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砂泥岩互层的地层中,泥质砂岩的存在较为普遍。而这类岩性在油气储量计算参数有效厚度的确定时作为干层予以扣除,因此了解它的测井响应特征尤为重要。通过取心井的测井v向应特征研究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储量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东胜煤田地层岩性特征,对各岩层岩石进行室内测试,获取岩石力学强度及岩体质量指标。据此合理选择了钻机、钻井结构、泥浆、钻井技术等参数用于该煤矿钻探施工,并提出了钻探过程中预防钻孔弯曲的有效措施。通过实践证明了所取钻探参数合理,较普通钻探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南海西部海域DF13-1区块储层低孔低渗,属于难动用储层。本文根据收集到的DF13-1区块不同地层不同深度处的26块岩心,进行了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探索地层单轴抗压强度随孔隙度、密度等物性参数,以及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DF13-1区块地层单轴抗压强度与孔隙度、密度等物性参数相关性差,而与弹性模量相关性强,尤其是强度随弹性模量呈显著的幂律模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水力压裂高度预测,对试油和储层改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地层强度参数、地层闭合压力(一般来说是最小水平应力)和岩石破裂特性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和岩石韧度来获取地层压力剖面和裂缝高度。同时运用破裂点最小水平应力与加压值之和与预测点最小水平应力相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射孔层段压裂缝高度。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例中,达到了预期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5.
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通过室内岩石实验进行研究,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单一岩性岩石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变形及应力—-应变曲线;岩石成分、围压大小对岩石应变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岩石卸荷回弹与裂缝的形成。下一步应该加强对不同岩性组合、不同方向压缩、回弹变形与破裂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前梨园洼陷及其周边地区有丰富的剩余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这些剩余的资源量绝大部分分布在3500 m以下第三系及以下层系的深层隐蔽油气藏中,地层以砂泥岩薄互层沉积为主。本文通过建立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的地球物理模型进行正演模拟,从正演角度分析目的层的地震波场特征,然后对正演结果进行模型反演,定量分析反演砂体的横向及纵向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模型正演的地震识别方法既能够发挥地震资料在地层横向展布上的优势,又能够提高纵向上的解释精度,为识别东濮凹陷深层砂、泥岩互层结构的隐蔽性储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代家坪隧道属于典型的软硬层状围岩隧道,其砂泥岩层性质差异较大,导致其层间结合力差,层理效应明显。通过对代家坪隧道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阐述了代家坪隧道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特点、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条件等方面,掌握了相应工程概况并进行了地层岩性总结,分析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性,并提出了相关工程地质评价;基于上述内容,以代家坪隧道V级泥岩段为工程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采用的台阶法施工工艺,进行层状围岩隧道施工工艺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施工工艺设计优化方案,保证安全施工,研究成果对类似隧道施工及相应支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岩石抗张及抗剪强度是油气井钻井工程、完井工程及压裂改造等工作中重要的岩石强度参数。不同岩性饱和地层水条件下的岩石抗张及抗剪强度差别较大:针对实际井下取心,开展了饱和水状态下的岩石抗张及抗剪试验,查明了岩石强度参数与岩性、物性的关系.为研究区钻完井工程及后续储层改造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东保卫煤矿为对象,利用实验方法对围岩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获得了东保卫煤矿78层、41层和36层的顶底板按岩层层位的力学参数,为解决煤矿巷道围岩支护设计提供初始的基础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粉砂岩岩石强度均值为49.93MPa;粗砂岩强度均值为61.72 MPa~74.8MPa;中砂岩岩石强度均值为43.67MPa。粗砂岩的岩样较多,粉砂岩与中砂岩强度接近,相比之下,粗砂岩强度较高。根据岩石的强度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东保卫煤矿巷道围岩的岩石强度性能较好,对巷道围岩的稳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实验室内一般用钻井所得岩心模拟岩石在地下所处得环境(温度、围压、孔隙压力)进行实测得到的静态岩石力学参数,而用地表岩心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的很少。而实验室很难准确地模拟井下温度、围压、孔隙压力等实际情况对地面露头岩样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因此,需要一套合理优化的岩石力学参数实验方案才能进行。本设计采用有效应力法对地表岩心施加围压进行三轴实验,最终获得在同一温度不同围压下细砂岩和粉砂岩的泊松比、杨氏模量和抗压强度等参数值,进而研究不同岩性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进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围压增大,岩石的变形、抗压强度和弹性极限显著增大;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岩性在不同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各不同,且互有大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共分为7个砂层组。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受阿拉尔和祈漫塔格两大物源体系的影响,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滨浅湖滩坝等微相类型。砂体类型主要有滩砂体、坝砂体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远砂坝;滩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小、层数多、砂泥频繁互层的特征,坝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大、层数少、砂泥互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蜀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交替发育为主,纵向上为多个小层相互叠置,单层厚度较小,储层井间连续性差,总体上砂体分布非均质性强,横向上追踪难,无明显标志层。泥岩层成分复杂,有机质、泥砺、碳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对泥岩测量值均有影响,即使在自然伽玛均质及分布形态比较接近的层位,声波峰值及平均值仍有较大差别,采用泥岩段刻度达不到标准化的精度要求。因此,在选取标准井时,除遵循传统原则之外,还分不同完钻情况进行选取,在此基础上统计标准井标准层特征值,通过直方图对比的方法,对工区老井资料进行校正,部分井补偿声波与井径曲线处理前需要做公英制转换,形成四种岩性的声波-中子、密度-中子,声波-密度、声波-电阻率交会图版,结合理论值,总结出长石石英砂、岩屑砂岩、钙质砂岩、含碳砂岩四种不同成分砂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岩石物理敏感参数分析,提出利用纵横波速度比以及泊松比对砂泥岩有利区分的特点—储层具有低纵横波速度比、较低泊松比特征,开展叠前多参数反演,识别有利储层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针对砂岩储层,其最有效、应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方法是井震联合反演。而井震联合反演除了要求地震资料要有较好的品质外,还要求研究区内测井资料能准确可靠地区分出岩性。本文以GF区块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各测井曲线岩性敏感性进行研究对比,并分析了砂泥岩的最优门槛值、最佳识别率以及岩性敏感曲线与声波时差AC曲线的相关性,寻找出最能反映砂岩特征的数据,进而为储层的准确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北隆起西部古近系膏盐岩地层具有区域分布广、厚度分布不均、底部发育渗透性好的砂体等特性导致的地层卡取难度大的问题,分析了膏盐岩段地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沉积相特征,总结了钻遇膏盐岩地层时钻时、电导率、氯根含量、砂样等综合录井参数的变化规律。结论认为欠饱和盐水钻进时:进入盐层具有钻时加快、电导率升高、氯根涨、扭矩波动大、岩屑量少等特征,当盐层结束进入下膏泥岩段时具有钻时升高、岩屑量增加等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准确卡取膏盐岩段的顶底深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岩石力学方法,建立渤海湾盆地新近系馆陶组砂岩储层出砂流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地层压力以及温度对储层出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加,出砂临界压力逐渐增加,根据现场实际地层压力,优化出了生产压差控制在4MPa以下;另外对比现场开发数据可得,当地层温度保持在50-65℃条件下,出砂临界压差介于0.8~1.1MPa,能够实现满足产量要求的基础上出砂量较少。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最终得出最优生产参数。在河北辛集地热田现场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工程实践中已有的地热井出砂经验预测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储层通常以较为复杂的地层组合形式出现,储层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储层预测难度大。通过对井楼-毕店地区的岩石物理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该地区含油砂岩、含水砂岩、干层砂岩、泥岩的波阻抗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岩性结构与流体的不同,分类建立波阻抗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明确了砂岩厚度、岩层数目、岩层排列方式、物性与流体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将能够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储层及流体的综合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8.
胡挺  潘秀萍 《内江科技》2011,32(9):97-98
在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区域沉积相划分、油藏描述等研究过程中,通常都要通过对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分析,进行地层岩性分析,划分储集层,利用砂岩层厚度作地层砂体展布图,了解地层总体发育情况,进而辅助沉积相的划分及区块油藏描述,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沉积地层砂岩划分及统计的基础之上。本文为油田利用测井资料划分储集层及研究沉积相的分布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能够为资料的前期处理节约大量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依据行业标准SY/T63851999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方法,选用CMS-300岩心自动分析仪模拟地层上覆压力的变化过程,研究地层上覆压力对储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在上覆压力下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与岩性以及胶结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岩石孔隙度、渗透率逐渐减小,且在低压段变化较为明显,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时秀朋  杨国杰  王宁  张燕 《内江科技》2015,(2):68-69,78
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向西北逐层超覆尖灭,形成了砂体上倾尖灭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地层超剥关系复杂,且沙湾组底部紧邻高速层,受其强反射屏蔽作用,难以精确刻画砂体尖灭点。在分析储层岩性组合特征、储震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子波分解重构提频处理技术与理论经验公式外推法相结合,精细刻画了沙一段1砂组尖灭线,实现了储层的合理外推,落实了该目的层的含油面积及石油地质储量。同时,也证实了该储层超剥线精细描述方法的有效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