯女排最有威力的主攻手之一。1989年由狄那摩队转到中央陆军俱乐部队,是该队队长。当该队处境艰难时,都是由她来完成进攻的。叶·叶尔菲莫娃的"杀手锏"之一是跳发球...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排雅典奥运夺冠之路令人荡气回肠,尽管她们已是当今世界排坛技术最全面、战术最纯熟、实力最均衡的队伍,但强攻不足依然是最显眼的软肋。难怪有人说,如果中国队有了象格林卡那样的顶级"重炮手"的话,夺冠之路也许就要容易得多。 应该说,作为一项集体运动,一支排球队的成绩主要依靠的是整体实力。然而,在队里特别是女排里如果能拥有一、两名实力超群的明星队员,其产生的效益和作用是极为巨大的。比如上个世纪的克罗地亚女排,几乎就是凭借着一个超级攻手芭芭拉令人恐怖的扣球,愣是让年轻的克罗地亚女排敢于和当时的世界强队较量。而在2002年世锦赛上,也是依靠托古特的突然发威,意大利女排相继把夺标呼声极高的中国和美国队拉下马,第一次尝到世界冠军的滋味。至于俄罗斯女排,更是众所周知的全凭加莫娃和阿塔莫诺娃打天下。由于格林卡的崛起,则让一向默默无闻的波兰队不仅得到了欧洲锦标赛的桂冠,而且在世界舞台很是惹眼。难怪有人这样评价说,一个人的波兰  相似文献   

5.
再读中国"女排精神"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中国女排共同经历过五连冠的人们,在电视机前关注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最终夺冠的人们,对于“女排精神”应该都不会陌生。但什么是“女排精神”?在21世纪,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又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内涵意义?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绰号“Pao-Pao”的周苏红,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中分外抢眼的一个姑娘,不仅仅因为她新近剪的超短发,更因为她在世界女排大奖赛及瑞士女排精英赛上过人的攻击能力和毫不掩饰的青春激情。大批老队员的退出使得本届中国女排张张都是“新面孔”,未来的女排明星到底是谁?现在虽然还不好说,但周苏红是最被看好的之一。 新女排名单公布之前,接应二传这个位置上媒体和球迷呼声最高的当属江苏队中擅长后排进攻的邱爱华,令大家惊讶的是,公布名单时,邱爱华竟然落选了。“谁能在这个位置上表现得比她更好?” 网上一些球迷的反应甚至强烈到…  相似文献   

7.
郎平带美国女排第一次到中国是6月22日,参加世界女排大奖赛北仑站的比赛。赛前,郎平就用“对不起”来表达她当时的心情,她说很想为中国球迷献上一场精彩的中、美比赛,但现在的美国队不具备那样的实力。她听说中、美比赛的球票从1500元炒到了5000元时有些担心,说:“我希望观众不要退票。”  相似文献   

8.
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张跃红完成最后一扣时,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冲到赛场紧紧抱在一起,现场的中国球迷沸腾了。前两局0∶2落后不利的局面下,中国女排力挽狂澜,直扳三盘,最终以3:2战胜夙敌俄罗斯,拿下2004雅典奥运会上唯一的一枚团体比赛金牌。在2004雅典奥运会之前,女排因为在此前  相似文献   

9.
在连续夺得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的冠军后,世界冠军中国女排顶着光环踏上了2006年日本世界锦标赛的征程,而此次征程并不平坦,中国队小组赛中连续负于俄罗斯和德国队,使自己进军4强的赛前目标非常渺茫,把自己逼上绝路。而在第二阶段小组赛的比赛中2:3被巴西女排逆转取胜,中国女排彻底无缘4强。这个结果可能很难让中国的球迷满意,但综合各方面的原因,这样的结果又在情理之中。中国女排在连续获得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冠军后使国人倍受鼓舞,女排精神再度成为焦点和话题,出征前中国女排是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双料冠军、世界排名第一,但中国女排的实力确实名不副实,在2005年和2006年的一系列国际比赛中成绩差强人意,赛前心态又摆不正,这次失利给打算卫冕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女排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0.
奋斗     
杨玛琍 《新体育》2007,(10):48-49
自雅典奥运会之后,陈忠和的球队一下跌倒在谷底,对一支曾经无比辉煌的冠军球队来说,这种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瞬间接受的。2006年她们用一年的时间去输球,去锻炼新人,去告诉球迷要接受现实,但她们自己不曾放松过。2007年一切似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女排大奖赛上的亚军和之前的三个冠军让人们对这支球队又开始了新的期待。因为她始终在“奋斗”。  相似文献   

11.
路易斯·伊梅莉卡,古巴女排1号,队长,主攻手。她1978年5月8日出生,身高1米80,体重62公斤,助跑摸高3米26。她1993年入选古巴女排,6次世界冠军得主,其中两届奥运会、两届世界锦标赛、两届世界杯赛,多次获得世界最佳扣球手称号,是世界排坛的风云人物。 由于她与古巴女排退役名将路易斯同姓,所以大家习惯叫她“小路易斯”。中国观众对她并不陌生,她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给每个看过她比赛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她的个人经历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差距在网上出路在快攻──评中古女排奥运会决赛刘宝仁我国女排在第26届奥运会排球赛中以七胜一负的战绩取得了亚军,出色地完成了比赛的任务,重振了女排的雄风,令国人振奋,让排球界人士高兴。在高兴之余,为了找出我国女排与古巴女排的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  相似文献   

13.
今年,维亚查尼娜成了大红人,她的学生耶菲莫娃在罗马世锦赛上,为俄罗斯队夺得18年来的女子比赛首枚金牌,并创造了世界纪录。在这次比赛的前一周,她儿子,多次欧锦赛金牌获得者,奥运会2枚铜牌获得者维亚查宁在世界杯系列赛上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4.
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在我国排坛乃至社会引起了震动,支持者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一位杭州的球迷说:"想到徐利主任所说的,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决赛,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与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争冠,我就激动得不得了。"反对者担心,美国女排运动员体能好,一旦郎平指导她们进行训练,对中国女排的威胁不言而喻。其实郎平也曾为此瞻前顾后,辗转反侧,甚至彻夜难眠。  相似文献   

15.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位列小组第四进入下一轮比赛,通过稳定的技术发挥和强大的女排精神上演"B4传奇"夺冠.郎平教练背后的女排精神及其独特的郎平精神不断感动着亿万中国人民,并成为中国体育界一颗璀璨的明星.通过对郎平教练执教理念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其他排球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摩卡  陈功 《网球》2011,(1):74-75
我们曾经对于海宁的中国之行,做出过很多种的预测。从升级之前的中网到奥运会,再到升级之后的中网,球迷们一次次地盼望,又一次次地失望。中国之于海宁,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东方国度,而海宁之于中国,像是一块坚冰,她让我们既感觉神秘,又有些冰冷。有时候,距离会成为蒙昧的纱幔,中间包裹着误会与曲解;有时候,距离又会变成堆积的激情,一旦消除,就会形成喷薄之势。2010年12月13日,贾斯汀·海宁终于来到了北京,她站在中国球迷的面前,让我们看到了融化的坚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3日,韩国汉城体育场,曹宰榛的进球让中国国奥0∶1败下阵来,让逢韩不胜的纪录又延续了一场,给国奥冲击雅典奥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赛后,一张在现场看球的中国球迷眼含泪水的照片成了各大媒体的抢手货,之所以抢手,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球迷还会再为足球流泪了,更多为一种平静所取代,这从每况愈下的联赛上座率中更能体现出来。 多年来,职业足球的环境和成绩让球迷失望太多,甚至已经忘了什么叫足球赋予的激情,失望不断地累积让球迷的心不再荡漾。而随着经济、电视转播水平的增长,更多的年轻球迷,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这一重要球迷群体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到了其他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中而对国内联赛缺少关注,但即将开始的全新中超,是把球迷们拉回球场的大好机遇,中国足球各方面还需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一个体育记者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寂寞赛场愁在眉头五连冠奇迹与现实中国排球史上最灿烂的纪录当然是女排五连冠 ,可是我始终没有得到现场目睹女排夺冠的机会。第一次采访中国女排参加大赛 ,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也就是在这次奥运会上 ,女排告别了辉煌与金牌 ,落入了长达十几年的低潮。没有经历过昔日登上巅峰的岁月 ,也就难于理解今天排球界的无奈。希冀现在的追星族们为排球献上自己的狂热和痴迷 ,几乎不可能。而且 ,不光球迷如此 ,对于郎平、汪嘉伟在球场上如何叱咤风云 ,大部分年轻球员也只是听说过 ,没有亲眼见过实战。中国人常把“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用…  相似文献   

19.
伦敦奥运会之前,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王哲林的名字便铺天盖地出现在了各类新闻报道中。在那之前,他还只是一个常年关注中国篮球的球迷才会知晓的国青队员,然而在2011年4月8日玫瑰花园举行的耐克篮球峰会上,王哲林一战成名,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为之惊叹。半年后,王哲林开启了他职业篮球生涯的旅程,而这一次,中国球迷对于这个18岁的少年不仅是惊呼,还寄托着希望。  相似文献   

20.
有两个体育项目总让国人牵肠挂肚:一个是女排,一个是足球.如果中国推荐铁杆球迷参加国际评选,那也得首选女排和足球的拥趸者.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女排曾经是唤醒国人竞技体育意识的一面旗帜.80年代初,女排的迅速崛起今我们这个正寻找自信的民族挺了挺腰杆.一时间,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女排”差不多成为民族精神的化身,成为民众互相勉励的警语.没有谁能够讲清,体育迷对体育的感情到底该属于哪种情感类型,但目前至少可以这样认同,女排始终触动的是我们那根喜时放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