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指导学生对课文圈点勾画,将阅读中的感受和疑问标记出来。  相似文献   

2.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梗概: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  相似文献   

6.
杨增华 《学语文》2004,(1):10-10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提问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欣赏文中的插图,并说说这个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师:画面中有个小孩手拿着书,背对着热闹的场面,似乎对放风筝不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朗读课文。(板书课题)二、朗读练习,熟悉课文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学习经验,该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情感”的自主学习模式。本设计力求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方法的创新等手段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并正确运用阅读期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关键主体,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灵动的课堂氛围更是学生轻松接受知识的良好环境,应从注重首尾设计、创设动态开放的空间、有效使用现代技术三个方面创新教学设计,打造灵动课堂。  相似文献   

10.
阅读期待的有效利用与拓展,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更能使语文课堂鲜亮起来。在教学中,利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效果的尝试仅是开始。它能否在阅读教学中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需要教师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友谊”为灵魂 ,以“纸船和风筝”为线索 ,讲述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动人故事。虽然他们的友谊有过波折 ,但纸船和风筝又让友谊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课文语言优美 ,感情真挚 ,是对学生进行维护友谊、友好相处的范例。本文的三幅插图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对学生的朗读感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至七自然段 )生字较多 ,第二部分 (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情感丰富。生字既要会认 ,又要会写 ;生字读音难点较…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学会区分和运用“飘”和“漂”二字。2.学习利用重点词语串讲故事,培养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谢小妮 《广西教育》2014,(29):45-46
正阅读期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阅读教学建议提出来,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的互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即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互碰撞,在交汇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视野融合,意义随之而生。阅读期待是一种心理暗示,具有动力功能、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幸学习了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的《惊弓之鸟》一课的实录。课堂中,教师创设有效情境,利用阅读期待,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彰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风筝》,既然叮以有多个角度的理解,也就可以有多个角度和多种形式的“概括”。如: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期待指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目标、阅读疑问、阅读胃口)。由于经历、背景、个性心理差异、阅读能力等不同,学生面对同一本的“阅读期待”千差万别。而事实上,本阅读中的“期待”具有事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风筝》,被选入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因其内容的深记得和主题的多元而备受读者喜爱。也正因为内容的深刻和主题的多元,也给文本解读带来困难,更给学生的解读带来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充分地预习,然后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做一次审美的精神旅游。  相似文献   

18.
19.
一、教材分析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篇章之一.文章以风筝为线索,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深深地批判了封建旧式教育,作者对粗暴对待小兄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内疚.这是学生进入中学首次接触鲁迅的作品,作文的时间距今有些久远,对于学生们认识当时的社会,了解鲁迅,认识封建教育制度,是有难度的.  相似文献   

20.
范君玉 《教师》2012,(18):65-6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语文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孩子创新精神的渗透,使他们从小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价值取向。”低年级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之始,教师应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