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段子"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在2005年率先推出的.为了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黑段子"和"黄段子"等低俗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出现,积极主动引导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响应中央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示,"红段子"在网络时代诞生."红段子"语言和思想正面、积极,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健康向上的内容达到提高思想水平、宣扬社会美德、激发生活激情、启迪美好人生、催人奋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连娜 《东南传播》2011,(5):54-55
"红段子"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自诞生以来迅速被大众接受并自觉参与到创作和传播中来,这说明"红段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红段子"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受众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在创作和传播中读者和作者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同时,"红段子"不仅符合受众的期待视界,并且其创新模式更加超越和拓展了受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原一带似乎黄祸泛滥,令地方官员忧心如焚.先是河北省深泽县纪委出台红头文件,禁止党员干部使用手机传播"黄段子",违者不仅将追究其本人责任,单位领导也要受到株连.更令人惊讶的是,为了整治"黄段子",该县一个月内竟然组织了480场专题讨论会.  相似文献   

4.
在微博中,衍生于热点议题的段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批判和娱乐。议题特征与段子类型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不是绝对的,往往出现"跑题"现象。段子的话语形式多元、开放,幽默元素甚为显著。在公共与私人空间界限模糊的微博场域,黄段子难以疯长,情色元素具有"适当性",但其中的"性"已被幽默弱化,娱乐和讽刺意味更浓。在段子针对政府的负面舆情中,指向官员腐败、执政水平的不满较为突出,指向公信力的不满相对较弱。由于针对官员腐败、执政水平的不满总是伴随着幽默,热点段子的传播可能具有双重功能(短期效果)——"减压阀"或"动员工具",而其长期效果则可能是强化"官"与"民"之间的心理区隔。  相似文献   

5.
8月6日,浙江省上虞市委宣传部公布了100条获奖手机短信"红段子",这意味着历时三个月的面向全国征集短信"红段子"活动暂告一个段落.<天天商报>从6月10日独家首先刊登关于红段子的第一条消息,到8月6日报道公布获奖情况,自始至终关注这次活动,先后组织报道十余篇,成为推动红段子创作活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近几年新兴的文化现象-"红段子"的发展现状及与其他段子现象的时比来说明"红段子"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进一步探讨这种文化现象的传播,发展对策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启松 《今传媒》2010,(1):76-79
最近,网上不断热传一个爆笑段子《千万别惹姓孙的!》:日前,上海"钓鱼"执法惹了孙中界,结果浦东新区道歉,数不清的"钩子"失业;数年前,广州收容打死了孙志刚,结果多人被判刑,"收容"制度被废除;  相似文献   

8.
段子式广告是随着微博兴起发展起来的一种广告新形式,集商业性、娱乐性、原创性一体。它以"文字+图片"的形式、"故事+广告"的内容受大量粉丝喜爱。段子营销开拓了广告长尾市场,营造出了商家-段子手-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小场域,在精准营销的同时拥有较好的互动反馈机制。但这一模式并不成熟,草根性的段子手容易失范、内容过度娱乐化和持续营销难也成为段子营销的弊病。如何合理发挥段子的优点进行营销不仅是段子手需要思考的,专业的广告人也该转变思维正视段子营销,共同营造良好的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9.
创建于2005年的"糗事百科"(http://www.qiushibaike.com/,以下简称"糗百"),乍看起来和其他社交网站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无非就是秉承"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大家开心开心"的初衷,讲讲各自的段子.但这些看似寻常的笑料,既不同于传统笑话,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架构,又有别于精心编造的段子那么朗朗上口,只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糗事.网友通过书写、阅读和分享"糗事",让出糗这一原本很倒霉的事情成为了一种生活笑料.随后,网络上迅速蹿红的Rage Comic流传到国内,"暴走漫画"(http://baozoumanhua.com/,以下简称"暴漫")在青年人当中迅速流行开来.暴漫最大的特点是表情模板固定,画风粗糙,入门简单,人人都可以用基本素材配合不同的故事情境,"制作"自己的漫画.巧合的是,暴漫故事也大多是生活糗事,其简洁易做和简明易懂把糗事图像化.随着糗百和暴漫在热门手机应用的排名越来越靠前,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种看上去很"糗"的亚文化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0.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1.
王晓清 《视听界》2013,(4):88-89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中国悄然进入了"微时代"。新闻评论的风格也在发生"基因突变",那些活跃在各个网站上幽默生动、攻势凌厉的小帖子、小段子,乃至修辞上的小技巧,其实都可以视为时事评论的一种。以我的观察,微时代的新闻评论有几个重要的"微量元素":精短、平实、快捷、鲜活、辛辣。精短。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海量的碎片化信息,迅猛发展的传播方式,促使现代社会的表达方式发生变迁,人际交流已经进入"短句时代",常用的"打  相似文献   

12.
官微惹祸并非新段子,而是老故事.前几年,“两微一端”建设初起步时,就闹出不少笑话:转发涉黄信息,传播谣言,一不小心发了私人内容.诸如此类的低级错误在成长初期的官微屡见不鲜,令人啼笑皆非.那时,对于惹祸的官微,网友多数比较宽容,一笑而过,并不会深究.  相似文献   

13.
某报近日刊登一文,叫《××与三陪的故事》,讲述了某运动员与“三陪女”的传闻。哑然失笑之余,不禁想问:报纸公开登“段子”,合适吗?所谓“段子”,多指在街坊间流传的滑稽可笑的小故事,时下某种程度上已成了“黄段子”的代名词,常被一些人当作闲来无事时调侃、茶余饭后咂味的谈资。“段子”的流行,有较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多样的、复杂的原因。问题在于,报纸为何竟堂而皇之地刊登“段子”?报纸是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相比,它的流传范围广、辐射力度强、舆论影响大。因此,在新闻活动中,媒体及从业人员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先说三个段子吧!寒假和老友们在餐厅吃饭。席间曾经的同桌突然问我,"你喜欢柴静,还是间丘露薇?"我也想没想就说,"都不喜欢!"喜欢是轻微的狂热。而任何程度的狂热都令自我迷失。期末复习备考时,教学楼的自习室永远供不应求。我站在楼道的拐角处,摇头晃脑地背《荷马史诗》的叙事特点。忽然,头顶不远处传来一男一女的声音。男同学:"你是学新闻的,你觉得柴  相似文献   

15.
据笔者统计,"新新闻"一词在国内理论界的使用比较混乱."新新闻"又称为"异常新闻"、"饱和报道"、"偏袒性新闻报道","参与式新闻报道"、"地下新闻报道"、"高等新闻主义"、"文学新闻主义"、"通俗社会学"、"非虚构小说"、"近小说"、"事实的文学","非小说性虚构作品"等等.  相似文献   

16.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冠以"职场圣经","生存手册",自2007年出版后销量就直线上升,并相继推出了<杜拉拉2华年似水>,<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由小说改编的话剧风靡全国,电视剧、电影也在近期火热上映,"杜拉拉"一时成为职场成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痛失我爱     
茶发人 《青年记者》2005,(10):13-13
2005年8月30日,存活了1992天的《南方体育》停刊了,张晓舟走出位于广州市广州大道289号的编辑部,仰天长叹一声:“哎,再也没法讲黄段子了。”  相似文献   

18.
"弼马温"是《西游记》作者的天才创造,以往学界普遍认为它源于传统"马厩畜猴,辟(避)马瘟疫"的民间习俗,"弼马温"即是"辟(避)马瘟"的谐音转变。近来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其为荒谬无根之谈,"弼马温"乃是小说融入全真教"心猿""意马"观念的结果。实际上,此种新见并未明晰佛、道二教的"心猿""意马"连用观念亦源于传统猴马复合民俗,它们在小说中多存在于回目与赞诗中,并未构成小说的主导性创作意图,也未完全化入小说的情节叙事,因此未能掩盖猴马民俗在小说中的鲜活存在。"弼马温"命名乃至小说猴马关系内容创作的成功,根本在于作者对传统猴马民俗予以创造性借鉴与发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07年3月份开卷虚构类图书前30名的排行榜,"盗墓风水"题材小说已占5个主要席位,2006年12月上市的<盗墓笔记>更是一跃挤进了前十名的行列,其他4个位次皆被<鬼吹灯>系列图书所垄断.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文坛根植于中国封建王朝分崩瓦解的土壤,时列强环伺蚕食,传统痼疾频发,社会积弊甚重,"谴责小说"即兴起于此时,且超越了当时同样兴盛的"政治小说",是这一历史时期最具代表的文学样式,《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谓其中的"弄潮儿",这些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历史转型特征,为中国近现代新小说的发展框定了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