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整体转型。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范式的全面崩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的西方经历及个人素质,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现实契机、时代条件、理论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党的第二代核心领导人 ,邓小平非常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一方面 ,他从理论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道路等问题 ;另一方面 ,他又立足二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通过支持和倡导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力理论、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重大举措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邓小平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立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造的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理论,它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只能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在五四运动后开启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后,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一批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愈显深重的现实契机。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参与创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并且继毛泽东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疏理与分析。第二大部分是重点部分,主要从时代背景、阶级和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理论或舆论基础、实践基础、直接原因、思想文化基础等七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能够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重要性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增强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能力及其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从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与实践的指导并非机械的,它是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同中国革命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实践以及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行动指南,而且使中国丰富的经验理论化、民族化和时代化。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得突破、形成阵营、遭遇曲折、艰难奋起的世纪。在这一世纪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面临着三个世纪性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从中国面临的国情世情出发,从总结历史经验、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入手,进行全面改革,破解了这些难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形态,坚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成了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过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继毛泽东之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位伟大旗手,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在于:通过深入批判"两个凡是"的形而上学性,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扫清了思想障碍;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他指出,既要防止将其庸俗化,又要防止将其"学院化";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正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是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国化。只有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才能在新形势下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遵循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四大新贡献,继续并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已发生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其中,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和发扬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优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之后,又创造性地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谱写了新篇章,创造了新辉煌.因此,邓小平成了继毛泽东之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提高全民族素质 ;发展生产力 ;实现四个现代化 ;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论述了科技、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局观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内容.在邓小平的思维中,大局一方面具有绝对性、惟一性和不可动摇性;另一方面具有相对性、时空局限性和可变性.在现阶段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稳定、沿海先发展和内地后发展、国家完全统一.其中,经济建设是大局的大局.而一切从大局出发,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是其归结点.大局观的实质是政治观,是邓小平政治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理论上,大局观对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整合不可或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局思想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上,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情、战略眼光、方法策略、目标取向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成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锐意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深度探索提供了绝好契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归位堪称立论科学、蕴涵丰富、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等方面,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强大动力。它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它必然会触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就涉及到怎样处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邓小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强大的手段;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坚持的根本方向。邓小平同志大力提倡改革开放,但同时也并没有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重温和进一步探讨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