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连铮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是我国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从1957年开始作物育种研究,先后从事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育种研究,其中育成大豆品种30个,其中国审大豆品种9个.  相似文献   

2.
王连铮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是我国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从1957年开始作物育种研究,先后从事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育种研究,其中育成大豆品种30个,其中国审大豆品种9个。  相似文献   

3.
按全国的评价标准对青海省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状况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籽粒蛋白质的遗传控制,提出了制定合理的育种目标,远缘杂交,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测试技术,诱变四种途径尽快改良青海省春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4.
王敏  贺潇 《金秋科苑》2012,(14):46-48
——太空育种—— 近百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认定太空育种,又称航天工程育种,是利用空间宇宙粒子、微重力、弱地磁等综合因素诱变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具体指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等,在空间环境对农业生物的诱变作用来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返回地面后,通过进一步选育,创造农业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生物高技术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开发的锗酸铋晶体(简称BGO),自1985年以来已大量销往国外,占领了国际市场,目前已累计创汇400多万美元,待第一批晶体完成后,累计可创汇800余万美元,曾先后获得了国家“六五”攻关奖、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首届亿利达科技奖、全国第二届发明展览金牌奖和第十五届国际发明和新技术展览金牌奖,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各国科学界的重视,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大豆还是绿色、低碳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对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黑土地肥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大豆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丰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创制高产、优质、抗逆大豆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措施,进行示范推广,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Genome Shuffling技术是将传统诱变技术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相结合,较传统诱变育种有高效快捷的优点,近年来不断被应用于制药、食品制造、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的菌种改良研究中.本文综述了Geriome shuffling的原理及在育种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用三元能量对谷子进行了诱变处理,并对S2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了解某些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为谷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稞品质在大麦生产及产品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本文对西藏青稞品质的定义、内涵作了简要概述.从西藏青稞品质现状中可以看出,影响西藏青稞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遗传特性、地理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为今后西藏大麦品质改良与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缘祖先种,其地理分布限于亚洲东部,包括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野生大豆考察,搜集资源800份,在我国大豆界引起巨大的反响。1979-1980年,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从25个省区搜集资源5000余份。到目前为止,已搜集到野生大豆资源6000余份,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这些野生大豆资源中蕴藏着品质好、抗性强、丰产性好等一大批优异基因型,为世界大豆界所瞩目。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不仅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来源,同时也为大豆起源、演化及分类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因此,中国野生大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我国野生大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1):F0003-F0003
在国内和院地合作方面,遗传发育所与昆明植物所共建了“昆明植物所-遗传发育所化学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为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价值链,分别在江苏扬州、浙江嘉兴、浙江杭州、河北石家庄、新疆石河子、天津建立了以水稻、小麦、棉花、蔬菜等为重点研发对象的农业高新技术育种中心。此外,还在甘肃天水、陕西渭南、广东深圳、福建莆田等地建立了一批空间诱变育种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 “八五”期间,我省高新区建设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高新区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高新区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全省高新区1995年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9亿元,利税22亿元,创汇3.5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创汇分别为116亿元,1.37亿美元;进区企业7270家,从业人员9万余人,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90项,培育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20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啤酒酿造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生产上对大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籽粒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迫切要求能够快速育成大麦新品种。自从花药培养工作开展以来,国内已相继在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中育成了品种,证明单倍体育种可以简化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规划的实现。大麦花药培养自1973年成功地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发平 《学会》2002,(4):42-43
一、扶贫兴省-西部地区旅游业肩负的重任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常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称为"第四"或"第五"产业,其原因在于它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而且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美化区域环境、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区域合作、推进社会进步.所以,旅游业对一地的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着特殊而重要的贡献.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1950年199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由2500万人次和21亿美元,增加到4.25亿人次2650亿美元,40年中分别增长了170倍和125倍,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第二大创汇产业.90年代以来,旅游业正逐渐赶上石油工业,向第一大创汇产业迈进.旅游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中,经历了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以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的强劲势头向前发展.1996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1638亿人民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到3.7%;国际旅游创汇102亿美元,提前四年达到并超出了"到2000年完成100亿美元"的旅游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大豆面临着生产落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大豆产业受到 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严重冲击的局面。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收集保存的大豆资源蕴藏着丰\\r 富的有益基因。开展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大豆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 优异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克隆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将推动大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提\\r 高大豆的分子育种水平,为大豆遗传改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些内容,2003年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重大项目“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及其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改良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了常规育种技术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分子设计育种是克服常规育种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获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院拟系统开展水稻和小麦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耐逆和稳产性状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大麦黄花叶病(BYMV)抗性遗传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补充了人们原认为仅系经典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的观点;对大麦若干与啤酒质量有关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相关测定,并以所得结果为基础,初步探讨了大麦抗BYMV和籽粒品质性状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小麦育种一直徘徊不前,育成品种丰产潜力无突破性进展,主要原因是种质资源匮乏和遗传基础狭窄。目前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同时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育种技术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大豆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实施,已经鉴定到若干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了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模块耦合效应,创制了一批大豆优异种质材料,成功培育多个高产、优质的初级模块大豆新品种,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挖掘利用和创制,推动自主性整合公共数据库构建,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大力开展大豆高产稳产突破性技术和豆粕替代饲料的研究,加快分子设计育种和人工智能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创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增强我国大豆自产能力,缓解大豆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20.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东北林业大学,以"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和 "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实行异地联合共建.实验室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林木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平台,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的学术中心、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提高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