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Fe^3+、Fe^2+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Fe^3+在水溶液中呈棕黄色;Fe^2+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Fe(OH)3沉淀为红褐色;Fe(OH)2沉淀为白色;Fe2O3固体为红色;Fe3O4固体为黑色;FeO固体为黑色.  相似文献   

2.
Fe^2+、Fe^3+在中学化学中是常见的重要的两种离子,两种离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种,为便于学习和应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梁杏娟 《化学教学》2006,(10):59-60
题目: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题目:(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请写出满足下列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Fe~(3+)Cu~(2+)Ag~+的氧化性甘肃山丹兰后马管局中学(734104)陈国爱,董永志通常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滁K、Na、Ca等极活泼金属)时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即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Fe+Cu2+=Fe?..  相似文献   

6.
在鉴别Fe^2+时,教师通常采用的试剂一般是FeSO4或FeCl2等物质。一方面,由于FeSO4或FeCl2等物质属于强酸弱碱盐类物质,其溶液极易发生水解。另一方面,由于Fe^2+在盛放的容器中因密封不好时极易发生氧化,致使Fe^2+的检验很难获得成功。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该实验过程中利用Fe^2+的一种复盐去进行实验.取得了令人相当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掺杂Fe^3+、Cu^2+的TiO2.以日落黄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Cu^2+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反应,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催化剂的加入量、光照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效果优于Cu^2+掺杂.在Fe^3+、Cu^2+掺杂比为1.5%,Fe^3+、Cu^2+掺杂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04、0.1 g/L,紫外光催化降解2 h,pH为10,初始浓度为6 mg/L的日落黄100 mL的条件下,Fe^3+、Cu^2+掺杂的催化剂脱色率分别达92.14%、58.68%.  相似文献   

8.
分析N,N-二(1.甲庚基)乙酰胺(N503)萃取Fe^3+的机理,并在结合软硬酸碱理论和萃酸等温线的基础上建立了N,N-二(1-甲庚基1乙酰胺萃取Fe^3+的等温线模型,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同时,运用界面吸附理论进一步阐述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苏万清 《甘肃教育》2009,(12):57-57
一、负极金属参与反应1.析氢型(即在无强氧化性的酸性环境中,负极金属置换出酸中的氢)例1.将Fe和Cu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H2SO4中。(用Fe-Cu-H2SO4表示,下同)解析:此电池的总反应为:Fe+2H^+=Fe^2++H2↑(这里可以看成是Fe与H2SO4的置换反应),继而便可轻松得出其负极反应为:Fe-2e^-=Fe^2+,  相似文献   

10.
Fe^2+与Fe^3+的性质与应用探究”的教学中围绕氧化还原基本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读读、做做、议议、探探、练练”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的“做中学”和“思中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即:A+BC=AC+B。置换反应突出的特点:在反应中一种单质将另一种元素从化合物里置换出来,故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必有一种单质出现。一、置换反应的类型与发生条件(一)在干态下进行的置换反应即C、H2等非金属与金属氧化物起的置换反应。如:平等反应。反应规律是:非金属单质十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十非金属氧化物。必须注意:这类置换只能在不活泼金属氧化物里,且要加热才能进行。而K2O、CaO、Na2O、MgO、Al2O3等活泼金属氧化物都不能与C和H2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主要研究Fe^2+对金针菇茵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e^2+,接入金针菇母种,适宜条件下培养,通过测量茵丝圈直径的方法测出茵丝的日长速;通过抽滤、干燥等手段测定茵丝体的干重,并计算出茵丝日生长量.实验结果表明Fe^2+浓度为0.5g/L时,金针菇茵丝的日长速和日生长量最佳.  相似文献   

13.
化学反应按物质种类与数目的变化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学习四种基本反应之后,系统地对四类反应的特征和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对于深刻理解、准确判断和书写四类反应都十分必要。一、化合反应1.表达式AWB~AB2.特征(1)反应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生成物必须是化合物;(2)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只有一种。3.形式(1)单质与单质化合。如(2)化合物与化合物化合。如(3)单质和化合物化合。如CO:+C——二、分解反应1.表达式AB~A+B2.特征(l)反…  相似文献   

14.
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1.置换反应特点。一换一(即一种单质置换出另一种单质: A-+B-C=B-+A-C其中A,B为单质,BC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题目: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解析:此题是一道有附加条件的关于置换反应的试题,试题针对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分属不同主族的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间发生置换反应的问题进行考查。虽然置换反应对考生而言司空见惯,平日练习得也多,但实际考试中却漏洞百出。笔者将从高考阅卷中看到的错误筛选如下:  相似文献   

16.
研究比较不同离子注入对杉木生长差异,为离子注人技术在杉木育种上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能量50keV,不同剂量Fe^+及Ti^+注入杉木种子,观察注入后其对杉木幼苗苗高及相对电导率影响.Fe^+及Ti^+注入对苗高长生均呈波动上升趋势,Fe^+D4剂量对苗高促进作用较强,Ti^+D3剂量对苗高促进作用较好,随着幼苗的生长,苗高增幅之差表现出下降的趋势.Fe^+及Ti^+注入处理组的电导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在D3剂量时都上升达到最高点,分别上升了9.5%和4.8%;同剂量下Fe^+的上升幅度均大于Ti^+,对电导率的影响更娩著.Fe^+及Ti^+对幼苗的苗高具有促进作用,并随注入剂量升高促进作用有越强的趋势;Ti^+注入相比Fe^+注入,对细胞膜造成损伤程度低.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RBA,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及对Fe^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RBA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乙醇/水溶液形成的混合介质中,对Fe^3+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荧光检测。在pH为7.0,553/576 nm条件下,随着Fe^3+的浓度递增,RBA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线性增强。其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Fe^3+诱导了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此外,RBA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Cu2+,Ag+,Zn2+,Cd2+,Hg^2+,Na^+,K+,Mg^2+,Ba^2+,Mn^2+,Co^2+,Ni^2+和Pb2+等的硝酸盐溶液几乎不引起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8.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A+BC=B+AC。初中化学的置换反应有三类:一、非金属十金属氧化物~金属十非金属氧化物一般规律是: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如氢气、碳等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能把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后面的金属从它的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例6。:凸HZ+Cllo——Cll+H20____同协C+ZCuO——ZCu+C0o平二、金属十酸~盐十氢气一般规律是: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位于氢前面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等)才能发生置换反应;位于氢后面的金…  相似文献   

19.
不同Fe^2+浓度胁迫对水稻幼苗期根的毒害程度不同,测定不同浓度下水稻幼苗期根系的POD活性,从而得出POD在水稻亚铁毒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高于200 mg/L时,植株体内过多游离Fe^2+存在会诱发多种自由基产生,造成氧化胁迫,损伤蛋白质,包括POD等酶类。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归纳 1.金属单质置换其他单质 (1)金属置换金属 Fe+CuSO4=FeSO4+Cu 2A1+Fe2O3=↑高温2Fe+Al2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