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虹 《教师》2015,(4):29
低年级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影响阅读的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帮助孩子了解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利用教材的趣味性激励学生识字。鼓励学生把实物与认字结合起来,把生活与识字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将之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是《新课程标准》超越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最显著之处。识字、认字是一年级新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苏教版教材识字部分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恬静、雅秀、清纯、和谐的插图艺术风格如丝竹般清新流畅,更为一年级儿童所喜爱,展示了一个纯洁率真的儿童心灵世界。我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立足于孩子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努力开放识字教学,开拓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趣味识字,把识字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主体创造的一种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练的乐趣,美的享受,知的满足,理的教育",在教学中我经常优化活动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  相似文献   

3.
林春华 《广西教育》2006,(1A):80-80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教学衙点,现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宽分利用教材因势利导,延伸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面对低年级小学生,我们该如何遵循识字教学规律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呢?一、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探索识字教学方法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识字部分共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至2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件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呢?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依据教材特点,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学生是否能找到源头活水,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到正确引导。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和…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的《课程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足见识字教学的重要. 一、集中识字.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丁道勇等曾采用语文数学教材生字分段时比的研究方法,对小学一年级数学生字的现状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结论是:数学与语文在字汇上的配合,还有待加强的空间.另外谈到识字,大家总会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小学数学课堂也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一年级数学"认数"课程(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一年级数学下册),探索在教学"认数"课中加强识字、识字帮助理解认教的意义,最终提高教学/应用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又一次新的尝试。学校按惯例将举行创新课堂教学比赛。当时,我正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我们使用的是新改编的实验教材,比过去增加了识字量。我想借这个教学比赛的契机尝试将单调的识字教学做出创新的“彩儿”来,  相似文献   

10.
使用部编本教材进行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使得教学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升识字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成果的最大化成为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全面阐述,并与教学以及教材的实际变化情况相结合,对如何提高部编本一年级识字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庄怡清 《陕西教育》2005,(12):36-37
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新教材中的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学生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势利导,延伸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一、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无意识识字在第一册的识字教学中,教材中告诉了学生多种识字的渠道:看人体识汉字、在大街上识汉字、边看电视边识字、在家里识字、读对联识字等。学习完这些课文后,我先让学生按课文中提示的渠道去发现所认识到的新汉字,接着让学生补充课文:我在哪里,还认识了哪些字,我是怎样认识的。除  相似文献   

12.
乐中识字     
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而老师所面对的恰恰是一个个刚刚跨入校门的学生,这样难度大的识字教学,无疑让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因此,寻找一条最佳教学方法,一直是老师们冥思苦想的问题。我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向前走,一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领悟着新的理念,边教,边学,边实践,边创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识字教学中,我有了新的认识,并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乐中识字。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飞 《成才之路》2013,(21):40-40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充分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创新,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提高学生识字才能,是每一个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一、创设情境,激生想学  相似文献   

14.
在低年级段,识字和写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为今后阅读与写作打下基础。在这一阶段,如何开展识字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以及学习能力,关系到今后语文能否走到更高一层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对于多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我生了更多疑惑与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教学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成熟的识字教学方法,文中将就识字教学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汪大宝 《成才之路》2014,(17):37-37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成才。一、奏响课堂交响曲,让识字漫天飞舞(1)利用拼音辅助作用,让学生更快地识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汉字不多,这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安排先学习拼音,有意识地引导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25-26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信息量的获取,因此,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小学1-2年级,教材就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50%以上。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哪些具体策略提高识字效率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也是重点部分。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他们对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创设环境和培养兴趣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一年级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识字习惯和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8.
韦月初 《考试周刊》2012,(24):46-4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什么版本的课文,都注意给里面的词句注音。因此我在一年级教学中大胆地进行“拼音学话,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寓识字教学于听说读写之中。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罗宏 《教师》2014,(1):88-88
正我们都知道,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才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个,会写其中八百至一千个。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每天认识那么多的汉字,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下面我就十余年的识字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采取了识字前置、拼音后移的编排方式。在识字前置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