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终端的普及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设置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转发抽奖"是社交媒体中传播主体经常采用的方式,传播者将议题和奖品绑定,要求受众转发信息即达成中奖条件从而加强和扩大传播效果。本文就社交媒体中"转发抽奖"所产生的议程设置效果进行探究,并进一步论述社交平台环境中议程设置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柳家雪 《声屏世界》2022,(1):9-10,117
不同于大众传媒时代,社交媒体情景下文化交流更加便捷且多样.李子柒是国际社交媒体平台You Tube上粉丝人数与影响力最大的中国视频发布者,她在跨文化传播中为中华文化输出所作的贡献毋庸置疑.文章以李子柒作为案例,据其在You Tube上的文化生产活动,分析得出国际社交媒体中的跨文化传播呈现出交流与冲突并存得特点,提出以情...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的崛起和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微博是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络技术的结合体,具有平台开放性、内容简洁性和准入门槛低的特点,在信息获取、人际交往、自我表达和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等方面赋予公众无限可能性。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舆论场里,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身份被模糊化,网络状传播模式使事件从潜伏到爆发只需要5至6天,蔓延平均1.6天①。  相似文献   

4.
赵颖颖 《东南传播》2018,(6):121-124
从播客、闪客到创客,互联网上总是热点不断."晒客"便是其中之一,发端于互联网络,兴盛于社交媒体,"晒客"已成为一股潮流,席卷全球.微信是当下最普及的社交媒体,朋友圈基于相册的设计又适合晒图与分享生活,因而成为"晒客"重要的活动平台.那么对大学生"晒客"群体来说,我们在微信平台上的"晒客"行为有何特征?它与我们的现实人际交流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社会化媒体的创新,促进了社会化媒体的多样化发展。从简单的即时通信工具到成为集视频、朋友圈、游戏、公众号平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微信,日益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建立,使用户从以往的"被迫"接受信息到"被推送"自主选择信息;从过去的消息阅读者"变身"为消息的发布者。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消息流通"的场所,而且是一个"阅我所爱"、可找到同趣向阅友的互动网络平台。这种转变是立足于新媒体信息传播基础之上的技术与思维创新,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新型社会化媒体成功的深层原因,对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媒体引发了传媒业格局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cial Media"是近两年来的一个新概念,被翻译成"社会化媒体"或"社交媒体".社会化媒体是一种提供给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包括论坛、博客、IM、视频分享网站、维基、SNS等,而这些媒体上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2020年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排行榜上的86家智库为研究对象,从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发布、用户交互3个层面分析国际知名智库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平台建设方面,美国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知名智库开通了极具异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方面,从发布时间来看,不同智库在不同社交媒体中的发文频次参差不齐;从发布媒介来看,大部分智库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发布信息;从议题设置来看,智库重点关注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和国内的重要问题。用户交互方面,不同社交媒体的用户交互存在差异性。建议我国新型智库构建以官网为核心的辐射状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养专职管理智库社交媒体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围绕全球热点与国内重要议题发布高质量信息,建立推动其运用国外社交媒体的保障与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8.
巴宁  马纯锋 《传媒》2018,(3):50-52
"圈子"是人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社交媒体中人际关系格局的现实依托.社交媒体中的"圈子"以社交媒体为平台依托,使拥有共同价值诉求和情感认同的人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交群体.不同于现实人际关系格局中的"圈子",社交媒体中的"圈子"属于非正式的组织形式,平台流动性决定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具有临时性和相对闭合性.客观审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圈子"的逻辑生成与运行模式,而且有助于人们快速建构起强关系与弱关系环环相扣的虚拟社交网络.基于此,笔者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入手对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社交媒体"圈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珂歆 《新闻实践》2014,(10):46-49
核心阅读:移动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源这一专有名词变得越来越大众化。社交媒体给所有人搭建了一个平等、公开、透明的平台,所有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发布信息和消费信息,传统媒体也包括在内。这就意味着,原来的信息源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源的变化导致新闻传播模式的变化,信息源不再像原来那样在第一时间选择让媒体发布信息,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媒体的角色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者,未来会更多地成为信息的解读者。  相似文献   

10.
新型的移动端电子商务形态——"手机微店",其营销模式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卖家开店不需要任何费用,只要将店铺信息一键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来促成交易即可。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交媒体都适合作为发布营销信息的平台,"哈爸大V店"的成功证明汇集"弱联系"的社交媒体平台才适合。此外,还需要将"弱联系"加以稳固才能使其产生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文泓 《档案学研究》2019,33(2):104-110
充分诠释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特质有助于形成更加成熟可行的社交媒体信息档案化管理方案,亦可推进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数字转型。本文以理论构建的方法从社交媒体档案库的形成基础、档案特性、新特征三个层面逐级推导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档案库的内涵及特点。本文论证了社交媒体平台可被视作档案库这一提法,并提出形成的社交媒体档案库是基于社交媒体活跃的信息活动构建的信息资源库,因其具有档案价值和日益普遍的档案化管理行为而实现档案库的建构,这个档案库亦从时空、主体、关联性以及价值等方面呈现新特征,由此成为档案管理数字转型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周芳 《传媒》2021,(22):59-61
传统广播与社交的关系演进中,在凸显时间即时性与仪式感的"内嵌"关系上,广播内容可以实现社交元素的嵌入,如传统点歌交友、话题互动、婚恋相亲等.到了"外嵌"关系上,广播与社交媒体进行连接,强调空间上的覆盖与可得.未来,广播与社交将继续深度"互嵌",并通过跨媒介联动带来声音社交的更多可能.此外,在广播发展过程中,积极拥抱互联网社交思维和新媒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广播需以社交为"切口",从内容嵌入到渠道嵌入再到日常生活场景嵌入,搭建具有聚合力和强大传播力的社交平台,不断夯实自身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平台助力全民阅读推广是近年来阅读推广的新样态。文章以抖音短视频媒体平台打造的“春天开阅季”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为观察对象,分析社交媒体平台助力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在逻辑。数据显示,短视频媒体平台的网络连接性、视频可见性以及社交情感化的媒介特征,提升了受众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参与度。文章提出社交媒体平台应注重连接性、增加创新性、完善保障策略的建议,以提升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整体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企业自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从企业官网到企业微博、微信,不少企业已开发展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企业自媒体的专业性和自身条件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着眼于企业自媒体的首个整合运营平台——南都全媒体"发现@WE"应时而生。这是南方都市报系在顺应移动互联网和媒体社交化转型的危机和挑战中找到的新机遇。"发现@WE平台"是什么?"发现@WE平台"是引领移动社交网络与媒介融合发展潮流的企业自媒体整合运营服务平台,它以更权威的学术评价、更立体的媒介推广、更前沿的专业培训、更高  相似文献   

15.
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创新和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是一种破界的逻辑,而本文提出,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架构和文化倾向,围绕李子柒出海而形成的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超文化回声室,是一种重新勘界的逻辑。在这个逻辑转换中,社交媒体平台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生产着特定的内容,包括文本和关系。因此,李子柒现象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的以下平台化特征:流量中心主义是经济基础;在此前提下,社交媒体平台致力于孵化更加去语境化和个体化的内容以及参与者的紧密互动,打造具有优质的观赏性、适度的时长,以及丰富的情感动员能力的产品。未来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需要超越工具主义思维,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生产性;需要超越单线进化论,思考从破除旧的文化界限到重建新的文化界限的辨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促使组织和企业调整其营销政策,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品牌营销活动。同时社交媒体给人们创造了意见表达的机会,个人在传播中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种媒介赋权使得组织在信息传播中逐渐失去控制权,非常容易受到网络负面宣传的困扰并危及品牌形象。本文从消费者、员工和组织自身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交媒体对品牌形象的威胁。研究发现不同的来源,产生威胁的方式也不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组织要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保持与消费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深入研究不同社交平台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社交媒体战略布局;要重视对员工的训练,制定合理的社交媒体政策;要加强社交媒体团队建设,及时发现网络上发表消极意见的消费者,与之建立联系进行沟通;要勇于承担责任并采取挽救措施,通过适当的引导消除威胁隐患。  相似文献   

18.
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视频传播活动日益兴盛。目前,国内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第三方社交平台和用户等多方交互合作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基于平台优势采取的差异化竞争运营模式。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具备如下优势:参与式社交传播触动受众的兴奋点,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高度契合,消费者即生产者,"口碑+内容"的组合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海报、预告片、电视广告,一直以来被视为传统电影营销的“三驾马车”。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将目光投向人人网、QQ空间、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并试水即时交流意味更浓的“弹幕电影”,借助其超高的人气与超强的影响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营销热潮。2014年暑期档的国产电影,包括《分手大师》、《小时代3》等,之所以能够成为票房赢家,与其借力社交媒体的营销活动不无关系。实践表明,从电影拍摄阶段热点话题的炒作,到官方平台上权威信息的发布,再到社交平台上观影感受的实时分享,社交媒体正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介入电影营销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为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首先界定了档案馆形象的内涵,介绍了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了社交媒体的特征与档案馆社交媒体建设的现状;最后从档案馆形象定位、档案馆形象的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公众互动和参与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