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质疑是思维批判性的高层次表现。有条件的质疑指不完全迷信专家与书本,但也决不是无条件的怀疑一切,要坚持用逻辑或实践的标准审查怀疑的对象。质疑不是名利驱动,而是对真理的坚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质疑什么与质疑是否有理,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认为有根据地提出了质疑意见,他们提出质疑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2.
质疑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另外,新课标改革后,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建立在质疑思维之上的。对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波 《中学教学参考》2023,(13):44-46+53
科学精神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科学精神的内涵,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路径,指出应引导学生在质疑思辨中发展理性思维,形成求真务实的精神,理性认识、辩证分析社会现象,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阳 《数学教学研究》2021,(2):26-28,31
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生成基于学生的质疑能力.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要途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归纳、猜想、证明,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证式教学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路径。通过论证式教学中的“分析情境,质疑阐释”“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寻找证据,论证观点”和“判断修正,自我调整”四个环节,关联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和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判断行事、尊重实证、养成论证逻辑的严谨性以及发展理性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学对学生的精神成长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学生充足的知识,告诉他们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努力的成果,同时要帮助他们体会生活的持久价值。为此,教学要重视理性思维的训练,重视怀疑求真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理解精神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是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技术产品开发与设计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以产品原型设计为载体,在分析与解释设计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在交流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批判与质疑;在改进与完善产品过程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90):3-4
"批判"带有天然的否定感情色彩,但是批判性思维是根据事实的理性思考,不仅是去伪存真,更是完善认识、明晰提升认知。我们倡导课堂教学在批判性思维下,有质量的交流、质疑,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展开科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逻辑演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要通过预测策略、提问策略等,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要创设具有张力的情境,启发学生展开多元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立足实际生活展开深入思考,获得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的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主要途径,数学学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言必有据、表达精准、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品质.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说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学合理地界说“民族精神”,对于深入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国内外学界对民族精神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看法。本分别概述西方学和中国学界说民族精神的主要思路与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地把握民族精神概念所应有的视阈、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随着图书馆应用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逐渐淡漠。本文提出了在努力发展图书馆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是今后图书馆学发展的趋势,二者也是图书馆学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3.
最根本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反思。怀疑精神就是不断探寻根据的精神,反思精神就是追求合理性的精神。真正使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让科学运行在科学精神之中,提倡在怀疑和反思精神推动下促使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一种反映大学本质的精神状态,它是大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并时时影响着大学师生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内在力量。它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精神,而是精神的升华,是大学在意义上的象征。从现实状况来看,理性精神反映大学的本质,理性精神象征大学。我国的大学最缺乏和最需要的仍然是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态批评作为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下生成的理论精华,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范式,是对人类内部精神和外在宇宙的绿色忧思。从精神到精神生态的演变和发展是对时代和人类的精神危机所做出的积极回应。自然需要这样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的繁衍和进步更需要的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论苏轼精神     
苏轼精神具体表现为好学精神、独立精神、爱民精神、创新精神和旷达精神等几个方面,它对我们今天的“先进化,,建设和精神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就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一样,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7.
当下,人们真情地呼唤传媒精神。传媒精神是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政治家的人文精神共同熔铸而成。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政治家的人文精神是逐层递升的精神境地,贯通三界畛域,并最终凝练成传媒精神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体现大学宗旨的大学精神却已弱化,过分强调功利性,致使大学中应有的人文和科学合为一体的大学精神开始分道扬镳,大学中应有的灵气、活力不见了。为追回失落的大学精神.应在大学中真正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并重,以可持续发展眼光来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5000多年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也是新时期新实践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时代性,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