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秦的圣人与古希腊的智者,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两座丰碑,代表了东西文化的两种力量,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两种方向,也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两种深度。他们作为两个简单的名词和两种普遍的概念发展千万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可以琢磨的亮点。笔者主要讨论两者在东西文化中不同的发展以及他们在人类哲学史上的交点,揭示其在特定历史阶段、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意义与必然,从而为思考当今社会德育目标以及个体自我完善的取向做初步探析。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德育价值取向归为三个层次:规范追求——公民;功利追求——智者;理想追求——圣人。  相似文献   

2.
先秦的圣人与古希腊的智者,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两座丰碑,代表了东西文化的两种力量,也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两种深度。本文主要讨论两者在东西文化不同的发展以及他们在人类哲学史上的交点,揭示其在特定历史阶段、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意义与必然,从而对当今社会德育目标以及个体自我完善的取向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德育价值追求的哲学理念依托。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关对道德价值的理想和现实实现的能动性,从而使真善美引导整个教育的审美改造和人的完美发展同时追求真善关的完全交融和高度统一,也是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德育价值体系内核确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产生制约的作用上是一致的。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朱、黛对爱情表达的意志取向不同,对理性文化反抗意识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由于她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都以感性存在对抗文化意识,都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取向,因而又表现出很多的相似点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德育与文化核心──价值现的互动过程中,存在一种非意识性关系。其构成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文化对德育的非意识性制约和德育对文化的非意识性选择。前者源于文化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客观存在,后者则是教育活动相对独立性的结果。这种关系的存在对德育与’文化双方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种性质的影响,因此,德育与文化才能够在互动的平衡中求得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两个典型代表,二者具有相同的起源。体育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同时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又使二者在历史轮回中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比较,有利于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兼收并蓄,有利于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历史记载了人类活动进程中的一系列事件,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的过去,传承文化,所以开展历史教育,对于初中学校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文化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传统美德。学科德育是初中德育中最为有效的形式,而历史学科则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8.
被雅斯贝斯称为人类文明“轴心期”的时代,曾有两位传统文化的代表——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他们都站在各自历史的角度对“善”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闪耀的智慧之光不仅代表着人类叩问人性的里程碑,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各民族的神话虽然在某些内容和主题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规定了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希腊神话体系中,诸神和英雄(半神)身上有着强烈的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感性的浪漫主义构成神话的基调;而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诸神普遍具有一种历史化、伦理化的倾向和道德教化功能。神话传说成为扬善抑恶的道德教科书。这两种价值观奠定了今后中西两种不同曲文化精神,即“超越现实,追求彼岸的浪漫精神和宗教情怀与专注于现实人生及人际协调的务实精神和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10.
《易传》圣人观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圣人与三才的关系,圣人四道与三至的关系,德与业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易传》圣人观进行梳理,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的重要机制——圣人作为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戴彩虹 《文教资料》2006,(18):73-74
网络文化,是关于人类新的生产方式、生活理念与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的精神积淀以及有关人生态度、道德养成与价值取向的真实记录。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多形式的复合型、大众化文化,容易被人接受,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但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其“双刃剑”作用明显。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积极开展青少年德育的研究工作,这是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有鉴以此,本文试分析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的创新对策。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挑战网络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撰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创造史观”,认为:“既然历史进步的要求是‘出新’,历史价值的取向是‘首创’,历史本质要求是‘创造’,那么,探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寻找历史的主人,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功绩,就应该用‘创造史观’,即谁为历史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新事物、新方法、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并且这些新东西是有益于人类进步、人类幸福,有益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谁便是历史的创造者”。笔者又撰文提出另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群英史观”。它认为:“创造史观的确立,同时也论证着一种…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独特性。主体性并不是指人的全部,而是指主体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根本特性和内在规定性。可以说,主体性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以主体性理念作为品德课程建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理性的选择,为品德课程的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体现了新的价值追求,代表了品德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主体性品德课程是一种主体性哲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其价值取向就是要建立一种主体性的品德课程观。那么,主体性品德课程观应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应怎样编制,何以体现?本文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堂组织形式与课程评价五个方面作一探述。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研究道德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素质规格问题。一价值取向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阶级或特定人群在评价事物价值高低时,所表现出的客观尺度和某种特定心理倾向,在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大学德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与碰撞增加了,世界各国也因此面临着多元价值的选择与冲突,人们对全球化所持的应然理念和价值追求决定了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大学德育必须在多元价值领域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担负起重塑人的观念的使命:既要使学生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又要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觉意识和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大学德育要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应对全球化对大学德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儒者刘基的历史观是围绕何为圣人、圣人何为两大问题的解决而确立,圣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前景一片光明,圣人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变化的神妙法则,掌握并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命运。在刘基看来,孔子是传统儒家中圣人的典范,儒家的圣人之道可学而成,闻善言、行善事则是致达圣人之道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智者的反驳     
苏格拉底和伽利略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关于他们的趣闻轶事有很多.下面介绍两则精彩反驳的小故事,反映出智者的相同点——严谨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往往把巴金称作二十世纪的卢梭和托尔斯泰。人们说,十八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是卢梭,十九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是托尔斯泰,巴金则是二十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把三个世纪的三位巨人联系在一起,并且都冠之以“人类良知的代表”的盛誉?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在于他们都是乎民意识的伟大代表。所谓乎民意识,意即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意志、道德、要求、利益,表达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的意识。笔者认为,这种意识是一种先进的意识,是人类良知的一种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平民意识更应该发扬和倡导,并…  相似文献   

19.
德育品牌,实质上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文化追求和独特个性。创建德育品牌需要目标驱动、理念驱动、规划驱动、行为驱动、评价驱动。只有尊重规律,立足校本和学情,追求实效,才能提升德育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汤姆·索亚和哈克贝里·芬分别是马克·吐温两部经典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里的主人翁.这两部小说可以算得上是"姐妹片"而且汤姆和哈克贝里是两部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人物.只不过他们分别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说里担当主角而在另一部小说里充当配角.虽然汤姆和哈克贝里算得上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是他们在个性、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方面都表现的泾渭分明,大相径庭.汤姆代表的是一种世俗的价值取向,他所追求的也是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地位和权力.而哈克贝里所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他的身上所表现的是自由和真、善、美.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了马克·吐温自身矛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