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子英 《考试周刊》2012,(73):176-176
70年代出生的学生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长大的。时代不同了,现在,很流行赏识教育。事实证明,赏识教育的作用远远大于批评教育。它让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学生更自信,更成功。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赏识教育的最直接方式。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同时。作为学生他们要学会赏识一切,包括他们的老师,同学,甚至自己。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的受表扬的多一些,认同感、成功感容易满足,往往容易取得成绩;有的学生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极少获得表扬,久而久之,失去了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缺乏自信心。转化工作就难做了。  相似文献   

2.
杨源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71-17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有一定的可行性教育,是激励也是规范,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要有。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得用到批评。  相似文献   

3.
表扬和批评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在社会提倡赏识教育、微笑教育,于是我们看到老师在课堂上送给学生几百顶高帽子,给学生打几百分。表扬学生没有什么错,但是不恰当的表扬也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受了表扬的伤。你的表扬伤害了学生吗?我们的教育不能忽视了批评,甚至没有了批评。表扬是爱,批评同样也饱含着对学生的爱。因此,合理地使用表扬和批评是教育教学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一味的赏识、表扬、鼓励,只会让学生过分相信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甚至极端化。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批评是一门艺术,每位老师都要悉心研究。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成功教育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赏识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教师要学会赏识和夸奖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第一时间鼓励和表扬学生;选择合适的场所表扬学生,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注意采用赞赏式、兼顾式的表扬,忌用批评式、拔高式的表扬。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应以表扬为主,进行赏识与激励教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是意味着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相辅相成。当赏识与激励已无法纠正学生的坏习惯或恶劣的态度时,  相似文献   

8.
彭英 《教师》2010,(5):101-10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表扬和友善的批评都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种催化剂,使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把表扬和批评变成一种动力。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得到。促使自己去做好每一件事,这便是鼓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批评法。  相似文献   

9.
施永新 《现代教学》2009,(10):23-24
课堂的一切为学生是大爱,课堂为学生设计是真爱。 表扬和批评都要充满爱。 因材施教要仔细,因人施爱要精细。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肯定他以往优点的同时,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进行得当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赏识的心 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真心实意的表扬学生,并且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经常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深化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史瑾 《教育导刊》2007,(8):42-42
表扬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激励和赏识。一般来说,表扬和批评对于每个孩子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必需的,但在使用时要谨慎。适度的赏识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廉价的表扬"、"泛化的表扬"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孩子们产生模糊的自我认知,从而淡化表扬的激励功能。其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以及在什么情景下运用。  相似文献   

13.
正手记五:弥补性表扬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表扬,是奖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赏识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和指正,哪怕你的指正和批评是正确的。作为老师,左手扔出了批评、惩罚,右手的表扬要紧随其后,我称之为"弥补性表扬"。积极地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对等的回报。学生努力了,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这个时候,也要  相似文献   

14.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当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一条条铺天盖地涌进我们的课堂之际,在课堂上教师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已成为新课改中教师的共识,这一点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我们不少教师课堂上只表扬不批评,赞扬奖励贯穿始终,表扬格式化、简单含糊、矫情夸张不适度等情况有是非不清之疑。我认为,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走出表扬误区,展现赞扬个性,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陈玉章 《成才之路》2012,(32):54-55
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激励学生的手段,教学中不能没有表扬。因为,我们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或闪光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合适的表扬不仅对学生本人是一种激励,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对于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学风有促进意义。但是,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使用表扬语言,很少用批评的语言,即便是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错误行为表现,有些教师也是多用鼓励的方式,出现滥用现象。表扬并非是绝对的,学生犯了错或出现了错误的学习行为就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赏识,其关键在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而绝不应仅仅拘泥于表面化的表扬。实际上,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进行赏识教育,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家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只有被教师肯定,得到教师的赏识,学生才会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然,赏识教育也具有针对性、客观l生和时效性。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状况,进行合理表扬。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  相似文献   

19.
一、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误区 1.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教育。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通过褒奖鼓励去加强和巩固合乎需要的行为方式。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将赏识等同于表扬,过于简单化。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王丽英 《福建教育》2005,(7A):46-46
课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片面做法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反思一表扬是数学课堂惟一的声音吗?传统教育过分着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课堂评价更多的是否定和批评。课改理念要教师想方设法多鼓励孩子,多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课堂上叫好声一片,掌声阵阵。但凡事都需要有个度,如表扬没有度,会让学生觉得表扬太容易,而不珍视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