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琳玲 《双语学习》2007,(9M):52-52,5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快速、准确地捕获语言信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上好一堂诗意的课,首先要教师精心备课,挖掘每篇课文的价值,找到诗意点。《陈毅探母》最有诗意的地方是字字含情,因此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是教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你有什么感受?"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的提问。此问题虽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却可反映出学生品德课堂学习中情感体验的深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事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预设,预测学生各种可能的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的引领、帮助,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提问意图。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诗的国度”的人文主题的要求,对《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这一课进行了整体设计。具体采用微专题教学,分别从“梳理文本,把握诗意”“诵读文本,读懂诗意”“对话古人,追寻诗意”“比读文本,探寻诗意”“再读文本,读通诗意”等五个层面对两文进行了多视角的诗意探寻,教学内容的确定既体现了共同基础性,也体现了拓展提升要求。  相似文献   

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快速、准确地捕获语言信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登旭 《考试周刊》2014,(84):30-31
情感是现代散文的灵魂。学习《现代散文选读》时,教师应引领学生感受现代散文的情感,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引领课堂,引领学生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相似文献   

7.
学生有解题过程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但是,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产生的思想、方法和奇思妙想,没有得到交流、肯定、强化,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9.
绘画基础课程我们又称为造型课程,是设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包含了素描、色彩等基础教学内容,此课程是设计类学生步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为必修课程,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在设计类课程中绘画造型基础能力尤为重要,然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体会课题设置的深刻含义,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运用学习的绘画基础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设计中整体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整个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关键目的所在。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话常常满含着智慧直扑人心,例如“文字缘同骨肉亲”。文字往往是从鲜活的内在生命中萌芽、成长,最终绽放的花朵,折射着个体情感阅历的缤纷色彩,是整个人生健康精神、诗意情怀和人文理想的瞬间定格。当我们穿过语词的密林,沐着涤荡万物的长风,任清澈温暖的语言之泉在心灵深处静静流淌,那是多么美妙的生命体验!安徒生借小女孩的手一次又一次擦亮火柴,其实是为世人燃起了一朵又一朵悲悯的光焰。  相似文献   

11.
12.
<正>诺尔曼·丹森在《情感论》中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人的主观情感,决定了教室必须是有温度、有情意的存在。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一直被当作学习的机器,那么,他对整个教育生活一定是厌恶的、反感的、抗拒的,我们就不得不怀疑他健康成长的可能性。郭敏老师提出惬意教室的主张,强调教室是一种温情的、有兴味的、有意思的存在,她不仅关注教室的物理空间,更注重儿童的精神世界,以美好的德行浸润儿童的身心,让儿童在"教  相似文献   

13.
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朱淑真,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在今人张璋、黄畲合编的《朱淑真集》(本文所引朱淑真诗词皆出自于此书)中,“花中君子”梅花是被她吟咏的最多的。朱淑真以她女性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我们塑造了风格独特的梅花意象,蕴涵了女诗人的丰富情感,尤其是女诗人的孤独情感,在梅意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有条理地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诗歌鉴赏是考查学生解读诗歌能力的一道必考题。中国古典诗歌又以用语凝练、意境悠远、蕴意隽永见长。因而,要引导学生准确解读诗歌,把握其思想内涵,关键在于认知意象,走进诗的意境,境中寻"意",去领悟作者所感、所思、所悟。  相似文献   

16.
长征过程艰辛无比,但又充满了温情和感动。如何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的矛盾的情感?通过三次引导,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17.
道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的学习。有效的品德教育需要体验,创造贴近生活的情境,营造恰当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感受、领悟。基于以生为本,巧设体验情境,采用"创设情感体验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展现生活原型情境,引发行为反思;创设道德思辨情境,提升道德认识水平"的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品德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一行参观了一所重点小学。我们的车队离该校的校门还有几百米之遥时,整齐、嘹亮、热情的鼓号声就已响起。到了校门口,只见仪仗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人人笑容满面地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的同行则个个目不斜视,人人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校园。当我举起右手说:“小朋友好”时,一位同行却小声嘀咕我:“假装什么正经!”听后,我一脸愕然。  相似文献   

19.
儿童立场下的诗性德育校本课程带着童心和智慧,以母爱般温婉适切的方式走进儿童的精神生命,走进儿童自在、真实的心灵世界;让孩子沐浴在诗性、德性的阳光下,在诗性智慧的涵育中复活新感性,在诗意情感的流淌中走向心灵自律,在诗意精神的孕育中拓展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20.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先生教学理念中最具创见性的探索,其关注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使语文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介绍“诗意语文”的定义及性质界定,从情感熏陶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中感悟美,从赏鉴言语中感悟诗意,用放大感性体验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实践,夯实语文课堂诗意存在的根基,印证“诗意语文”与新课标倡导理念的一致性,反映语文美育是中国语文教育需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