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应遵循个体认识规律和群体认识规律,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个体认识规律即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其中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具体运用,不能套用一般的认识过程,也不能千篇一律。群体认识最大的特征是它的不平衡性。但如果采取相应对策,出可以实现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过程的优化尤锦山英语教学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动,促使学生对英语知识最高效率的掌握和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形成,并使之成为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除了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下,进行新的教学构思外,还必须使教学过程遵循整体性、交际性、群体...  相似文献   

3.
个体同一性与群体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相互适应。个体同一性与群体同一性的发展,是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相一致的,呈现出历史的形态。宗教的发展也影响着个体同一性与群体同一性的发展。立宪国家的理性同一性和主权国家的理性同一性,均受到了挑战,社会不仅要进步,而且要在全球同一性的基础上进步,因此,任何单一的民族和政党都不能承担起全球化进步的历史重任。在复合社会中,同一性是可以确立的。这一同一性立足于社会成员的学习过程,对传统持批判态度,但同时又汲取其合理成分。这一同一性产生于社会的交往过程,社会的政治系统并不能决定这一过程,相反,它要跟踪这一社会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连锁互换这一遗传规律,在三大遗传规律中是较难的一个。如何教好这规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方法。我过去按人们认识的过程来讲,即从个体水平到细胞水平,最后到群体水平。但总觉得这样对学生启发不大,印象不深,效果不十分理想。能否采用其他教法,我也有过尝试,即从细胞水平(细胞分裂、染色体行为)到个体水平,然后讨论到群体水平。试教后学生反映较好,效果不错。现我就谈谈对这规律教学的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5.
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人们借以思维的语言,也就具有表达感性材料的具体性和表达理性概念的抽象性。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为了使对方增加感受,常常用具体的即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比喻就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博弈论中的理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这是博弈论的公设,然而理性人假设却导致诸多博弈困境。“有限理性”的博弈主体往往不能或不会采取完全理性条件下的最优策略。博弈主体间的策略均衡往往是通过学习调整的结果,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而且即使达到了均衡也可能再次偏离。分析有限理性博弈主体的博弈问题必须发展不同于完全理性博弈分析的专门分析框架。进化博弈理论从参与人群体出发,以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从群体到个体的局部动态法来分析博弈参与人的决策行为,由此得到的结论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理性和非理性的界定本文试从认识论角度,以逻辑和非逻辑为标准来划分理性和非理性。理性指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运用逻辑程序、手段、方法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力。这里的逻辑是广义上的,它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包括形成逻辑、辩证逻辑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的、合乎规律的思维过程。非理性指逻辑范围内所不能包容的、又在认识过程中发挥有效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生命体是由个体生命体、家庭生命体、群体生命体三元构成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划分为由个体意志主导的个体自我教育、由家庭意志主导的家庭教育和由群体意志主导的群体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个体灵魂的雏形或树立个体生活的最初立场,它不但使个体认识到“我”是什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之外的一切,而且培养个体完善的心灵。人类家庭教育的行为,内在地实现着人类对后代的生命之爱、后代的独立生存、家庭生命体的利益和家庭的精神追求,外在地构成了教育大厦的基础,制约着个体人生的教育成败和事业成败,进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结构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内在性和先在性,决定了不能以辅流教育来界定其存在,它也不是社会教育向人生早期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法教学历来是外语教育理论所关心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教学法的勃兴,语法教学却受到质疑和侵蚀,进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外语教学历史和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既不能过分强调和突出语法,以语法为目的和最高宗旨,也不能忽视甚至抛弃语法,视语法教学为落后的表现。对待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要紧跟时代脉膊,给以准确的定位,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使命。一、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律1.教授语法是人类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不断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按照一定阶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对早期儿童进行理性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其理性原则是不能被理解的。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把握儿童道德成长规律,以实现道德习惯与道德理性的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品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绿色营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绿色营销是一个从个体走向群体的过程,也是群体理性的最终反映。在谋求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散收益也必须充分分散成本,使成本承担与利益享受逐步趋向对称和均衡。  相似文献   

13.
理性教育智慧是教师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并且这种认识活动是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其样态为教育意识、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教育意识分为外物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表现为外部和内部教育世界的教育知识,分别由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来把握。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指教师获得教育知识并超越教育知识,并在教育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这一过程体现为教师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按照一定阶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对早期儿童进行理性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其理性原则是不能被理解的.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把握儿童道德成长规律,以实现道德习惯与道德理性的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15.
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个体理性是指个体基于自身利益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个体价值,而集体理性是指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集体价值,包括高利润,内部稳定和成员公平等价值。个体理性是为集体理性服务的,集体理性也要照顾到个体理性,当然有时可能会牺牲个体理性。本文论述了行政管理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提出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尽量做到两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认识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对于刚学作文的小学生,我认为也应遵循这一认识规律进行习作训练——即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讲评点拨,一题多练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小语第五册第二单元“记一次家务劳动”的作文训练,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张圣官  陈立标 《新高考》2007,(Z2):53-54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公式、定理、法则的学习往往都是从特殊的情形开始,通过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经过证明,成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可使用它们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所谓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某些个体的认识与研究,逐渐积累对这类事物的了解,再逐渐形成对这类事物的总体认识,发现特点、掌握规律、形成公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从实践到理论,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用已有的规律解决这类事物中的新问题,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再…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精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取向,不断推动着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崇尚理性,则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本质特征。因而可以说,科学精神是基于理性而言的。从认识事物的角度看,科学精神表现为主体把握客观对象本质与规律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这是认知理性;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以尊重、宽仁为核心的理智情绪与行为,这是交往理性;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精神强调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自觉地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能动的辩证的复杂过程。认识的能动性不能只归结为实践的能动性,认识的辩证过程也不能只看到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认识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但不同的主体的反映也是不尽一致的。所有这些,还必须从认识的主体方面去追寻原因。认识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而对认识主体的研究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本文只着重对个体认识主体和科学认识主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研究,即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与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相同:从感性到理性,存在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将使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反复运用“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教材中相当多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从实例引入,归纳定理、公式、法则,再到实践中应用。这种编排形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课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