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马古道”早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已初见端倪。汉武帝当时就知道有条从云南和四川通身毒(印度)的商路,它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的一条以茶马互市为特点的贸易通道。它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普洱(滇茶)、延伸至南亚诸国;东起四川雅安(川茶),西至拉萨,延伸至印度、尼泊尔。其运行范围主要包括滇、川、藏三大区域,缅甸及南亚各国。自唐代以来,茶马古道就成为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贸易和交通路线,并成为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交往的纽带,时至今日,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今天,人们提及得最多的两…  相似文献   

2.
1.在雅安,茶道是一条古路 在雅安,茶道是一条古路. 汉唐以来,在四川雅安通往高原这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深深浅浅的脚印,那些脚印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耕耘者,也是生命顽强的坚守者. 在我国茶马古道有三条,即川藏道、滇藏道、青藏道.川藏茶马古道分"大路"和"小路".汉源境内的茶马古道为川藏道的"大路",称为"官道".大路始于雅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四川经松潘草地至西藏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印度,有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唯一对外的文化、经贸窗口,这条神秘的中线商道两千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隐藏进了岁月的迷雾中而鲜为人知,它为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时这条至关重要的商道被吐蕃占领,宋朝重新开通茶马古道而兴盛一时,新中国建立后修通了公路,汽车代替了当年的骡马,这条繁荣的商道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自遥远的汉、唐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滇、川、藏之间,有一条震烁古今的茶马古道。它从中国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的最原始运载方式,翻山越川,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东南亚、西亚,甚至与欧洲、非洲的古代文明通道相连接。汉藏同胞在茶马互易的同时,也融进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更把汉藏儿女坚毅执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深深地镌刻于这条古道上。  相似文献   

5.
穿过重重山峦,绕过入云的峻岭,550公里的路程,不过用了八个多小时,我们已经从云南省会昆明跑到了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你能想到吗?上个世纪初,昆明到丽江这一路有多少蛮荒之地阻隔,那些地方不要说公路,就是羊肠小路也难有人行,隔山隔水的人们,相互之间消息的传达,物资的交换,文化的流动,只能靠穿山过岭,艰辛跋涉的马帮。那时马帮多以川、滇的茶叶交换西藏的马匹、药材。马哥头们带了锅,牵了马,从西汉时期就用脚步与马蹄一点一点连接了云南、四川、西藏,直至海外的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甚至抵达了西亚、西非以及红海岸,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离丽江古城约七公里,背靠着峰顶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的束河茶马古镇,就是这条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6.
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一样,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视角,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红"系列图书《茶马古道》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了研究.文章以文化图式的三种情况(文化图式的重合、文化图式的冲突和文化图式的缺省)作为切入点,分析这三种情况下《茶马古道》一书中文化负载...  相似文献   

7.
回溯历史,元明清三代北京与张家口地区不仅地缘相接,而且有着十分密切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联系.唇亡齿寒,张家口地区的自然、经济及军事状况如何对北京首都地位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张家口地区在元代为大都到上都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明代不仅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也是蒙汉民族"茶马互市"最重要的场所.而在清代,除了依然是驻兵重地和商贸集散地,张家口至库伦城的张库大道延伸至俄国边境城市恰克图,成为中国北方连接俄国的一条重要国际商贸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8.
"南方丝绸之路",是人们对古代从四川经云南到缅甸、印度等国道路的雅称。1287年前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这条道路,从成都经云南到缅甸出使。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他此次旅行的亲身见闻,包括沿途居民的饮食习俗。马可波罗讲述的见闻,得到历代有关记载的证实,因此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入藏物资就能从这条“天路”直达拉萨。在这条“天路”通车之前,入藏物资主要靠公路来承担,再往前,主要是靠马来运输,并由此形成独特而永恒的风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商业通道,它是因何得名的呢?大家都知道,四川、云南具有非常久远的茶叶生产历史,藏民历来爱饮茶,在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就记载着康藏地区的藏民饮用普茶,也就是现今的普洱茶,而藏货也为内地汉人所欢迎,于是无数商旅穿行在藏区汉地,进行货物和文化的交流,走出…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等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它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民族自古以来相交往、融合的走廊,是一条中国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老驿道。  相似文献   

11.
<正>一条古道,三条线路;驮队马帮,行进来往;商贾云集,有无互通。正是茶马古道的通行,让沿途的城镇兴盛、繁荣;也是因为这条古道,让历史上的一些茶马重镇,随着它的衰亡而逐渐被人遗忘。但它们真实存在过的印记,却在岁月风尘中,踏雪有痕。易武:忆昔普洱茶香时地区:云南省线路:滇藏茶马古道地位: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中心、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起点说到“普洱茶”,你是否会习惯性地认为它的主产地就在如今的云南省普洱市?  相似文献   

12.
川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远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它是由高腔、昆腔、胡琴(即"皮黄")、弹戏(即"邦子腔")和灯戏(山歌小曲、民间小戏)五种声腔综合而成,其中以高腔为主。川剧的剧目丰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建于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其"省"的建立与它在西南的战略地位有密切关系,它处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四省区之间,历来被称为"西南之奥区",即西南交通、军事的冲要之地。  相似文献   

14.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太祖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要点1.直线、射线和线段 (1)直线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①__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__个交点. (2)射线 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__.端点不同或者延伸方向不同的射线是__同的射线. (3)线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为: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东南亚、印度及我国西双版纳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着一种常见的棕榈科木本植物——贝叶棕.古代印度人称之为"Pattra"(梵文),汉译为"贝多"或"贝多罗".这种树的树叶狭长,不怕潮湿,耐久性强,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它作为书写材料.印度及我国西南某些地区都曾流行过这种贝叶书籍.印度的贝叶书籍(以佛经居多)很早  相似文献   

18.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特别强调的"直线"区别于其他线的一条重要特性.数学就如同"直线"一样,它延伸到我们的文化、经济、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果没有数学,我们可能还停留在"结绳记事"的年代.虽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12至22日,中国教育部西部基础教育考察团赴印度与泰国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考察团由宁夏、甘肃、云南、广西和四川五个世界银行教育贷款项目省区的六人组成,考察主要任务是了解两国,尤其是印度在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实施国际金融机构教育贷款项目中的管理机制与运作方法。在印期间,考察团一行在新德里访问了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和世界银行南亚地区教育办事处,听取了有关印度教育现状和基础教育项目执行情况。具体作以下介绍:一、印度基础教育基本概况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  相似文献   

20.
丽江、迪庆地处滇西北,历来是滇、藏、川、青、甘等省各民族南北交往的要道,源于云南思茅普洱的著名的“茶马古道”就是从这里穿过抵达西藏拉萨,甚至抵达印度的.丽江、迪庆居住着纳西、藏、彝、白、傈僳、汉等十多个民族,是滇西北各民族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藏族的宗教文化(藏传佛教)等.丽江、迪庆民族众多,关系复杂,经济发展落后,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因而,丽江、迪庆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持续开展绿色行动——护林、兴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