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5,(20):31-32
一、坚持发展的学生观;突破“非对即错”的评价定势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者给学生评价,大多是定正误,判对错。当然,这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像字词默写、课文背诵、组词扩词等,需要这样去评价。而像语言形象的构筑、语言意义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技巧的发现,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一步到位,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个对错就能涵盖的,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循着“由错到对,由对到优”的阶梯,一步步地到达既定目标。为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语义的挖掘等,要突破“非对即错”的评价定势,巧妙评价,善于引导,精心点拨。请看《卖火…  相似文献   

2.
追寻本色     
“很好!”“真棒!”“有道理!”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决没有错,谁说你做错了,你可以跟他急。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与对错无关,而是涉及到评价的技巧,比如你可以对学生讲得好的地方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理服人。也就是说,只要稍加转换,空洞的表扬就可变得丰满实在,评价的层次与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教学评价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作业中,或是在考试后,教师更多的是以一个法官的身份用一把尺子对学生的知能习得情况予以“是非”、“对错”、“好坏”的评价,过于突出了评价的甄别功能。  相似文献   

4.
雍晓燕 《四川教育》2013,(12):27-27
课常评价的功用自不必说,但我们不能不审视,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真的就都有效了呢,课堂评价以什么作为发挥其功用的支点?一、当前课堂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标准上,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局限陈述性知识的回忆、理解和加工,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则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评价方式上,更多在简单地评判对错,缺乏运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为什么对或错,不能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绿色课堂的不断完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冷面孔”少了,“好!”“不错!”“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迅速“升温”。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有的教师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挤占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则采取了简单的否定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仅限于对或错。从而弱化了教师评价的功能。绿色课堂在“课程评价”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具有模式化倾向,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坚决摈弃。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好!请坐。”是老师常用的评价语言。仅从字面而言,诚然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不乏亲切、客气的感觉;但如果一“好”到底,没有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这种评价是一种例行公事,就会缺少新鲜感。其实,评价的语言相当丰富,就看你是否善于把握和应用。仅“好”就可以用好几种方式表达:(1)啊,说得对!(2)回答得不错。(3)棒极了!(4)很好,还有别的意见吗?等等。评价语言不够明朗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错…  相似文献   

7.
走进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我们对学生的交流作评价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评价单调:要么是对学生的交流作知识陈述性再现,要么是对对与错的判断,“对”,“很好”,“很棒”,“很正确”,“不对”这样的语言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语言单一形式单一;2、强调甄别选拔功能:“他答得比你准确”“你还很不够”“这个很标准了”;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很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笔者常见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仅简单地给予“对”或“错”的评判后,就开始了新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受绩效主义影响,我国学生发展评价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构建、责任到人的任务分解“、对表对标”的效果评估、赏罚分明的结果反馈和不留情面的责任追究等途径,使整个评价从过程到结果都呈现出客观化的特征,满足了政府对教育管理“公平与效益”的需要,迎合了公众对客观性、公平性评价结果的追求,但却存在将学生发展评价一步步推向既无“教育”也无“人”的极端量化的风险。这不仅助长了教育评价中工具理性的泛滥,而且还引发了教师间、学科间、学校间、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削弱了教育事业的公共性,破坏了教育生态。增值评价和学生发展相遇,为矫正这种错误的评价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应站在“学生立场”,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道德尺度和科学依据,探索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琪斌  杨丽 《教育科学》2001,17(3):40-41
针对传统作业批改模式中的仅以“对错论优劣”的一元评价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解题速度”评价分数--J评价分、“正确程度”评价分数--Z评价分数、“创新程度”评价分数--C评价分数、“规范程度”评价分数--G评价分数之上的一种作业批改的多元评价模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一次作业获得多个角度、多种层次的成功体验,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及健康人格的形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玮 《辽宁教育》2010,(9):45-45
一、判断式评价:如:“对、错、是、不是”。此类评价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有时,一个明确正误的评价胜过任何不切实际的鼓励,如果我们激励了半天,可学生却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那可真是我们当老师的悲哀了。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评价是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的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 ,不少教师忽视了评价的“催化剂”的作用 ,往往草率评价。主要表现在 :1、简单否定。只要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标准答案不相吻合 ,教师便以“不对”、“错了”予以否定 ,极少思考学生发言中的合理部分 ,  相似文献   

13.
出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极不情愿而又无法避免的现实.示错、查错、知错、纠错、防错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矫错是一门艺术,能否变“被动矫错”为“主动纠错”,并达到今后防错是评价矫错艺术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矫错的艺术性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错解本身“没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某个阶段的一种误解。笔者认为,让学生自主有序地对错解题进行梳理,可降低“出错率”、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教师进行有序地梳理错解题.寻找问题的症结,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或许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太深,抑或是为了维护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不容怀疑,教师的权威不可侵犯吧,我们对学生理解知识、解题乃至行为习惯都无一例外的作出“对的”、“错的”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世界:做好事的是“好人”,做坏事的是“坏人”;行为美的是“对的”,行为不美的是“错的”;……  相似文献   

16.
娄小明  任宁 《辽宁教育》2013,(12):37-38
美术课堂上,学生小z说:“老师,我画错了,能不能换张纸?”“画错了?”我有些诧异。拿过他的作业纸一看才知道,只不过画面中的一根线条不是很完美而已。我启发他,“想一想,这根线条可以变成什么?”“帽子上的一朵花……”他脱口而出。“是啊,其实你没有画错。只要想一想,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发现。”其实,这位『司学产生了审美“错位”——用“对错观”来审视自己的美术创造,把美术创作定性为“准确”操作,忽视了意外的精彩和“错误”的价值,使得美术评价不够“艺术”了。在美术课堂上这种“审美错位”的现象并不少见,需要我们去提防,更需要去回归。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是生态的、整体的、系统的有机体,作为机体的一部分——课堂语言评价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即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然而,传统的教师语言评价只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水平的“对”或“错”简单判定,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推进作用,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面对学生作业的时候,多数教师往往只追求学生知识层面的合理或正误,对者打“√”、错者打“×”。虽然错对符号不失为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评价,但这种单一的、没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方式越来越使学生的情感趋于麻木状态。错题较多的学生,得到的“×”越多,压力也就越大,自信心也越加缺乏,它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力求变革,谋求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以上观点在面对学生作业的时候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好与坏、优与劣、对与错的言语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评价语言能够促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呢?一、形象生动,突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给评价语加一点"味道",要用形象生动的评价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趣味性浓厚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0.
作业批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课堂教学相补的另一种教学形式。有人把作业批改称为无声的教学。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仍袭用传统的“勾叉式”作业批改方式。这种作业批改方式的弊端是:对于数学这类作业量大的学科,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每一道错题在本子上解答出来,作业批改的结果仅仅让学生知道了题的对错,而做对的题是否规范?解法是否最优?错的题错在何处,该怎样解?学生仍迷惑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