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方捏造“负伤”“牺牲”谣言刘伯承将军一笑置之[新华社随刘伯承将军总部记者七日电]当记者往访刘伯承将军时,将军总部浸润在紧张而冷静的气氛中,发报机的马达隆隆作响,街上电线纵横,通讯备极忙碌,刘将军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以电话指示机宜。记者以中央社捏造刘将...  相似文献   

2.
他,是新华社的一名军事记,也是共和国通讯社的一名将军记。他,就是原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的刘回年同志。  相似文献   

3.
魏莉 《新闻三昧》2005,(12):37-38
青岛港出了个当代工人阶级的典型人物——以“绝活”著称的码头技术工人、吊桥队队长许振超,国内各大媒体、包括新华社都作了充分的报道,新华社除播发了通讯《民族复兴的脊梁》外,还播发了言论《向许振超学习》等通稿,在行行业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引起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响。这是当今媒体宣传实现典型人物报道新突破、扩大典型人物宣传影响力的突出实例。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采访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写了长篇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通讯由新华社对国内外播发后,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次采访给了我很大启示:在我国国防科研单位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为中国的强盛不遗余力地奋斗着。从此以后,在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下,我开始进入这个“禁区”采访,在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里,我又接连采访了一些和“两弹”有关的人物,其中有科学家,也有军队的领导,张蕴钰将军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满怀报国豪情,又有诗人情怀的将军,对我谈的许多关于中国核武器靶场选址的秘闻,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李琳  李英 《文化遗产》2013,(2):93-98
明清时期洞庭湖区民众崇信水神杨泗将军的习俗相当普遍,至今湖区还有"大庙不离洞庭(王爷),小庙不离杨泗(将军)"的俗语。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与全国各地其他地区杨泗将军信仰有着很大的不同,是南宋时期洞庭湖区农民起义领袖杨么崇拜与民间道教水神——斩蛟龙杨泗将军的结合。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正是因为结合了洞庭湖区民众深为崇祀的杨么信仰,才得以在洞庭湖区盛极一时。洞庭湖区的杨么信仰在南宋时期就很兴盛,后来与民间道教水神杨泗将军信仰结合之后,在发展过程不断得到强化和神圣化。随着明清江汉流域水上交通的兴盛,以及移民对信仰的传播作用,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杨么信仰)在全国影响十分深远。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反映了明清时期洞庭湖区商品经济发展,水路运输日趋重要,民众为祈保水运平安而形成的建"杨泗庙"热,我们可以通过其演变考察水神信仰与洞庭湖区整个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岛港出了个先进人物——码头工人、吊桥队队长许振超,新华社与其他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报道。除播发了通讯《民族复兴的脊梁》、言论《向许振超学习》等通稿外,报道上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扩大典型人物的影响力,让行行业业都重视学、能够学的效果上,形成了新套路。其做法是,围绕一个主题,把道理讲透,把先进性说细。这就是通过宣传《许振超的“绝活”》(通讯),讲明《“绝活”是这样练成的》(综述),以及产生的影响《青岛  相似文献   

7.
一个普通的青年技工,居然有手绝活,从普通的技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被专家和老外夸为“中国功夫”,这其间需要走过怎样的道路?新华社江苏分社记宋振远、周放合写的通讯《邓建军:身怀“中国功夫”的青年技工》(见新华社4月19日以南京电头播发的通讯、载《新华日报》4月21日头版)作出了具体而生动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应美国新闻处和阿富汗新闻媒介中心的邀请,新华社国际部杨木同志前往巴基斯坦白沙瓦的阿富汗难民营参观访问,为期只有10天,1988年11月9日国际部播发了他写的见闻通讯:《田园荒芜胡不归?》(见1988年11月10日新华社新闻稿),这篇不过1400字的通讯,以简洁的文笔,紧扣局势,写得情景交融,第二天全文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国际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东南亚几家华文报也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采访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写了长篇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通讯由新华社对国内外播发后,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次采访给了我很大启示:在我国国防科研单位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为中国的强盛不遗余力地奋斗着。从此以后,在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下,我开始进入这个“禁区”采访,在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里,我又接连采访了一些和“两弹”有关的人物,其中有科学家,也有军队的领导,张蕴钰将军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满怀报国豪情,又有诗人情怀的将军,对我谈的许多关于中国核武器靶场选址的秘闻,我至今仍记忆犹…  相似文献   

10.
新华通讯社主任记者、新华社辽宁分社采编主任李新彦的通讯特写选《辽海采珠》,日前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作者16年新华社记者生涯中发表的重要通讯、采访扎记、记者来信、市场特写、游  相似文献   

11.
1.拨乱反正时期的新闻形式:消息、通讯和报告学 这一时期的新闻报道配合形势,揭露和控诉政治丑行、反思社会悲剧的根源和教训。1978年3月新华社播发穆青等人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是“最早公开发表的对化大革命持否定态度的人物通讯”,不久新华社记采写的《时传祥沉冤昭雪》发表,同一天,《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在《人民日报》刊出,其后,《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要为真理而斗争》、《历史的审判》、报告学《大雁情》等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新闻作品的主要形式是消息、通讯和报告学,新闻界还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写作形式的创新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14日新华社播发的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高潮,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初期,新华社在延安就创办了一本新闻业务刊物。这就是1939年12月1日诞生的,由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通讯》杂志。 最近,笔者访问了新华社原副社长缪海棱同志,他回顾了《通讯》创办的前前后后。 1939年3月,新华社由清凉山迁到杨家岭,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前身》)的同志一起分住在杨家岭后山沟的两排窑洞里。杨家岭是当时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在工作之余,新华社和《新中华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14.
“长征精神的宣传队”任国雷,辛君奋1996年5月一个雨后的清晨,由人民日报、新华社的几位年轻记者组成的采访小分队,就要踏上长征路的万里征程了。王平、李德生、杨成武、刘志坚等老将军,特意从城里赶到西郊,专门给这些比他们晚出生半个世纪的年轻人送行。他们把...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14日新华社播发的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高潮,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前的双十二“西安事变”,举国震动,世界震动。当时在国民党投降派大兵压境,西安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为传播“事变”真相及其革命主张立下汗马功劳的新闻媒体主要有两家:一为《西北文化日报》,一为西安《解放日报》。“西安事变”功垂千古;这两家报社的革命报人,也是功不可没。这里,首先要说说《西北文化日报响来历。该报创刊于1931年上半年,起初是国民党要员顾祝同为主任、杨虎城将军为副主任的“撞关行营”机关报。不久顾被调走“围剿”安徽、江西等地的革命力量,该报就为杨虎城接收,成为杨主持的西安绥署和陕西省政府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数据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我国数据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万方数据公司总经理朱伟数据库业是信息工作的基础在支撑信息社会的三大支柱产业──计算机、通讯和信息中,信息是核心。在信息资源中,数据库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讯网络、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可以依赖引进、花钱购置,而中国自身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1979年吕月3日《新华社新闻稿》第3473期、第3474期新华社加编者按刊发了湖北省巴东县税家公社杨家坪大队谭实华给新闻单位的来信,以及新华社记者杨正文、田庄对来信的调查附记。题为《不能把落实政策的好事当“资本主义”来批》。 新华社通稿发出以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恩施报》随即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出全文,并因此引发了一场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持续了近两个月。《湖北日报》从8月8日至9月14日在一版发文《肃清极左流毒,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1 孔繁森典型发现经过 今年春节过后不久,我接到社领导的通知,参加孔繁森长篇通讯的写作。当时要求我们2月13日到中组部万寿路招待所集中,住在招待所里开座谈会,写材料,讨论提纲,23日以前拿出初稿。 当时我感到比较突然,但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先进典型人物。在此之前,我仅在今年1月份新华社播发的一篇通讯中简单地了解了一些关于孔繁森的事迹。当时离孔繁森去世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一起参加写作的有新华社的何平、陈雁和人民日报的陈维伟。 中组部和新华社的领导非常关注这篇通讯的写作,特别是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和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推荐同志們讀讀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記者李楠同志写的通讯:“五枚勛章代表的功績和荣誉”(見10月26日“今日新聞”)。这是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报道期間莫斯科分社發回的通訊中经較好的一篇。它以比較短的篇幅給我們清楚地介绍了过去四十年苏联共青团員在党的領导下所經历的英勇、豪边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