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摆放,已经知道了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称"结论",以下同),并能运用这个"结论"判别已知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到了初中,有些教师简单重复小学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摆放来获得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接着便是运用"结论"进行解题训练,忽视了对"结论"的引申过程.也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结论"的引申,但没有注意到运用数学符号推理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像"放电影一样"的快速推进,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三角形的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笔者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证明进行了整理,并对这个定理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定理的证明已知ABC中,AB、AC、BC为三边,求证:AB+AC>BC.方法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C是一条线段,而AB+AC不是一条线段,所以AB+AC>BC,所以三角形两边之和必然大于第三边.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证明线段不等关系式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散居”在图形中的一些线段.“移植”到同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的过程,因此,”移植”方法的分析就成为证明这类问题的思维动因和线索,“移植”类型的研究以及消除不同类型的差异就形成了思维的不同线索.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这章中的重要定理,从这个定理出发还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6.
正参与与体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到一节名师执教的公开课,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设计时以"老师上班走哪条路最近"这个学生熟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过程】上课前布置预习任务:1.前情回顾。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它有什么特征?2.我的研究。(1)准备5根小棒:3cm、4cm、5cm、8cm和9cm。(2)分别选三根小棒代替线段试着围三角形,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一、预习展示、小组合作1.问题导入。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大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多边形”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9.
李凯 《湖北教育》2010,(4):38-40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属于三角形的特性,教材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设△ABC内部任意一点P到三边BC,CA,AB的距离分别是r1,r2,r3,三边上的高线为ha,hb,hc则成立不等式:  相似文献   

11.
12.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的操作,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提供《三角形及其三边关系》一节课的教学实录与思考,供各位同仁教学时参考.一、教学过程活动一找三角形展示校园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图片,如自行车,房屋等,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活动二定义三角形师:结合三角形图片,你能给它下一个定义吗?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师画出图1作为反例,学生陷入了沉思)师:观察图形,如果把线段一端叫做首,另一端叫做尾,那么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如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探究式学习被前所未有的重视了起来,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多来,新理念新思想已进入了每一位老师的心田。教师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对探究学习的研究,我们的数学课堂“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关系,应用较为广泛.如果应用恰当,可以既简单又巧妙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9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42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到过梧州吗?梧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课件显示梧州风景),有全国最早兴建的孙中山纪念堂,有闻名于世的鸳鸯江,有龙母故乡第一庙之称的“龙母太庙”有拥有22个足球场的国家足球集训基地。这么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乘车从南宁到梧州,有两条路线,你想走哪条路?(课件显示有关主要城市图)①南宁—贵港—梧州②南宁—玉林—贵港—梧州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出本课研究方向)感觉走第一条线路好象比较近,我们尝试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释这个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