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之中,为什么要“眼睛一睁,学到熄灯”呢?一周之中,为什么要在星期六甚至星期日正常上课呢?一月之中,为什么住校生只能踏出校园围墙一次(放月假)呢?一学年之中,为什么要在寒暑假或五一、国庆长假中补课呢?  相似文献   

2.
树与草     
一位哲人料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三件事情上表现出来:饮酒方式、花钱方式和愤怒方式。一个自律的人,为什么要烂醉如泥呢?一个自制的人,为什么要浪费财富呢?一个自强的人,为什么要滥发淫威呢?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主编在好几年前就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现在的父母,为什么还要读一本杂志?"是啊,在这个有着海量信息的时代,父母为什么要订一本杂志看呢?而我们这些办刊人,为什么还要每个月"吭哧吭哧"地约稿、写稿、编稿、审稿、设计,然后用价格不菲的纸张印刷出版一本杂志呢?要知道,一本纸质刊物的出版,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光是一期内容的选题论证,就要十几个人开上好几个小时的选题会。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文,对我来说,从不觉得吃力。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我的主编在好几年前就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现在的父母,为什么还要读一本杂志?"是啊,在这个有着海量信息的时代,父母为什么要订一本杂志看呢?而我们这些办刊人,为什么还要每个月"吭哧吭哧"地约稿、写稿、编稿、审稿、设计,然后用价格不菲的纸张印刷出版一本杂志呢?要知道,一本纸质刊物的出版,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光是一期内容的选题论证,就要十几个人开上好几个小时的选题会。  相似文献   

6.
如何上好高一地理绪论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好准备。一、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地理学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乡和祖国,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从地球上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战乱,到每天收看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最主要、涉及信息量最多的还是地理知识。如一年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有的地方为什么感觉不到季节的变化?为什么月有圆缺、海有潮汐?为什么天气会变化、海陆会变迁、地壳会…  相似文献   

7.
雪梅姐姐:您好!我和邻居家的女孩从小—起长大,而且同一个午级。可是,为什么她的学习总是比我好呢?我一直想要超过她,可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超不过她。我比她大几个月,而且她也不如我学习刻苦,可为什么她就能当班长,我就不能当呢?我为什么胆子很小,可她就那么活跃呢?再有一年我就要升入中学,我现在好害怕。因为,我能超过她玛?雪梅姐姐,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做吗?苦闷的王一  相似文献   

8.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特别是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题海战术”的功效明显下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呢?这就要使学生学会“解后思”.何谓“解后思”?即做完一道题目后,要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得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9.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材中列出的声速数据中,声音在许多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什么作为固体的软木是一个例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软木的组织结构.原来软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松散的,内部有许多气隙(充满空气的孔隙).所以,声音在软木中  相似文献   

11.
和平 《高中生》2009,(20):52-52
在中国,有海阔凭鱼跃和鲤鱼跳龙门的说法,那为什么鲤鱼要跃出水面呢?为什么鱼类要跳跃呢?体积庞大的鳐鱼为什么会跃出水面甚至还会伤人呢?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你想象中的  相似文献   

12.
我是班长,却和同学们不和睦,他们都反对我,不愿意和我在一起。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我呢?一些事情不是我愿意做的,就像这次月考,调位置是学校规定的,我只是照办,不能怪我啊!我也有我的苦衷,他们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呢?作为一班之长,班上许多事情都要我去做。清洁、纪律、成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90后",可为什么要给挂上"火星人"的名字呢?其实我们还不是一样,每个星期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重复简单枯燥又从无更改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出来后,我疲惫地回到家,独自坐在凳子上沉思:为什么学校的学习生活总是如此呢?我看着窗外的小丘发呆。在苍黄的天空下,一切都在沉睡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上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据”一章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课堂上,正当我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讲得津津有味时,有位同学突然提问:我们在学习近似数后,明确了精确度,为什么还要学有效数字呢?一会儿要补零,不记作有效数字,一会儿添零,又记作有效数字,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提问,使我为之一震,对呀,为什么在学习了近似数后,还得要学习有效数字呢?课下,我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快乐学习法     
《中学生数理化》2005,(2):16-16
怎样才能使学习快乐起来呢?其实,这个秘密就藏在“快乐”之中.  相似文献   

17.
很多中国人学了多年英语,考试分数可能很高,却连一句英语都说不利索,人称“哑巴英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各种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们之所以没有学好英语,是因为我们用学习中的方法学习它。那么,为什么用学习中的方法就不能学好英语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没有揭开。  相似文献   

18.
树与草     
一位哲人料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三件事情上表现出来:饮酒方式、花钱方式和愤怒方式。一个自律的人,为什么要烂醉如泥呢?一个自制的人,为什么要浪费财富呢?一个自强的人,为什么要滥发淫威呢?当一个很容易被激怒也很容易平息下来的人,他的所得被他的所失抵消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下午,我正在做作业。六岁的小堂弟正在背《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突然想到,农民为什么要锄禾呢?禾苗不是长在水中吗?为什么要用锄头去除草呢?农民的汗水为什么会滴在  相似文献   

20.
残缺     
“月,阙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古人对月作出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这解释让我疑惑。曾国藩把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呢?这斋名也让我疑惑。“缺”有什么好呢?为什么不求完美呢? 一直在等待一个月圆的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