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9:3:3:1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一种典型的子代表现型比例。由于生物界普遍存在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比例又会衍生出9:6:1、9:7、9:4:3、12:3:1、1:4:6:4:1等比例。近几年的遗传高考题也热衷于考察9:3:3:1的各种变式,这导致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对各种变式关注过多,反而忽视了学生对9:3:3:1本身的掌握程度。我们都很清楚,要想快  相似文献   

2.
高考中有关遗传的题目多有变式,本文以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9:3:3:1为例,探讨几种常见的变式题.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对习题进行归类、整理,找出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就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为例,来谈谈笔者在这部分内容中的教学思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在实验中,F2中出现了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四种表现型,且符合9∶3∶3∶1的比例.而在  相似文献   

4.
<正>遗传综合题通常联系分子遗传学、变异和细胞增殖等内容,以基因互作、致死现象为背景信息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应用,如遗传类型、显隐性和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图解表述、概率计算及综合推理等。1突破策略1.1遗传定律本质和假说演绎法遗传综合题解答的核心知识是遗传定律和原理的应用,如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1,表现型比例为3:1,Aa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比例为1:1。多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的遗传情况可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然后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如(3:1)×(3:1)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9,(20):16-17
以自由组合定律中F_2的性状分离比9:3:3:1为出发点,探索在偏离这个分离比时,如何求出测交分离比的方法,以快速计算某种表现型中纯合子或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题型变化多样,学生在学习自由组合定律基础知识后,将知识内化提升,转换成自己的能力有一定难度,在遇到这一类型习题时不知如何寻找切入点,往往耗时长,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对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变式题型进行解析归类,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对其准确、全面的理解是学好遗传定律的关键。但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对一般的概念、原理含糊不清,常常走人误区,导致不能熟练应用定律来解决问题。现将学生在学习遗传定律时常见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说明。1误区一:对"假说一演绎法"的理解有误"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  相似文献   

8.
谭雪青 《科学教育》2006,12(4):35-37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自由组合到配子中的定律。该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该定律涉及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常使学生解题时思维混乱,错误百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能让学生容易记忆且易于巧妙运用的方法,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1自由组合定律的巧记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教授自由组合定律前,必须让学生牢记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遗传几率。以豌豆籽粒黄色Y与绿色y的性状遗传为例说明:(1)YY×yy F1→表现型100%黄基因型100%Yy(2)Yy×Yy …  相似文献   

9.
<正>遗传学知识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之一,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在高考试题中涉及面广、难度大、分值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以两对等位基因为例,正常情况下F_1自交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为9:3:3:1,测交比例为1:1:1:1。但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遗传分离比9:3:3:1常被修饰,出现异常情况,测交  相似文献   

10.
<正>遗传是高中生物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热点,几乎年年考。其考查的形式多样,如有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和实验题等。新课标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本章内容要求均为"应用"。很多学生都怕做遗传题,因为此类题很容易出错。下面笔者归纳总结几种遗传的基本规律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F2异常情况归纳异常情况1: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比例不是9∶3∶3∶1,但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11.
1 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异常分离比遗传现象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15:1、9:7、9:6:1等.分析这些比例,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各种情况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正> "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随着高考对实验能力要求的提升,对遗传知识的考查方向也发生了变化,遗传定律与实验设计相结合的遗传实验设计题已成为高考试题中的重要题型。实验设计本来是学生的弱项,更何况是遗传实验设计题,它更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笔者在此将有关运用遗传定律区别性状的显、隐性,推断基因  相似文献   

13.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高考对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其中,对F_2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高考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变通能力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F_2特殊性状分离比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仅供参考。1自由组合定律"变式题"类型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  相似文献   

14.
<正>纵观近年各地高考题,几乎每年都出现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遗传方式推断及计算型试题,且大都为占分数比值较大的非选择题。这类试题往往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综合运用,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求较高,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大多数学生对于此类问题都觉得错综复杂,难以准确应付。下面我们从"遗传方式的判定"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试题中经常出现非常规表现型分离比,如12:3:1、9:7、13:3、9:3:4、9:6:1等,其实他们都是由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所致,但其遗传实质不变,仍符合A_B_:A_bb:aaB_:aabb:9:3:3:1孟德尔分离比.能敏锐地看出它们是新情境下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下面结...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以人类红绿色盲为例,通过情景线索,围绕"伴性遗传"教学目标,推理分析其遗传方式和特点,并以问题为驱动,带领学生探究,完成知识构建。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思路"伴性遗传"是沪科版《生命科学》教材第3册第8章第2节的内容。第8章前半部分讲的是孟德尔定律,后半部分讲的是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本节内容是对遗传定律的深化和应用,也为分析各类遗  相似文献   

17.
1 教材分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伴性遗传"内容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说明了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该部分既是已学过的减数分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在实际生活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第四章第三节"关注人类遗传病"的基础内容. 2 师生课前准备 2.1 学生课前准备 (1)本周进行课前3 min演讲的学生准备好演讲内容; (2)温习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 (3)阅读"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小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4)对人群中红绿色盲患病情况的调查和统计. 2.2 教师课前准备 (1)本课教学案的编写; (2)本课PPT的制作.  相似文献   

18.
孟德尔在对豌豆性状的遗传研究中发现,具有两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二代4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然而生物的性状往往受多对基因及环境的制约。由于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并不一定都呈现9:3:3:1,常见的变式有9:6:1;12:3:1;9:3:4;9:7;13:3;15:1等。近几年这些常见的变式比屡屡在高考题中出现,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下面以2009年高考相关的的试题为例,作一解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65-67
<正>人教版教材将"基因在染色体上"与"减数分裂"分开编排,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研究对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这样描述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_1全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遗传学相关实验设计"一节的市级高三教学研讨课教学全程回忆与总结,发现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时,教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专题,目的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便轻松应对高考,下面对遗传学相关实验设计一节课教学介绍。1考纲解读1.1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4)伴性遗传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