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可以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根据其内在联系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助力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文章分析了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先对主题式教学进行介绍,从三个角度阐述此种教学模式的价值。而后通过整合教材、小组合作、设计问题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主题式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此推动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单元大概念的形成,应立足于“主题”和“路径”的有机整合。大概念中的“主题”是对单元“人文主题”的进一步抽象化;“路径”则是对文体特征和文体间差异性表达的追根溯源。运用单元大概念组织单元教学活动时,须先界定各文本的特征,再依照特征进行归类。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单元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性教学,须注重学情,渐次推进。  相似文献   

3.
主题学习,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又是一种跨界性的学习.为推动学生的主题学习,教师需要站在数学学科“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高屋建瓴的指导.文章以“大概念”为指导,提出确定真实性的主题,设计结构性的任务,推进综合性的评价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4.
“数与运算”主题教学的重点包括让学生感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感悟运算的一致性等。“分数与整数相乘”是这一主题的重要内容,包含乘法的意义、算理一致性和分数特殊性三个方面的大概念。文章根据上述分析的主题大概念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教学进行了流程探究,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的视角出发试图厘清“大概念”“概念性理解”“任务群教学”“大单元教学”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如何从学生立场出发设计与实施“任务群教学”“大单元教学”。其基本观点是:“任务群”“跨学科”“项目式”“大单元”“大概念”“概念性理解”的教学设计及其教学,不是不可为,而是要从实际出发思考如何为,万不可瞎作为,乱作为。关键是要基于“大概念”“概念性理解”设计教学目标确定,让其成为学习行动指南以及评价反馈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要让目标成为联系学习者和老师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单位,围绕历史学科大概念建构起学习过程的有机框架,彰显宏观历史视野。对教材中时段相对长且涉及具体史事较多的单元,如果缺乏整体把握,学生难以形成大历史观。大概念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淬取出单元大概念,引领“教”“学”“评”过程,促进学生学会从散见于单元内的微观史事中获得宏观历史视野。大概念应要贯穿于单元课时内容的解读与重组、单元学习任务的创设与解决、单元教学实践的评估与完善,从而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从学科大概念出发,对“溶液”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构基于大概念理解的单元教学模式,提炼了“溶液”的单元大概念,确定了单元教学主题、教学和评价目标;通过分析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围绕单元大概念,进行了单元学习活动的规划,并针对单元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凸显学科概念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方法、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数学大概念包括数学核心概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重要的数学技能,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数学观念。本文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一章为例,通过对课标、主题、整章、单元学习内容的分析,提出从数学核心概念及其蕴含的数学本质中提取大概念,从研究方法、思维方法中提取大概念,从学生学习观念和所提问题中提取大概念,并对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大单元教学是当前一线教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式,而学科主题大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锚点。以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内容为对象,据内容框架情况,抽提出“同类物质有通性,价态转化有规律”这一主题大概念。以问题、情境、活动为线索进行教学框架设计,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后测成绩,实证该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胡荔珍 《教师》2023,(34):45-47
文章对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分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特征,并指出其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整体结构、生成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文章基于具体教学案例从凝练目标、优化方法、完善练习三个层面出发提出几点推动“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几何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设历史情境”和“明确学习任务”等课程实施建议,它们共同将历史教学指向了“整合”。基于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以大单元教学作为初中历史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模式,已成为历史教师的必要选择。在明确大单元的概念、基本形式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中提出要开展大概念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阶段每一个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初中历史教师也不例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大概念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搭建历史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基于此,文章对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概念”是对化学概念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统摄性、迁移性与抽象性等特点.围绕“大概念”的要求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套更为完整、高效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大概念”这一思想认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核心素养得以改善.文章据此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三新”改革背景下,落实学科课程标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大概念,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十分迫切和有必要的.本文以人教A版“任意角”教学设计为例,落实学科大概念,开展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陈秋杭 《教师》2023,(6):21-23
开展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近年来,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加。文章作者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作者运用案例分析法,围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深入研究了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物理教育引入“大概念”理念的初衷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整体观”.实践中,“大单元”被大量作为大概念教学的载体与媒介.需要避免的误区是,不能以大单元作为大概念内容确定的依据.大概念内容的确定需要基于科学(学科)的整体思考.这种确定依据需要是明确的,还需要有深厚的历史哲学思考与论证.大概念引入物理教学带来的启示包括:持续避免在教学方法与思想上“单打一”,不断追求物理教育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促进物理教育学术知识与研究方法论的进一步综合.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标志着基于大概念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改革的重要引擎。数学学科大概念的本质在于“相互关联”的知识结构、“严谨有序”的思想方法、“学有所成”的迁移价值,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教师进行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时要研读课标,从单元主题和内容等方面提炼大概念;分析教材,联系核心素养目标,确定核心概念;关联概念,明晰概念之间的层次,促进概念迁移性理解。与传统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相比,基于大概念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深化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强化知识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刘慧玲 《考试周刊》2024,(11):119-124
“大概念”理论的提出,不仅改变了现有模式下的教学思路,还对其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大单元教学是以“大概念”为核心,形成若干相互关联的主题和项目的单元式学习体系,对初中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及学科概念的理解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和困惑,这也对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活动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文章基于对“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等理论层面的理解,分别从教学关系、设计逻辑、实施策略等方面出发,就其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积极运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家相关部门颁布20门普通高中课程大纲,第一次采用“大概念”来统一所有科目的教学,并以“大纲”为中心,推动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大概念在单元的中央,它是单位的“锚点”。课程目标确立、核心任务设置、资源选择、实施过程、评估实施等都要以大概念为中心,课程框架与核心任务都应该依据大概念设计。尤其是对统编版的语文教材来说,其教学大纲强调了单元的构思,而对大概念的认识和应用,也把握住了单元的基础架构和主线,抽取了内部的原理和主题,从而构成了一个专业的概念,也就是懂得何时、何地、为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来处理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大概念的引导下,与单元的主题相联系,完成整个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20.
“共轭”是高中数学教材中不太清晰的概念,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对“共轭”究竟是什么感到好奇.文章以“共轭”大概念为主题设计数学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共轭”,还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发现、合作交流等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