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采用专家咨询与文献资料法对个体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武术精神"的内涵要义进行分析,并递进性建构"武术精神"关联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准则的内在逻辑。进而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整合基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目标下的武术精神价值传统,以期为学界梳理合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则的武术精神个性特征史料提供思路借鉴,并为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武术精神价值担当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生态问题: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这一切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当代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思想层面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决策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将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向。因此,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进行研究探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美学的视角,阐释篮球运动具有身体形态之美,技能、力量、智慧为一体的对抗之美,技能与体能完美结合的动作之美,以及战术配合中的变化之美。并深刻剖析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审美教育缺失之原因,提出了在高校篮球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审美修养,充分挖掘篮球运动中的美学因素,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教育手段审美化,营造篮球运动审美场,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掌握篮球运动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让他们了解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要有生动、新颖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所倡导的精神就是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永不止步、永不满足的奋斗拼搏精神。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切入点,指出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也最为重要。而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与核心就在于通过体育来进行教育,提倡通过体育、文化和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对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有利于他们从思想上正确的认识自己,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行动上努力学习,顽强拼搏,争取早日成为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用的年轻一代。  相似文献   

6.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在西方强势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同化日益显著,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民族精神的日趋淡化。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武术精神一直以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大力培育高校大学生之武术精神对提升巩固民族精神是当务之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就培育大学生武术精神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方法:以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研究武术教学模式,探索多种课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武术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全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正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滋养着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灵。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重在参与、不断奋进、公平竞赛、团结友谊和无私奉献五个方面来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今后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放在重要位置,而奥林匹克精神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今后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放在重要位置,而奥林匹克精神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学正在朝着和谐体育、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的趋势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追求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态意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要注重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情感的交融.本文立足生态体育的构建,分析了情感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的作用,并灵活地将和谐体育、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生态视域下高校体育课堂的情感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燕 《精武》2012,(10):70-70,72
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社会文化运动,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所具有的价值,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为载体,利用运动竞技特有的榜样作用,提倡和谐发展的人生哲学,鼓励青年努力奋斗,从而实现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响应"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号召,结合人类生态文明的大趋向,对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研究.理论部分首先以史为据阐明了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生物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协调发展,并由此演绎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新一代学生的实际论证了目前民族精神的培育应抓住重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部分论证了武术是"如何打"和"如何才能不打"的辩证统一,极好地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主旨,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最佳实践途径;阐明了要将武术培育民族精神落实到具体实践,首要的问题是确立武术必修课的地位,次之进行正确的目标定位;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学校开展的武术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河南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这种优秀武术流派的生态化思维方式所体现的生态原则、内涵和核心价值观,认为河南传统武术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体育精神和伦理价值,并且这种生态精神和蕴含的生态价值为当代建设和谐体育和生态体育提供了启示和丰富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拼搏进取思想、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意识、探索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未来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以武术文化为切入点,对武术未来发展的三大技术趋向(攻防技击类、艺术展现类、健身养生类)进行探讨。指出:各类武术都将以和谐为核心文化特色,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每一类武术中,具有全方位和谐理念的太极拳,将成为引领生态文明时代的主体运动。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是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健美操在培养大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独特的效果。文章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入手,探讨了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回归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现代文明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传承断层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体育异化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生态回归造成困境,需要搭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为一体的传承生态网络;构建“开发-保护-特色”为一体的多元生态模式;营造“媒体-表演-教育”为一体的多元生态氛围.生态文明视域下赫哲族体育文化的生态回归,还需要加大少数民族体育立法保护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加强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曹琪 《体育科技》2022,(1):147-148+151
文章从美育角度探讨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明确了啦啦操教学美育的实质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啦啦操教学审美设计的策略,为促进啦啦操美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依据。研究认为,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美、技巧美及精神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啦啦操教学的审美设计可从教学前期、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传递的兼容、自强不息、福生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不断强大,中华民族文化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盛行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和缺失,了解龙文化的精神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构建社会生态模型,为制定大学生健康促进策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支持。方法对武汉地区5所高校1992名(男生1011人,女生981人;理科生1024人,文科生968人)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可由个人认识、家长朋友支持、学校条件、社区条件和教师支持这5个一阶因子和个人认识、人际关系、学校社区环境这2个二阶因子的社会生态模型来概括;个人认识同人际关系的关联度很高,但是同学校社区环境的关联度较低;男生在一阶因子得分和二阶因子得分都高于女生,文科生同理科生对比无差异。结论武汉地区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可以由社会生态模型来解释,学校、社区和家庭三方配合较差,需要国家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为大学生创造可持续的体育参与机会,构建多方协调、合作、联动的体力活动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