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陈风俊 《考试周刊》2008,(47):175-175
本文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一、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使学生敢问;二、依托文本,合理引导,让学生会问;三、活化教学方法,通过导读交流,让学生互问;四、创设历史情境,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乐问。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不断发展。由于中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比较的丰富,所以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历史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涉及的问题众多,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也比较丰富,进而能够促进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一个人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依据,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由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本文试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造良好的问题环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提问.  相似文献   

5.
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历史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要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二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三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核心,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下历史学科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体会,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发明家瓦特由“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的问题,发明了蒸汽机;科学家牛顿由“苹果离树为什么往下掉”的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求知欲的催化剂,学习者只有脑子里产生了强烈的问号: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思维才会真正启动,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而自发产生学习的愿望。新课程倡导“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赵凯华说:  相似文献   

8.
9.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证据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强调的是反映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笔者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化学课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诸多的背诵和记忆来完成。可是学生在学化学时并没有问题意识,因此不能自主地进行相关学习,其结果是教师一讲就懂,学生一做就傻。而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有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怎么解决问题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特论述在化学教学中对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在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文章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设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进竞争机制,训练提问技巧,发挥榜样作用等方面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对高校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对学生问题、解题意识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问题意识;转变师生角色,鼓励学生提问;立足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三种培养途径,去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质疑,促使学生学会自主的提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为学生的高质量历史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张晓玲 《天津教育》2021,(9):126-128
初中阶段本身就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若是想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坚持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此时首先要培养的就是问题意识,具备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活学知识,充分思考,将知识内化于心。  相似文献   

16.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模式,目前仍然普遍地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坛,提问的权力大多在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问、不敢问、不善于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能促进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现代心理学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新型人才素…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困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问题意识还是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正是素质教育一直以来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虽然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大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提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也违背了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辅相成的这一规律.新课标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在处于被动,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舒缓教师的教学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首先,历史数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