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文化是以网络为基础、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对当代青年群体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当前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塑也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以相关问卷调查为基础,深入探析网络流行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思政工作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网络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但极具现实意义的命题。青年亚文化在青少年中很有影响力,它的存在自然会影响青少年对媒介使用和对信息的接受,也自然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青年亚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难点较多,最突出的是认同感的调整。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努力使青少年从对亚文化的强烈认同中转化过来。为此,要发挥学校社区的作用、组织讨论、让学生学会控制自身行为、强调媒体自律、强化经典的传播渠道等。  相似文献   

3.
仝菲  周莹 《青年记者》2012,(17):17-18
对于媒介文化,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媒介文化,即通过大众传媒形成并起作用的一种亚文化系统,大致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原有的各种文化通过媒体来进行制作、加工、传播和交流而发生变化和发展,即原有文化的媒介化;二是指媒介本身及其传播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这实际上就是文化视域媒介传播的一个既封闭而又开放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情况下,传统的媒介文化生产体系已经处于可怕的老化状态,例如,“我”生产媒介文化“他”接受与阅听这种作法就已经在市场运行中被迫出局,因为时代在变,日新月异甚或分秒间格局全变。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固定的东西正在烟消云散。 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曾刊发过裴渝新、黄晶晶和未来合写的一篇文章,分析了  相似文献   

5.
流行文化是把"双刃剑",在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及加强民主化倾向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宣扬媒体暴力、散播消极价值观以及造成文化快餐化等等的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对身处身心成长期的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以促进他们抵抗大众传媒负面效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形态、精英文化形态和大众文化形态与媒介转型相伴而生。在文化进入市场的背景下,主流文化如何以先进的价值理念来整合其他文化形态,并彰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前进方向,这是当前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应该深入分析当今中国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准确把握各个社会阶层的文化需求,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加快主流文化建设,重塑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7.
山寨文化形态是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受众主体意识觉醒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显露了网民媒介素养的多方面问题。克服山寨文化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立法规范、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精英更多介入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李金宝 《青年记者》2013,(35):85-86
传播学者普尔在1983年出版的专著《技术自由》中第一次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并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传播的融合模式。技术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技术主导下的媒介变迁的直接结果就是媒介社会化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了"数字化媒介社会"。  相似文献   

9.
张媛媛  张宇丹 《传媒》2021,(1):42-44
Vlog作为当下颇为受众喜欢的一种媒介,其记录生活的方式别有特点.本文通过聚焦Vlog受众文化群体被承认的需求、了解政治事件的需求、社会交流的需求与娱乐休闲需求,来探讨Vlog这一媒介形式的媒介文化特征,通过受众需要作为参照点,来分析Vlog媒介文化的整体风貌,以及受众选择Vlog这一媒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读图时代”与受众的读图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昌军 《新闻窗》2007,(3):114-115
多元化的媒介竞争,数字摄影浪潮的新一轮侵袭以及网络图像传播的蓬勃发展,已经使今天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图像传播时代。较之于上世纪中叶由贡布里希所阐释的“图像之无所不在”,此时的图像传播时代除了更纪实,更便捷外,还因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而变得更加“受众化”。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走在社会科学文化潮流前面的群体,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俊 《编辑之友》2020,(7):69-73
传播媒介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的物理形态,从而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和方式。移动媒介作为媒介迁徙的主要承载者,会影响青年亚文化文本及形态,促成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互交融。而具有共同小众兴趣的青年受众会因新媒介的便利更易于形成群落,催生多种青年亚文化新场景,如分享亚文化、电竞亚文化、二次元亚文化等。青年亚文化新场景的繁荣,反过来吸引移动媒介关注视频分享亚文化、关注亚文化社群经济、关注亚文化多元议题。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文化中心’.”由此,“晚近一些研究,主张把‘媒介’与‘文化’这两个关键词连用,曰‘媒介文化’或‘媒介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构建起一套全新的参与式文化体系。新媒体传播全力推动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这一助推力主要来自技术与社会这两者的综合作用。受众参与式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总体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的改变、共享性文化的发展、社会变革的推进、个体交往与互动的重建。受众应培养辩证与批判的思维,因此需从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同时推进,提高受众的新媒介素养,以应对这一全新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15.
于德山 《新闻界》2005,(3):97-98
对比来看,中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并不具备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相同的背景、条件。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受到人文学者的强烈质疑与批判,但是其根基却得到西方近代社会体制、工业文明、经济发展与实证主义等思想观念的逻辑支撑;即使是西方人文的批判思潮,本质上也不是“异质化”的,而是更多地基于资本主义思想或与其一脉相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的西方人文批判思潮作为一种独特的力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见证、监督、框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代媒介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后现代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媒介文化与当代审美观念转变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绿色媒介生态"内涵与特征及其与媒介生态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三次主要的媒介形态变化,即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而每一次形态变化都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反映出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强大推动下,当代社会处在一种数字媒介影响逐步扩大、三种主要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形态的时代。然而,在科技作为推动力这一影响巨大的外部因素背后,我们不能忽略受众需求与媒介形态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媒介文化全球化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涵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涵化理论”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媒介与民众意识形态关系。文章从媒介文化的传播形式、经济和技术背景分析了产生涵化功能的物质前提条件。同时借助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阿尔都塞的“主体召唤”理论系统分析了媒介影响意识形态生成与认同的机理。作者认为 ,文化他者侵入是以“球土化”的形式进行的 ,受众日益加深的对媒介长时间的依赖是文化“他者”对本土民众意识形态涵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