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天启年间是中国青花瓷人物纹饰题材创作的汇集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物纹饰除继承传统风格之外,还创制了具有本朝特点的人物纹饰,如此时的梦幻人物纹饰,人物脚底饰以链条纹,以示脱  相似文献   

2.
正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题材,被中国历代画家描绘与塑造,形成不同的时代风貌,在工艺美术与绘画中被赋予不同寓意。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中雁形象所蕴含的不同含义。工艺美术中的雁形象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饰上,已经出现了雁  相似文献   

3.
汉镜撷英     
吴伟忠 《收藏》2013,(5):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禽兽镜则  相似文献   

4.
汉镜撷英     
尹钊  刁海军  王红艳  张继超 《收藏》2013,(3):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  相似文献   

5.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6.
道教镜鉴析     
孙立谋 《收藏》2010,(9):88-91
道教是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本土宗教,铜镜纹饰反映道教文化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7.
李采莲 《收藏》2020,(2):112-115
仿青铜尊造型瓷器,是指仿照青铜尊造型烧制的瓷器,其中一部分瓷器在仿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也注重模仿青铜器的工艺和纹饰;另一部分则结合传统瓷器的经典纹饰,运用当时流行釉色。仿青铜尊造型瓷器最早兴起于宋代,元、明进一步发展,在清乾隆时期发展至顶峰。目前,对于仿青铜器瓷器的研究,多集中于整体的祭祀瓷礼器,而少有对某一类仿青铜器瓷器进行的梳理和研究。本文以乾隆朝仿青铜尊造型瓷器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从器型、工艺、纹饰三方面分析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艺术从六朝时期即开始大量向国外传播,其中极具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松纹作为中国艺术元素的一份子和其他纹饰一道对国外陶瓷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亚洲各国是最早接受中国瓷绘松纹影响的地区,早在元代,输出中东伊斯兰  相似文献   

9.
瓦当即筒瓦之头,西周时已用于屋面,为半圆形,亦称半瓦当,纹饰比较简单,有的为素面。战国至秦汉时期,流行圆形瓦当,纹饰瓦当贯穿于秦汉两个时期,汉瓦当则以字为多。  相似文献   

10.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11.
秦大树 《收藏》2001,(10):18-22
红绿彩瓷器是中国古代广泛生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它流行于金元时期,主要在北方地区生产,以丰富艳丽的色彩,流畅生动的纹饰备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姚晨辰 《收藏》2014,(5):50-53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铜镜形成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铜镜依其制作和装饰,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体系。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铜镜铸造发展到汉代,由于政府专设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铜镜铸造得到规范,其造型、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张丽萍 《收藏》2009,(1):62-63
磁州窑的瓷枕绘画多以竹雀、芦雁、喜鹊、鹰兔等纹饰作为装饰内容,画面受中国传统水墨画影响,随景成意,洒脱飘逸,大有野逸之趣。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3)
正明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有一类很出名的人物画,画着两个衣衫不整、蓬头跣足的怪人。这两个人物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瓷画爱好者似乎并没有定论。一些影响较大的专业书,如《明清瓷器纹饰鉴定·人物纹饰卷》《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人物卷》把此画中人物称作"和合二仙"。中国传统纹样中,"和合二仙"通常是一人持荷,一人捧盒,以谐音来表示身份。细看本文所论瓷画,两个人物并未持荷、捧盒,说他们是"和合二仙"有点勉强。  相似文献   

15.
梁鉴 《收藏》2007,(8):110-111
规矩镜是汉代流行的铜镜品种,规矩纹指的是规矩镜所采用的纹饰:镜钮外一个方格,有时方格内会有铭文带,方格四边中点各出-T形纹饰,与其相对为L形纹饰,方格四角外相对V形纹饰。TLV纹饰间一般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和羽人、瑞兽、乳钉纹等。规矩镜于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最为盛行(图1、3),关于它的来源、寓意和定名问题,不少学者曾进行过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尹青兰 《收藏》2010,(4):38-40
江西省博物馆藏有一套清乾隆时期的青花五供器,造型之雄伟,纹饰之精美,在同类器物中罕见。  相似文献   

17.
胡学忠 《收藏》2023,(8):43-45
<正>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蛙纹图样发源地,彩陶中蛙纹图样特征明显,图像丰富。马家窑彩陶的早期纹饰,蛙纹以具象的、写实的风格为主,在半山时期则演化为意向形式,具有简单抽象的风格。再到马厂类型晚期,蛙纹则更为抽象,进一步衍生出蛙四肢、旋纹等纹饰。文物考古视域下对早期蛙纹的演变进行分析,有利于掌握先民生活状态,推进考古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根远  罗小幸 《收藏》2007,(6):164-165
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早期,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中最重要的屋面材料——瓦出现了。随着瓦的不断使用,多有纹饰和文字的筒瓦之头即瓦当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猛,七雄各霸一方,各国所用瓦当多各具特色,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因之形成。随着汉帝国的建立,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方面均发展至极盛。文字瓦当的流行与四神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第二个高峰时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冯飞龙 《收藏》2007,(4):102-103
据考古资料,中国铜镜最早出现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最晚至清末被玻璃镜替代,铜镜相伴人类走过了4000多年的历程。铜镜制作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不可缺少的内容,理当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值得深入研究。大量留存下来的各时期铜镜,其形制、纹饰、铭文所带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瓷枕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古代瓷窑如越窑、邢窑、长沙窑、寿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汝窑、磁州窑、井陉窑、长治窑等均烧造瓷枕,其中,宋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窑中仅瓷枕一类的造型就有圆形、腰形、长方形、如意形、兽形、人形等多样,纹饰题材丰富,涉及人物风景、动物花鸟、诗词格赋、建筑图案等内容,画面简洁生动,平易近人。装饰多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进行布局,纹饰洒脱活泼,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