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认为归属感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它是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但大学生的归属感有其特定的含义.当前,应当从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着手,重视大学生归属感的培养;从学生与学校的互动关系出发,从营造氛围、班级建设、文化构建等方面,促进当前大学生归属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是指大学生能够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所在大学的一员,对自己所在大学表现出认同、喜欢、依恋,愿意在该学校学习、生活,并希望自己能被学校及老师同学接纳的一种心理感受。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会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知名度及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和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就应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48所高校、共计59372名大学生进行了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不产生直接影响;院校声誉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和谐校园;加大校园支持力度,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培养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燕红 《文教资料》2010,(1):169-170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从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特点中找到好的抓手.开展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归属感的班集体建设可以有效地发挥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哇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李维  史秋衡 《教育科学》2021,37(4):82-89
探索学校归属感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专业准备的程度.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以及专业承诺量表对31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否考虑专业承诺,学校归属感对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均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正向的;在学校归属感影响师范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过程中,专业承诺能够充当部分中介作用.针对此,学校应重视帮助师范专业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工作的价值,在课程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发挥空间,构建短期与长期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来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以及专业承诺水平,进而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校园归属感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对大学自身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A学院在校大学生在总体上有相对强的校园归属感和校园责任感,大部分学生能够把自己看成学校的一员,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责任.但校园归属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校园满意度不高影响着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因此应加大校园软硬件设施特别是校园人文关怀建设的力度,来增强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能引导学生形成对学校的向心力,在学校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从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精神归属感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和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让学生在一个认同的、有归属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各种因素进行探究,以便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困惑。环境、成长、规范、关系和情感因素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程度较大,是组成学校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历等会影响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强度。一般来讲女生的学校归属感比男生的要强。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都会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因此,学校要开展一些针对性活动,教师要多关怀和帮助学生,多利用网络途径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从而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9.
远程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方法探讨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影响高校远程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不利因素与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远程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方法:加强网上虚拟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实体的支持服务、发挥师生交互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调动远程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随后,以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育学生为例,进行对比测验,并对测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了上述方法对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依恋、寄托与卷入,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和精神归属感.高校自考管理部门应围绕这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对371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中医院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医院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呈中等水平,在学校归属感总分和情感—精神归属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身份归属感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校归属感总分及各维度均与学校环境、师资教学和学生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这三个因素对学校归属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学校环境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法,对随机抽取的330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对培养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回归集体——浅论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高校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沿着大学新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整个进程,深入探讨培养集体归属感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并从教育,感化,实践三方面提出建立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意见,以求解决大学生缺失归属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华章》2011,(24)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倾注情感关怀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基础,保持课堂亲和力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法宝,注重课堂激励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助推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杠杆.  相似文献   

15.
归属感是人重要的心理需要。宿舍是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住宿和学习体验对学校归属感具有重要影响。混合住宿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在国外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对于国内高校而言,仅有少数高校引进这一模式,具体实施效果尚待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S大学混合住宿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总体而言,该校本科生学校归属感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住宿学院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优于非住宿学院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校归属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反映,积极的学校归属感将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学校生活。在学校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提高学校归属感的水平,有些因素则会阻碍学校归属感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的多校区办学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并力推动下形成的,这种办学模式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塑造过程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学习投入既可以预测大学生学习效果,也能有效评估高校教学质量。以35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了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学习投入以及生命史策略三个方面。结果发现,大学生归属感与学习投入、生命史策略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生命史策略在学校归属感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高校应通过提升办学质量来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背景与认知风格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鼓励措施,提升其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中,关于人类情感的研究将情感类型不断细化。学校作为普通人成长的必经环境,进入青年后,学生个人意识开始塑造定性,对于学校的情感也呈现多样化。其中归属感是较为全面和积极的学校情感体现。关注并强化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大学辅导员的基本工作之一。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教育成为了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新方向,旨在促进本科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形成。论文选取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与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当前本科生与大专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客观要求、亲合动机和时代氛围是大学生小群体存在的原因;大学生中存有正式、地缘、志缘和异性朋友四种小群体;小群体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并作为社会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学校归属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反映,积极的学校归属感将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学校生活.在学校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提高学校归属感的水平,有些因素则会阻碍学校归属感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的多校区办学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并力推动下形成的,这种办学模式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塑造过程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