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实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以“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为视角,通过思政课教学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意义重大。现阶段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转型中政治理性弱化;二是多重文化样态叠加冲击;三是理论世界和生活世界疏离。基于此,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既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教学方法的澄明,也实现从“理论彻底”到“掌握群众”的飞跃。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策略建构上,立破并举,以建设性加强思想引领,以批判性纠正思辨缺席;在方法上,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全面革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主体性缺乏,体育实践教学方面则存在着情感不共鸣的问题。高校体育课程可以通过运动实践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有机融合,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嬗变,在此过程中也可将体育蕴含的价值理念濡化成自我构建的“意义世界”产物。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体育课程思政课堂可以采用多样设计、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情景设置等多种具有具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构建出提质增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推进路径,回归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成了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及时且有必要,“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模式是对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价值遵循。围绕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已进入“大思政课”整体实践新格局。“大思政课”必须立足整个时代主线,从国家维度、民族维度、社会维度构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实出发点,构建与问题共思、与思想共进、与实践共行的大思政体系。因此,“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必须紧扣立德树人,从时代问题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时代方位,从思想引领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想方位,从立足现实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生活方位。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根据课程思政理念在不同时间节点的研究深度及其在高校的实践广度,其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基于学科德育经验的课程思政理念探索阶段(2005-2013)、课程思政从理论构想走向试点推进阶段(2014-2019)、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全面推广阶段(2020-)三个阶段,遵循着从“专员育人”到“全员育人”、从“阶段育人”到“全过程育人”、从“单向育人”到“全方位育人”的演化逻辑,最终指向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当前,要继续推动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向纵深发展,一要发挥政策作用,助力育人实践;二要完善体制机制,做好育人保障;三要明确主体责任,提升育人能力;四要挖掘思政资源,筑牢育人阵地。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抽象、公式繁多、难以理解的特点,剖析了“数字信号处理”难以进行课程思政的原因。从目标与定位、特色与亮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思路。从爱国主义、创新能力、价值观、科学素养等方面探索了将课程思政引入到“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实践。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一门课、两种教育”的目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是基于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而构建的虚实世界深度融合的外部环境,旨在满足“Z世代”追求数字生活的体验,引领思政课教学范式更新,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由原理层、核心层、交互层、应用层组成,从打造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AI数字人,构建元宇宙思政课“教”“学”体系,创作基于思政元素的数字教学载体,建设超越自然地理或历史的虚拟学习空间,营造向学习范式转型的“大思政课”教学生态环境等方面搭建理论框架。展望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未来,应进一步破除已有认识盲点,聚焦从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数字文明体系建设、价值重估与秩序重建、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合理性等进行阐述和论证,实现思政课教学系统的认知和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运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还应着力从教学目标、理论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组建思政教学团队,加强团队自身思政理论学习;挖掘新媒体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和专业实践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合理设计课程思政考核内容及比重。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展开,有必要置于教学论视域进行考察。“大思政课”的教学内涵包含了校社结合的教学场域,综合的教学视野,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大思政课”的建构逻辑是指既在学校课堂上开展理论教学,也在社会生活中开展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之间既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又主次有别、先后有序。理论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始终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实践教学却处于薄弱的环节。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改革联动、教学技术赋能、教学体制机制创新等具体举措改变实践教学的滞后状态,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肩前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及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研究“何为一体化”“为何一体化”“如何一体化”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基础上,以泉州市“1+1+N”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为例,从课程目标整体化、教学内容差异化、教育过程渐进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贯通化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进一步深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借助文献分析法,实践教学的理论意蕴充分融入统一性和多样性,对于课堂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把握实践教学统一性的内在逻辑,毫不动摇地落实统一性要求,是高校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高校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也是高校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尊重课堂实践教学多样性的创新选择,采取多样性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落实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思政课从统一性到多样性,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人才保障,也对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思政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从课程理念到教育政策,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工作迫在眉睫。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回归,是一种面向全体的课程观。高职院校需要在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思政愿景,从国家、社会、职业、世界四个关系向度设置目标层面的核心素养,回答“课程思政应该是什么样”问题,从教学过程层面采用浸润式的情境教学、问题式的对话教学、比较式的反思教学等方法范式,解决“怎么样实施课程思政”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质量变革、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之需,是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构,体现了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观。文章从“教育本质、价值、实践”三重维度分析“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生成逻辑和实践逻辑,厘清“课程思政”的理论科学性、价值多元性及现实针对性,并从实践基础、实践要求、实践保障三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践遵循。高校思政课教学亟需与时俱进,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实践依据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的鲜明底色紧密贴合,与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目标相契合,与高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通。从实践价值看,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了解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程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从实践进路看,亟需守正创新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主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手段优势,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围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问题域在逐步发生转向,越来越关注其实际效果。作为一种尝试解决困惑的努力,哲学家冯契的“两化”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可据此划分出课程思政的三重境界,即从“主知守成”“转识成智”到“修身成仁”,进而从转变课程观、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课程智慧与教学道德性等方面提供课程思政境界提升的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思想指引和宝贵教育素材。如何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以培育忠诚铸魂人才为核心的公安院校,思政课不仅要讲好、讲透、讲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内涵,还要积极探索从理论到实践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和贯穿到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及育人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培育四个“铁一般”公安队伍的未来有生力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主义盛行的当下,以人文精神培养为导向的金融史课程及其思政教学对于回归金融学科传统研究范式、纠偏金融人才培养重“术”轻“道”之倾向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依托金融史课程,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此打造以“金融—世界—人”关系为内核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探索从专业教学入脑到思政教学入心、从低阶思维培养到高阶思维形成,并最终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目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的教学原理等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从运用微课突破思政课教学重难点的可行性、实践性、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实践验证微课在赋能思政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价值引领作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理论与现实课题。我们要在正确认识新征程思政课教学价值引领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时代内涵,坚持政治方向引领、思想观念引领、道德品格引领、健康情感引领和理想信念引领,引导学生实现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到“价值认同与价值构建”再到“价值实践与价值行为”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一种崭新的思政课教学形态,善用“大思政课”要正确理解站位高远与视野宽广、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教材系统性与教学针对性、教学方法守正与创新等多重关系,真正把思政课的场域有效扩展至社会大舞台。这为思政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聚集育人合力,助力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