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旭 《收藏界》2013,(10):77-77
在花钱的百花园中,有一种不但以厌胜钱的面目出现于集藏者视线中,也以另外一种身份存在,即赌场中的筹码币。笔者多年搜求,仅获二品。背均"一二三四"。面文略不同,其一(图1)为中华民国背"一二三四",直径21毫米,重3.4克,黄铜质。  相似文献   

2.
周文昭 《收藏》2012,(2):106-107
花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民俗钱等,为非流通货币。自秦汉以来铸行不衰,用以迎祥纳瑞、驱凶辟邪、平安祈福、观赏把玩。根据花钱的文意和图案,以及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各种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纪念品。  相似文献   

3.
程思明 《收藏》2013,(2):10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4.
顾欣 《收藏》2006,(4):103-103
花钱门类洋洋大观,绚丽多彩,寓意深广。作为一个载体,它所赋予有关于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不少深刻的寓意令人玩味无穷。面文为“鼎甲蝉联”、背文有“连科”与鼎霹(jiǎ)图案的吉语大花钱即是其中之翘楚。  相似文献   

5.
几枚古银币     
董大勇 《收藏界》2011,(8):63-63
我国古钱中金银币数量很小,其中大部分是有特殊用途的,如开炉钱、厌胜钱、宫钱、官方庆典钱、镇库钱、寺院供养钱等,在流通钱币中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程思明 《收藏》2013,(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7.
马良 《收藏界》2011,(8):72-72
驺虞即传说中的古代仁兽,在王道化行、四海升平的时代出现(见于《诗·召南》篇)。 峙与相通,有预备储备之义。《诗·周颂·臣工》中""乃钱的简化。二词连在一起,可解释为千载盛世在王道的统治下,百姓们准备好了农具,勤力耕作的意思。因此“驺虞峙钱”是一种带有十分吉祥性质的吉语厌胜钱。  相似文献   

8.
黄正明 《收藏界》2012,(1):64-65
此品“奇”,就奇在对钱文有三种读法,除上、下、右、左对读“赵宝重兴”外,还可以从左、上、右、下读“兴赵重宝”和上、左、右、下读“赵兴重宝”,它既不是行用钱币,又非厌胜钱,而且许多泉谱都失载,也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9.
邹桂山 《收藏界》2011,(7):78-79
我国古代金银钱币,就至今出土和被发现的情况来看,其品种、类别、数量较多。在钱币面文方面,有历代的年号钱、厌胜钱、吉语钱、花钱;在币值方面,有小平钱、折二、折三至折十各种不同形态的大小钱。金银币的材质当然都是以金银为主,但这些金银币的金银含量却各有不同,也较为复杂。下面就金银币材质含  相似文献   

10.
张泉林 《收藏》2009,(11):120-121
笔者藏有一枚永通万国厌胜钱,铜色青白,直径48毫米。此系老生坑传世品,上仍留有红斑绿锈,包浆熟旧,温润自然。其形制硕大,且精整规范。钱文书体为玉箸篆,章法合理,疏密有致,惜字口稍有漫漶。钱背穿上似为“必定如意”图案,穿下为一卷曲蜿蜒蛇纹,神态灵动悠然(见图)。  相似文献   

11.
董良义 《收藏》2021,(3):132-133
钱局铸制新钱时,为了省工省时,对原来的旧钱楔加工改造,再用来铸制新钱,一般是仓促而为,权宜之计,所铸之钱还带有旧钱的痕迹,叫做改模钱。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廷在山西大同设立大同钱局,铸造顺治通宝钱,背右铸“同”字记局(图1)。  相似文献   

12.
周小丽 《收藏》2020,(4):77-77
每逢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时候,端午被人们认为是毒日恶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一定要用各种方法驱除五毒之害。这些风俗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才有了采药、沐兰汤、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插艾蒿、饮蒲酒、制凉茶等各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除此之外,古人还会佩戴各种特殊不同的花钱,以期达到祛除五毒祈求平安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蒋将 《收藏》2011,(7):106-106
南明永历通宝背12字"敕文"钱,清·翁树培《古泉汇考》列为"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释为永历帝诏示朝廷各级大臣将领留在两粤(即广东、广西)辅佐大明之意。此说为历来泉家附和沿用颇多,实则应为当时占据各地的南明朝文武官员在不同时间、地区、环境下,为维持自身的经济、军饷等而铸造的产物。其中永历通宝背“留”“辅”字钱就是永历朝大学士瞿式耜留守桂林时所铸。  相似文献   

14.
寇尚民 《收藏》2012,(15):68-70
清末民初,镍币是作为主币的辅币存在,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这一时期流通的镍币的发行背景、产地及铸造量等情况有所了解,现作如下介绍。大德国宝镍币(图1)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垂涎在华利益,相继侵入中国。该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悍然派军舰侵占胶州湾。清政府迫于压力,被迫租地、赔款、开放矿山开采权等,并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从此胶东半岛成为德国殖民地。宣统元年(1909年),设于上海的德华银行总部授权青岛分行(图2)发行壹角、伍分两种镍币。据悉,其铸造数量各为67万枚。这是当时在中国流通最早的镍币,同时也见证了德国侵华的一段史实。两种镍币直径分别为21.5毫米和19毫米,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大德国宝",币上方为"青岛"地  相似文献   

15.
宋康年 《收藏》2021,(3):138-139
花钱虽不是流通货币,但却属古钱币收藏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其中有一种吉语钱,代表了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富有极为深邃的文化内涵,值得去研究和收藏,故自古以来一直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  相似文献   

16.
栖迟 《体育博览》2010,(9):58-61
那个既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又自我得一塌糊涂的“坏小孩”约翰·麦肯罗正在老去,他曾以网球天才打造出一个华丽的“麦肯罗王朝”,也以浑然天成的个性上演着一场经久不衰的娱乐秀——“约翰就是约翰”,没有人比他更天真烂漫,更自由恣肆。  相似文献   

17.
王泰初 《收藏》2013,(1):101-101
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宋钱以北宋钱为主,大多数窖藏中还夹杂有少量南宋的“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隆兴元宝”以及金代的“正隆元宝”等钱。这一情况与北宋末南宋初金人入侵有关,这些钱币是人们为躲避战争,仓皇逃亡时所埋藏。当时关中沦陷较中原晚,这些钱币的时间下限在南宋初期的“隆兴”年间。1991年3月2 8日宝鸡市人民街邮电营业所盖楼施工时,离地表4米深的地下出土了“建炎重宝”和“钱树”及坩埚、铸钱残渣等遗物。  相似文献   

18.
王舒乙 《收藏》2013,(1):100-101
2011年,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发现了数千斤古钱窖藏,时代跨度上迄唐代下至南宋初年。笔者从中挑选出1枚“靖康元宝”篆书折二钱(见图),直径30.1毫米,厚1.3毫米,通体绿锈,字口清晰,保存完整。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重用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六贼”,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于是各地大小义军揭竿而起,对抗朝廷,大宋江山日趋衰落。宣...  相似文献   

19.
游来柱 《收藏》2008,(2):118-119
2007年上半年,我陆续收集到几枚北宋小平铜钱。经初步研究,对于其版别的归属问题,有了一些新的看法,现提出来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