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科创走廊建设正成为我国各地区探索创新实践与区域治理的战略重点.针对科创走廊的内涵与边界尚待明确的问题,在横向比对区域创新发展形式的前提下分析科创走廊的本质内涵,认为科创走廊是将创新过程贯彻完整的特殊区域创新发展模式,走廊区域内部系统功能互补、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分析日本筑波-东京-横滨创新带与我国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例,基于知识视角认为,科创走廊内部参与创新活动的组织所在地理空间为科创走廊实体边界,创新活动为虚拟边界,科技创新为发展导向.最后提出区域建设科创走廊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预先考虑布局基本设施,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基础科技研发以及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发展聚焦科创过程前端、重视基础阶段.  相似文献   

2.
科创走廊作为区域创新发展新形式,对创新要素的集聚以及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科创走廊的建设正成为我国各地域探索创新实践与区域治理的战略重点。然而,科创走廊的内涵与边界尚待明确,需要对此进行思考。本研究在横向比对区域创新发展形式的前提下,思考了科创走廊的本质内涵,认为科创走廊是将创新过程贯彻完整的特殊区域创新发展模式。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国内外科创走廊实例,结合知识视角,认为科创走廊内部参与创新活动的组织所在地理空间为科创走廊实体边界,创新活动为虚拟边界,科技创新为发展导向。本研究为企划建设以及正在建设科创走廊的区域提供了理念指导,促使其高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走廊“要创新更要创业”,要打造研发平台到生产平台的产研一体化通道。基于2005-2017年市级面板数据,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所涉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构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扩容”前后的门槛模型并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扩容”后的门槛值更低,各类创新主体能够以更低的研发投入达到原定的科技创新效率。超过门槛值之后,“扩容”后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有更高的系数弹性,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控制变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扩容”后显著,并与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武鄂科创走廊是光谷科创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武鄂科创走廊有助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推动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探讨国内外知名科创走廊建设和发展经验,分析武鄂两地科创走廊建设的基础、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武鄂科创走廊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发改委等正式出台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利用区位熵法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基于SWOT战略分析的基本框架,分析了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的内部运行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构建了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矩阵分析。利用AHP和Delphi法对关键影响要素指标进行了赋重和评分,对科创大走廊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就加强大走廊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G60科创走廊串联起长三角一市三省九座城市区域合作创新体系,2019年5月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G60科创走廊以产业联盟建设为抓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合力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推进产业发展。机器人、通航两个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在安徽芜湖成立,通过资源共享、集群发展,现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成为芜湖经济增长新的增长极,为提升G60科创走廊产业集聚水平提供了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4—5月)以发布时间为序4月1日,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以"科创+产业"为抓手,以高标准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促进长三角基层加强合作和跨行政区域协调联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典范,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成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  相似文献   

8.
科创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的延伸和创新,具有区位特殊性、功能叠加性和运作方式特殊性的特点.分析科创飞地嵌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后的运行机理及其对创新网络的影响,并以浙江省新昌县的科创飞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创飞地是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嵌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之后,通过多重功能叠加组合降低创新搜索成本、提高创新协同精准性,改变区域协同创新空间互动机理,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和传导效应,同时为网络中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弱势地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良好途径.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结合产业类型、企业需求等在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建立科创飞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管理运营科创飞地中的决定性作用、搭建从创新孵化到产业化的链式服务平台以及建立科创飞地政策支撑体系等建议,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改进的泰尔指数、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主要科技大国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保持高度关联,其中科创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较科创产出、环境大,高科技出口与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低,主要受产业高级化和绿色化制约;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效不够显著,受科创投入影响较大,但发展态势良好,创新驱动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内陆地区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基本态势,指出部分内陆地区大城市正在面临发展科创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初步具备孕育科创产业的科技资源与经济基础,但也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少科创企业和创新配套服务机构等问题。提出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的机制与路径,即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形成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创企业为龙头,以一流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融资机构为中介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紧密互动以获得创新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经济金融化等现象,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23,(3):16-16
2月20日,中国科协召开2023“科创中国”年度会议。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提振发展信心,科技激发产业活力”为主题,总结2022年“科创中国”建设成效,对全面完成“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围绕九江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高效流动和配置的重要节点开展研究,探讨了九江在科技创新领域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在14个沿长江中游地级市中,九江的人口和产业基础具有较大优势,但其科技创新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区域创新发展态势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九江打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重要节点的布局关键在于引领共建赣鄂湘皖四省毗邻区创新发展合作体系,合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推动赣鄂科创大走廊落子布局。最后,本文提出了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多层次创新人才,培育壮大企业创新集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融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5.
科创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的延伸和创新,具有区位特殊性、功能叠加性和运作方式特殊性的特点。本文分析科创飞地嵌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后的运行机理及其对创新网络的影响,并以浙江省新昌县的科创飞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创飞地是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嵌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之后,通过多重功能叠加组合降低了创新搜索成本、提高创新协同精准性,改变区域协同创新空间互动机理,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和传导效应,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弱势地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良好途径。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结合产业类型、企业需求等在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建立科创飞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管理运营科创飞地中的决定性作用、搭建从创新孵化到产业化的链式服务平台以及建立科创飞地政策支撑体系等建议,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创业日益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协开展了“科创中国”建设工作。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本文基于对“科创中国”与创新创业内在一致性的认识,通过研究中国科协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举措,梳理试点城市(园区)推动二者融合的典型案例,总结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推动“科创中国”与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为下一步“科创中国”建设以及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7.
上海"科创22条"出台将满一周年之际,深圳市颁布了旨在推动科技创新的深圳版"科创22条"。通过对沪深两市"科创22条"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市在施政理念、推进重点以及施行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研究发现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市不同的使命目标、人口压力以及发展历史等方面。此外,通过对比沪深两市的"科创22条",在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科技创新资源的开发思路等方面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深科技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最前沿。以深科技推进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不仅是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形成上海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国际影响力、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分析深科技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建设上海市科创中心重要性,深科技与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性条件,深科技及产业布局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独特功能,并从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创新机制、人才政策和深科技发展战略对上海市建设科创中心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组建大学生创新集训队,开展创新训练,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十分有效.建立和完善科创组织运行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重视专利文献的学习和利用、组织学生参加高新技术博览会和科技馆以及科技创新比赛、承担科创项目并进行实践训练是提高创新集训队科创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创板的设立集中体现了科技创新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性。文章对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长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科创板政策、企业成长周期、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人才队伍等共性规律,凝练了科创板上市企业特征,为科创板上市企业群体画像,探索建立科创板企业培育库遴选标准,为江苏省进一步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优化江苏省创新环境、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进一步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