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红字》中的珠儿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通过文本分析,首先确立邪恶与正义,纯真与老成,神秘与存在,虔诚与反叛四组二元对立,运用解构主义理论,消解对立,从而实现对珠儿的人物形象的深层分析。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解构主义的理论全面解读《野草在歌唱》,通过对作品中"二元对立"的传统哲学的解构,分析出作品表达了消除一切种族、性别和社会等级,对立双方和平共处,最终走向所有文化和谐共处、全人类平等的自由民主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了名扬天下的解构主义理论.本文以解构主义的三个基本策略:对逻各斯中心说的消解,对二元对立的瓦解,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另辟蹊径,尝试对《嘉莉妹妹》进行解构主义阅读.  相似文献   

4.
梅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22-12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表面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选择弗罗斯特的《圈套》一诗,从措辞及主题角度对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该诗在探讨现代社会存在问题时体现了语言的不确定因素,并利用语言这一固有特性对宇宙的秩序问题进行了探索。解构了建构该诗主题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善/恶,秩序/混乱,圈套/偶然等;该诗对这些二元观念的含糊不清消减了诗中对现代社会"碎片化"特征的再现,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解构主义分析文本的主要方法 ,对《瑞普·凡·温克尔》中传统与革新、家庭与社会、泼妇与贤妻这三对主要的二元对立进行了颠覆和消解。对之前作品中存在的怀旧倾向、家庭责任和社会关系以及温克先生的同情和对温克夫人的指责的评论提出了质疑,从而证明解构主义关于文本意义不确定性的结论,并为作品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异质同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如同“建构主义”一样,是时下语言界流行的时髦术语。有人说,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就像一个二元对立命题,诸如呈现、非现,本原、补充,男性、女性,意识、无意识,自我、非我,言语、文字,哲学、文学,理性、癫狂,文化、自然,中心、边缘等,是一对对矛盾体。也有人说,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后期阶段。解构主义是“破”,建构主义是“立”,有破才有立,因此,解构和建构成为向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转变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两个主义是否是世界、社会、事物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是否是绝然对立的,如英文字母体现意义的那样的矛盾体?他们是否有同一性——共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分析两种理论之间的异同,探求其可比性的程度,找寻其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补墙》是现实主义诗人弗洛斯特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叙述者“我”和其邻居对于“墙”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本文以解构主义理论来解构诗歌中的二元对立,如“自然与传统”“进步与保守”等来使诗歌的主题自我瓦解。  相似文献   

8.
《宣叙》是托尼·莫里森发表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实验性作品,该小说中对种族身份的模糊化处理使其独树一帜。试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究《宣叙》中罗贝塔和麦吉的身份问题,以及其如何打破传统的"白人中心论",瓦解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二元对立,为解决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指明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谭恩美的小说《沉没之鱼》进行了新的解读,发现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初步的解构主义思想。通过文本细读.本文发现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体现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并且有意无意地消解了几个主要的二元对立概念,进一步突出了其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0.
拒斥二元对立、否认意义的确定性是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解构,对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不是那种传统概念中的二元对立、一元中心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共生关系,即-它们都是翻译的本质属性,并非谁更优于谁。在解除该二元对立的同时,也应建构二者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五四前后,在新文学阵营里,对王尔德作品的译介曾形成一股热潮。郁达夫是最早将王尔德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作家之一,他不仅翻译了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而且还翻译了王尔德为这部小说所写的《自序》。与此同时,王尔德对于“美”的执着追求,他的非功利主义和非道德主义的文艺观,以及他对表现颓废、堕落等带有“恶之美”色彩的生活的偏爱,都在郁达夫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酷儿理论反对将个体视为非异性恋即同性恋的做法、批判传统静态的性别身份观念,赞同流动和变化、向传统的同性恋文化提出挑战。王尔德的同性恋以及非常规行为无疑吻合了酷儿理论的思想内涵,并导致当时公众对于他的作品产生质疑。我们在评论作家的作品时,不能过于强调作家人格在作品中的投射,从而以作家人格裁决其作品的价值,否则势必造成对作家作品真正蕴意极度漠视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莎乐美》的人物.意象和语言,说明该剧体现了作王尔德的唯美意识:通过互阅读的方法,揭示该剧对作的自我观和现实观的投射;通过王尔德的“面具说”和罗兰.巴特的理论,向所有《莎乐美》的读提出警告一不要试图从作品去重建王尔德本人。  相似文献   

14.
尽管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风格截然不同,但俄国形式主义无论在文艺总体主张以及具体的创作方法上都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相呼应,而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对其后的文论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厘清两者的文艺思想的关联,也具有从新的维度看待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在现代文论中地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以诙谐的悖论著称于世,而“撒谎的艺术”无疑是其悖论中的翘楚。王尔德不仅是“撒谎的艺术”的实践者,而且是它的理论阐发者。“撒谎的艺术”是虚构与创新的艺术,与唯美主义密不可分,它不仅颠覆了19世纪泛滥于英国的道德规范,也挑战了英国一统天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的宗教思想复杂且充满矛盾性,既背离基督教教条又迷恋耶稣基督,其复杂的宗教思想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唯美主义理论以及其含混的身份特征等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打破传统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正反人物性格鲜明的、扬善惩恶为主题的创作模式,他多以善无善报的悲剧结局为主题,折射人世间的冷酷和丑恶.人物多重性和可变性性格的塑造;花和心等传统意象的反义运用,童话篇名的反义设置;非童话生僻词、复杂句式和刻意修辞的使用,都是王尔德童话的特点.他以童话为"面具",对现实社会的冷酷与丑恶进行揭露和抨击是其童话的主要特点,也是其童话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被文学界誉为唯美主义作家、“现代第一人”,笔者认为他同时还是一位有着超前女性观的男性作家。19世纪后期兴起的女权运动和其家庭背景是王尔德女性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他的女性观在其作品和言行中均有表现。他所具有的女性观也应当是其“现代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论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中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剧作家,与莎士比亚、本·琼森、谢里丹并称为英国戏剧史上的四座高峰。在他的喜剧中,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和喜剧才能的作品就是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认真的重要性》)。从他诙谐幽默的语言入手,运用文体分析理论中语言形式及其功能的关系来认识该作品中体现的双重性,从而见证这部历演不衰、百看不厌的喜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文学家王尔德创作的四部社会风俗喜剧均以上流社会为题材,以花花公子为主人公,以反义的剧名,借以讽刺、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具有反叛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