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析地研究了由三个半导体量子点通过两个隧穿耦合形成的半导体量子点分子材料的线性光学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点间隧穿强度的变化,探测光吸收曲线将出现吸收峰,单透明窗口以及双透明窗口之间的变换。色散曲线中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的开关效应也能实现。同时,随着隧穿耦合强度的增大,探测光群速度将显著变慢。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数字模拟方法分析了二能级原子与双膜辐射腔场相互作用的Jaynes—Cummings模型,结果表明:腔场处于双模真空场,原子振荡与单光子相似;当失谐模制备于粒子数态,原子的拉比振荡频率随光子数和原子与腔场的耦合系数比增大而增大,并发生原子的相干捕获;当失谐模制备于相干态,原子展现规则地崩塌与回复现象,且随相干光场平均光子数的增大,拉比频率增大,振荡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研究了∧型三能级系统中的瞬态电磁感应透明特性.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了含时密度矩阵方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下探测场的吸收、各能级的粒子数布居随耦合场能量和时间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研究了A型三能级系统中的瞬态电磁感应透明特性.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了含时密度矩阵方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下探测场的吸收、各能级的粒子数布居随耦合场能量和时间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一个四能级原子系统,在一个饱和场和两个相干耦合场驱动下,分析原子吸收光谱.采用耦合光与探测光同向。且与饱和光反方向的光路安排,可以观察到6个相干光学烧孔和一个电磁感应透明窗口,在缀饰态表象下解释相干光学烧孔的形成,并计算烧孔在吸收谱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一个四能级原子系统,在饱和光和耦合光反向传播,耦合光与探测光同向传播的光路安排下,由于相干吸收减小导致了探测光的速度减慢.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吸收谱中相干光学烧孔的光的群速度与饱和光拉比频率的关系,讨论了饱和光在相干烧孔中对于光速减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精确求解的方法,以N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为例研究了原子吸收的非线性理论.借助于数学计算,探讨了外场失谐、探测光强及激发态能级向低能级衰减的分配系数对原子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号光的失谐使原子吸收谱发生纵向变化,增强透明效应;控制光的失谐使原子吸收谱吸收发生横向变化,透明窗口右移.当探测光强远小于或接近于信号光和控制光时,原子吸收均表现为电磁感应透明特征,只是在共振处透明程度发生改变.当衰减向两通道的分配系数改变时,原子吸收也改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两个二能级原子分别与耦合腔A和B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布居差随时间演化规律。讨论腔场间的耦合强度变化对原子布居差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腔场间耦合强度的增强,原子布居差随时间演化的行为经历从不规则振荡到呈现周期性振荡的过程。当腔场间耦合强度较弱时,原子布居差随时间演化呈现崩塌和恢复效应。当腔场间耦合强度较强时,原子布居差呈现周期性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半经典理论,以A型三能级原子系统为例,研究了电磁感应透明的物理机制.通过暗态、缀饰态和密度矩阵方程三种理论,解释了当激光场与原子系统相互作用时,原子在光场诱导的跃迁通道间发生量子相干效应是出现电磁感应透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量子理论,讨论了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过程时原子纠缠态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了多个参数对保真度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原子纠缠态与光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原子始终处于部分纠缠状态,原子的量子态保真度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出振荡性及类似于拉比振荡的坍塌与复原现象,其振荡频率主要受辐射强度或光子数、原子—光场的耦合强度、原子从高能态到低能态跃迁的复数几率幅以及光场湮没一个光子的复几率幅等因素的调制,而其他因素对原子保真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见,要想改变原子态纠缠度可以通过适当控制上述三个参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磁诱导透明技术可以实现慢光速,其对应正常色散(dn/dω〉0或d ng/dω〉0),而采用电磁诱导吸收技术可以实现超光速甚至负群速,其对应反常色数(dn/dω〈0或d ng/dω〈0).目前慢光速和超光速的研究已成为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子学和信息论等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考虑自发辐射相干,解析地研究了半导体耦合三量子阱系统中探测光和信号光场的增益和吸收性质。基于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通过建立耦合量子阱中自发辐射相干的理论模型,求得了系统的探测光和信号光场的线性极化率。结果表明,量子阱内部自发辐射相干强度及外部控制光场能实现对探测光和信号光的线性增益和吸收性质的有效调节,进而显示隧穿诱导透明单、双窗口及增益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高-Q微腔中两能级原子集体激发辐射光强的崩塌-回复。使用Secular近似,给出了对于激子粒子敷态和相干态情况下,微腔中光强的解析表达式。同时,得到了回复时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子极化子数、失谐以及原子与场之间的耦合常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光子晶体非线性点缺陷耦合结构的非对称透射特性.研究目的是如何提高透射率对比度.采用耦合模理论展开分析并运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技术的数值模拟验证其结果.理论分析发现,单向透射行为取决于结构的不对称和介质的非线性.因结构的不对称、光能量耦合进缺陷的程度与入射方向有关,导致透射率有差异.增加光波频率失谐δ的数值,则透射率对比度增强.当两个点缺陷耦合后,进一步提高了透射率对比度.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该结论为全光二极管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一个二能级系统处于基态的原子被饱和光饱和激发,用一弱探测光对系统进行扫描,分析系统对探测光的吸收和色散与系统的线性极化率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吸收和色散曲线图掌握双光场作用下的介质的光学性质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的量子纠缠特性,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原子垂直于腔轴的运动速度和系统的初态对场-两原子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的运动速度对纠缠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光场的初始光子数越大,熵的Rabi振荡频率越大,振幅越小;而改变原子的初态时,熵的时间演化规律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hite light digital image analysis in frequency domination area for measuring 3D displacement is put forward. The measuring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olefield, non-contact and omnibearing measurement. It is simple and the coherent light is not demanded. Gray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deformation are recorded using two CCDs at two different shooting angles, then digitalized and analyzed by frequency domination correlation arithmetic. The 2D displacement obtained is used to formulate 3D displacement via mathematical transformation, The experimental plate is 40 mm in length, 30 mm in width and 10 mm in height. The definite displacement is given using a 3D precise adjusting frame. The 3D displacement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efinite displacement. The error is 4%-11%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is method was certified. Using this method, th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a thin-wall cylinder with 140 mm in height, 64 mm in inner diameter and 64,6 mm in external diameter, was also measured. This method is proper to measure dynamic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探针式和杯式超声探头对纳米颗粒的超声分散效果.用蒸馏水将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三氧化二铝配制成浓度为50.0 mg/mL的混悬液,随后加入分散稳定剂(100%胎牛血清),分散液涡旋振荡2 min后备用.分别采用探针式和杯式探头以20 kHz,35%振幅超声波将上述2种混悬液振荡10 min,用动态光散射法分析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