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亚峰 《甘肃教育》2013,(24):76-76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门心理艺术。在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今天,做好教学工作仅凭满腔热情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好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讲究传授知识的方法。方法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法宝,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郭建友 《考试周刊》2012,(8):110-110
新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地理条件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局限。对于体育教学要针对自然条件灵活合理地安排。我就从事体育教学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
课改的指导思想摆在我们面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使学生学有所获,力争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此,我采取了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多元化.让学生的课堂变得丰富而精彩。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同有的观念.切实做到:教育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凌 《中学文科》2007,(5):34-35
所谓“以生为本”,一般来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1.一本——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这里所说的“一本”,就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体落实到教育领域,则要求学校和老师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让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以人为本”,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工作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学中不仅要提高优等生的成绩,更应该注重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成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有探究素质教育理念的精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此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去激发、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当学生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时,让学生体现“乐学之下无负担”从而愿意去闯难攻关。两步应用题既是简单应用题的延伸和扩展.又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和开端,在整个应用题的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力争应用题教学的一个新的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执政理念,也是“两课”教学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课”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以人为本的前提;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实践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实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本位”.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明确表达出我们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追求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由重知识、重智力转到重学生上来。其次要把握和研究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使语文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真正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这是实现教学民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怎样备好作文教案.上好作文指导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最为热衷的话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为此,教师就要很好地利用一切写作资源,或集中展示,或引导观察,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作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尚德永 《学周刊C版》2011,(4):112-112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象,培养全方位人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亚明 《教师》2010,(2):47-4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改正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尤其要改变教学模式,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在审美中扩大视野,在人文的关怀下丰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李桂仙 《中学教研》2008,(10):23-24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尝试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并注重了将传统的教案与学案有机结合.要做到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要设计和使用好教案与学案的5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和“学后反思提升”.本文结合《平面镶嵌》一课谈谈“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德育显得非常重要。美术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更要突出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德育教育。在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下,结合笔者个人十儿年来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新课程教学尤其要强调教育的平等性。新课程教学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但是,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让一切学生都有发展”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