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 ▲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等领导人会议 10月6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及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并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2.
阿凤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117-117
8月6日下午,“中国-东盟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在贵阳花溪迎宾馆西内厅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高校的教育行政官员围绕“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的共同维护和信息提供”以及“《贵阳声明》与校际合作协议实施情况及未来合作建议”的主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虎 《新高考》2007,(5):87-89
【热点综述】 1.中国和东盟峰会(10+1) 2006年10月3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成功举行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即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0+1”领导人会议)。东南亚10国领导人无一例外地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了双边会谈,就下一个年度双方的合作提出具体倡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北部湾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两会一节”落户广西,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愈加紧密。作为双边沟通的首善之区--广西,无论从服务于国家发展计划还是其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考虑,保证并加强双边的信息交流与畅通十分关键。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与个别东盟国家在领海存在一些摩擦,为达到双边的政治互信、加深理解、化解矛盾,更要搭建畅通无阻的信息平台。为此,具有视听优势的广西电视媒体应该在促进双边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无论从国家战略的媒体责任,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还是媒体本身的差异化竞争、突出重围、利用优势资源等方面来看,广西电视选择“打东盟牌”都是明智之举。实际上,广西电视媒体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比如,广西电视台将其定位为“广西电视台面向东盟,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传播平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革,广西电视媒体努力践行着“打东盟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作为战略发展关系的重要方面,对参与各国的教育和经贸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哨和基地之一,与东盟合作紧密、交流频繁。为此,广西高职应注重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从确立交流重点与合作方向、搭建广西特色“工坊”、打造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加深交流合作,以实现不断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考你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面向——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并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A.和平与繁荣 B.信任与合作 C.合作与开放 D.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东盟积极响应中国总理朱镕基的倡议,加快与中国的合作步伐,并在年底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宣布将在10年内与中国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此举反映了它在东亚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盟对区域合作的基本战略也相应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冷战结束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与东盟高度关注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使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增加了新的内容。2003~2005年,中国与东盟在抗击“非典”、印度洋海啸救援和应对禽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合作有待加强,也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刘玉成 《广西教育》2013,(35):4-6,23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参与国际化进程,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应立足双边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积极确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取向,即以语言教学为平台,不断拓展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内涵;以文化认同为教育合作的着力点,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和谐发展;以平衡知识要素为教育合作重心,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一环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除在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提出合作倡议外,也特别强调要深化和拓展美国与东盟在教育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太战略及诱拉东盟的举动,中长期会影响中国与东盟教育人文合作的空间。为此,中国须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化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依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精准回应东盟的科技教育合作需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多边共赢”应对“双边对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发表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取得全面、深入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建成,中国一东盟合作将迈向全面、深化、务实新阶段。钦州学院应发挥钦州市的地缘及产业优势,通过在构建国际化教学体系,提高互派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加大“请进来”及“送出去”的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在东盟各国的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积极培养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中国一东盟的发展繁荣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自从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交往不断加深,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多领域的全面合作稳步推进。在国家层面的官方外交为中国和东盟的伙伴关系指明方向之后,民间外交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1作为中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促进交往的规模最大的盛会,已逐渐摸索出一条服务我国"大外交战略"的教育外交之路,在深化双方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国际型人才,树立良好对外形象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创造了教育外交的新品牌。认真分析"交流周"的教育外交经验,对推进我国民间外交模式的创新和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东盟各国纷纷掀起了"汉语热",在东盟各国推广汉语成为汉语国际推广中重要的一步。文章从东盟各国的汉语教育和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开设情况两方面,对东盟10国汉语教学概况进行了综述和调查统计,阐述了东盟各国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各国汉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汉语发展的战略,致力于为汉语在东盟各国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建立互信到战略伙伴,双方合作已经步入机制化建设的轨道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对于中国和东盟构建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东亚及亚太地区合作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人才是关键"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一致共识。促进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对推动双方开展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本刊编辑何红梅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王士录所长进行了专访,希望从专家的研究成果中,使我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是中国-东盟合作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中国-东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正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双方在人才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已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轴两翼”等区域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跨国家、跨文化的商务活动更为频繁。为了适应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学习东盟各国相关商务文化非常必要。了解中国-东盟商务活动中常见的文化差异也成为地方性商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8月3日,中国-东盟教育部长首届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本届交流周以“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主题,东盟各国驻华使节、教育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开幕式。这是近年来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下在教育领域举办的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与东盟身份认同的产物,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地举办了7届。在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一系列互动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东盟成功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办会机制,并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形成了良性的认同。这种良性的认同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关系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5日,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杰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职业教育合作的优先方向,愿与东盟各国加强职业教育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