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生”不遂可悲可叹——浅谈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但是,在仔细研究这些内容的同时,笔者又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正可谓是半“生”不遂,让人可悲可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姓名让人半懂不懂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他的姓名来源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  相似文献   

2.
小说三要素分别是环境、情节和人物,在某一种程度上,环境和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而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或反映现实生活,从而反映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多种,这需要教师去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短衣帮"看酒"细节的解读文中写短衣帮来喝酒的内容不多,其中写了他们"细心""看酒"的细节。"他们(短衣帮)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显然,这个温酒的过程,短衣帮是目不转睛地过滤了的。表面看来,作者是在直接刻画短衣帮的小气和不信任人,其实,透过这一表象,我们会不难看出作品揭示的深刻的社会主题:封建盘剥无处不在,封建剥削思想对下一代(小伙计)的毒害。二、关于"十九个钱"的解读文中写斯文人(穿长衫的)喝酒的细节并不多,总体勾画的仅一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  相似文献   

4.
一、长衫,脱不下的脸面 细节一: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相似文献   

5.
细读《孔乙己》,我们会发现,小说无论在叙事视角还是在人物塑造、情节的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大特点:即文中多角度铺展了塑造人物形象的线索。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技法点拨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需要有一定分量的人物的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态、体型、姿态等外貌特征所作的描写。精当的外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那么,怎样进行外貌描写呢?  相似文献   

7.
人物分析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类课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本文以<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案例,从课堂教学操作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成才之路》2009,(26):44-44
一、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结尾部分,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内心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的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对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笔者从三个角度对《孔乙己》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一、孔乙己形象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对孔乙己的"可笑"之处,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孔乙己的"可笑"表现在他外貌的奇特和思想的迂腐上。单从小说对孔乙己独特的肖像描写来看,也约略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颓唐不堪、没有前途的书呆子。旧社会的生活对这个人物显得是那样残忍无情,几乎把  相似文献   

10.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又称间接描写,是指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描写对象的写作方法,是记叙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它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让塑造的对象更加血肉丰满,形象生动。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出使秦军,通过他人之口来反映烛之武的才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向赵王举荐蔺相如出使秦国,通过他人之口再现蔺相如的气魄。这些都收到了"未见其人,先识其胆,先闻其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说《孔乙己》描写的是孔乙己悲剧的一生,但笑声却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用不同的笑声完成了对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小说中的笑声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掌柜无情的笑声,看客无聊的笑声。小伙计无知的笑声和孩子们无邪的笑声。不同的笑声不仅反映人物的不同身份,而且反映了他们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小说中的笑声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时代的黑暗、冷酷与人们精神的麻木。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作为我国著名的讽刺小说,文中塑造的小人物,使小说内容更加鲜活,增加小说的艺术张力。小人物虽然不能与主角相提并论,但是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能侧面续写社会风貌以及展示底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可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有着更具特色的文学价值。文章对《儒林外史》中小人物展开分析,并深入探索小人物形象在文中存在的意义,进一步阐述《儒林外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夏为汉 《学语文》2004,(4):14-14
教授《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要使学生理解:无情的科举制度扭曲了那一代人的灵魂。否则,孔乙己形象对于那些缺乏对那个时代了解的当今学生来说,留下的只能是一种迂腐而又清高的印象罢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授课时,对“排”与“摸”不能光从字面上来解释,而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创作动机,来阐述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孔乙己》是一把刺向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剑,是唤醒民众的号角。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何等角色的人?小说第四自然段开头便点明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相似文献   

14.
学生细节描写能力较薄弱,所塑的人物形象干瘪模糊,缺少灵性。在语文教材中,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彩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它们极具代表性,是阅读的范本。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选取典型细节描写的句子,开展品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15.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动作描写何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亚丽 《学语文》2002,(4):38-38
景物描写在《红楼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并且别有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景物描写与情节发展 大观园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大观园的建造,正是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的标志,此时之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气。“佳木葱茏,奇花闪烁”。“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真是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宝、黛的爱情种子,也在这暂时平和温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这个时期,无论是春天喷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后传     
晓新 《山东教育》2003,(21):120-121
之乎者也先生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吃完酒,他双手扶地,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鲁镇的人再也没见到孔乙己的身影。头两年,除了咸亨酒店的掌柜还“挂念”着他外。孔乙己早已淡出当地人的视野。本来嘛,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相似文献   

18.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的缘故,我对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有着一份比其他作品都更为特殊的感情。我知道对《孔乙己》的评析文章已有许多,我对此也读过一些,但总感到未能写出我读《孔乙己》时的复杂感受。我也曾多次试图写一写自己阅读《孔乙己》的感受,但每每一试图落笔,就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而且觉得怎么写也写不出、写不清楚我的感受,由此,我算是真真体会到什么是“言不尽意”了。  相似文献   

19.
正《孔乙己》中"粉板"的细节描写,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而且和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似无多大关系,然而就是这无足轻重的小粉板,却是孔乙己潦倒、落魄以致被旧时代折磨死的物证。  相似文献   

20.
王岩 《语文天地》2013,(16):8-9
细节就是所谓的细枝末节,仿佛一大棵树上最细小的节叶。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喻成一棵树,那么树干和树根就分别是作文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只有枝繁叶茂,作文才有生命力。如果没有繁茂的枝叶,再粗壮的树干,再发达的根系,也会显得毫无生气。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