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何竞平 《东南传播》2021,(10):101-103
积极传播优秀地域文化,能为坚定文化自信发挥重要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地域文化,可采取如下创新传播策略:在思路创新方面,传播主体应更多元与广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地域文化传播矩阵.在内容创新方面,地域文化传播内容应更贴近受众特点与需求,更具针对性.在媒体创新方面,应根据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进行媒体选择,并充分利用媒体发展红利,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种种传播特性为受众参与媒介传播提供了可能性,传统的电视媒体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显现出种种劣势,使得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着诸多困境。为守住自己的阵地,并争取继续发展的空间,电视媒体要做的就是发挥权威和专业优势,用足声面资源,同时借新媒体平台和内容,创新舆论引导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既有受众的过分流失,进而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传播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钊 《出版科学》2015,23(2):34-37
融媒体文化的出现,重构着传媒业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呈现贴近受众、微传播、用户生产内容、碎片化、平台化等发展趋势.编辑在融媒体传播视域下,应建立跨媒体、以受众为本和出版人的传播意识,深入挖掘新媒体大数据,实现媒体融合的划时代传播.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传播格局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链接,多种开放式信道吸引受众参与媒体节目制作,媒体正在与受众联手实现媒体品牌的塑造、创新和运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与受众的角色开始出现了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受众与主流媒体合作,借助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参与大众新闻传播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一大特色.通过历史分析的角度,总结了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点缀”、“收编”和“共谋”,并指出吸引受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发展空间在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闻报道内容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春梅 《传媒》2018,(7):90-91
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受媒介性质所限,存在诸多缺陷.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为音乐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受众反馈、受众参与变得更加简单,这也提升了音乐传播的效果.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建立以受众为导向的音乐传播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事件不断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受众的能动性不断增强,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多种方式参与到新媒体事件的传播中,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媒体事件的传播过程,可以说是受众不断实现自身在事件传播中参与性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事件受众参与的内涵、参与度、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以引导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媒体更加重视受众参与的实现,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媒体日新月异,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自媒体,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已无法满足受众的文化和信息需求,"广播+"、"电视+"等新型传播手段更加吸引受众.基于此,地市级广电媒体应当牢牢把握这个机会,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尽快融合,从而促进地市级台在融媒体环境下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申遗时代湘西土司文化传播中存在传播方式单一、传播内容深奥、受众范围狭小、传播体系不健全、反馈机制欠缺等问题。当下,新媒体的介入使湘西土司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更广、呈现方式更丰富、交互机制更健全。通过对"永顺老司城"相关媒体的统计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后申遗时代构湘西土司文化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媒体传播体系、精心挖掘土司文化内涵、实现土司文化传播的话语转换、打造一批知名的土司文化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传播构想,以提升土司文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媒体传播的本质是文化传播。本文从新媒体的角度对中国的流行音乐传播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对音乐文化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过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崛起,多种文化与价值观融入,多元利益产生,推动公民社会成长,报纸的传播对象已经不是仅能倾听的受众,而是具有主观选择性和参与积极性的新型受众。本调查2012年7月1日至3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四个城市,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受众接触“全国两会”新闻的媒体接受习惯与动机以及媒体报道对受众的影响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调查结论、提出建议,服务两会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发展迅速而复杂,它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这种冲击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受众所在的媒体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受众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新媒体深刻的影响,受众可以参与到民主政治中,大众对于危机传播的应对能力得到增强,其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受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增加新媒体对于民主化的发展进程,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媒体行业的飞快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被广泛普及应用,新媒体逐渐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主流渠道,导致媒体传统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模式亟需创新与升级,对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新闻编辑要不断增...  相似文献   

16.
汪彩艳 《今传媒》2014,(3):15-16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和约书亚·格林(Joshua Green)提出了扩散性媒体(Spread Media)的概念,另译作传播性媒体。他们认为,受众可以在虚拟网络空间里创造特定的价值和意义。普通大众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这种扩散性增强自己传播信息的能力(spreadability)[1]。本文认为,这种新媒体使得受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信息的发布、生产以及随后的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受角色双方处于不断的身份转换之中。社交媒体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扩散性媒体。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我国受众主体在接受媒体信息时选择性与差异性非常狭隘,总体来说总是被动的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进入了当今的新媒体时代,我国受众主体意识已经得到复苏,心理需求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当下网络媒体的普及,受众主体逐渐参与到媒体传播中,找到了自己的主动地位,受众主体的选择变得更加个性化,也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由于传播渠道、手段以及受众参与方式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个性。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也一改原来口头传播为主的方式,通过图像,视频和其他媒体的推波助澜,向网络传播的方向发展。与人类历史上原来的传播改革相比较,"新媒体"的崛起,不是单项的"替代",而是更为彻底、更为全面的传播方式的"合并"。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和约书亚&#183;格林(Joshua Green)提出了扩散性媒体(Spread Media)的概念,另译作传播性媒体。他们认为,受众可以在虚拟网络空间里创造特定的价值和意义。普通大众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这种扩散性增强自己传播信息的能力(spreadability)[1]。本文认为,这种新媒体使得受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信息的发布、生产以及随后的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受角色双方处于不断的身份转换之中。社交媒体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扩散性媒体。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过程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受众并不真的消费信息,媒体也不真的生产信息,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信息快速消费甚至浪费的默契。受众接收海量信息的刺激得到满足,新媒体获得足够的流量与点击,彼此双赢却忽视了传播在信息记忆和文化传承层面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